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教育反思:对一次社会教学活动的反思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ingding 感谢 dingding 上传 0人参与

在一次社会《送你一把伞》的活动中,我给孩子们讲述完故事〈送你一把伞〉后,就问:“动物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谁不喜欢下雨天?为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意在让孩子知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但孩子们却提出了一大堆颇值得玩味的问题:“小乌龟没有手它怎么撑伞呢?”“小猴子只要躲在大树上,为什么还要伞呢?”“伞怎么可以挂在树上,树会受伤的。”这些都是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并没有考虑到的。刚开始时,只有一个小朋友提出来,可后来,很多小朋友都提出了相类似的问题,大家的话题已不是老师提出的。面对这样的现象该怎么办呢?我决定就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让孩子自己来讨论。“你们觉得小动物没有手,可以用什么来撑伞呢?”小朋友马上展开讨论:“小乌龟可以把伞卡在硬壳里。”“小猴子可以用尾巴卷住伞。”“我们只要把伞挂在粗一点的树上,树就不会受伤了。”我马上对幼儿进行引导:“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但孩子们却依然在小声地讨论着前面的问题。只有半数幼儿在关注:“你会怎么帮助别人?”当我发现时间已经差不多的时候,就按计划出示图片,让幼儿对图片上的内容进行讨论,匆匆结束了此次活动。
活动后,我对此活动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我发现,其实在前面讨论的阶段,正是孩子充分自主、积极参与的阶段,可是我却急于按计划行事,匆匆阻断了孩子的讨论。我想:这正好比美味的饭菜刚刚端上桌面,受用者的问口才刚被调动起来的时候,饭菜又撤了下去,遗憾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我又提出了下一个问题,想借此转移孩子的兴趣,但孩子的内在需求是不可能很快转移的。虽然我们都知道应该在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但当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刚刚凸显的时候,我们又会在不经意间或有意地只考虑到自己的意愿,匆忙地牵着孩子的鼻子走。
怎样才能既不影响让孩子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又不强扭孩子的兴趣点呢?活动后我也进行了思考,我觉得当时我完全可以从孩子们的话题入手进行引导:“伞挂在树上太重了,那你们帮小动物想想办法,怎样做又能帮助大象,又不会伤害大树?”从幼儿讨论的“眼”着手,展开讨论,在活动中孩子出现的情况灵活处理,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不禁想到了瑞吉欧的项目教学活动,他们的教师虽然没有严密程序的活动设计,但他们却能把精力放在孩子提出的问题上,真正地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不能降低自己的“成人感”,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计划就无法实施。这点正是我所欠缺的。“教育应当去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教育。”这句话还值得我进一步地去思考,去实践。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环保系列教案四:《参观垃圾回收站》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