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反思:这样的“预防针”不该打
周三上午,班主任老师出外听课了。晨间谈话时,我就事先给孩子们打了“预防针”:“今天,只有许老师一个人在家,你们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我来不及照顾,怎么办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要听许老师的话,做个好孩子!”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我满意地点点头,看来,今天一个人当班的日子不会太“苦”。
果真,前两个集体活动,孩子们表现得很乖巧,都很自觉,没有一个人惹老师生气。我暗暗庆幸自己的“预防针”打得还挺及时的。餐前活动“想象一刻钟”马上就要开始了,谁知本人却一时“内急”要上厕所。于是,继续给孩子们打“预防针”:“现在,许老师要上厕所,你们乖乖地在教室里玩一会儿积木,讲话声音要轻一点。如果做了坏事情,让老师生气了,接下来怎么办,你们自己想想吧!”说完,我就放心地去上厕所了。
两分钟过后,我回来走到教室的拐角处,突然听到栾永杰和祝依在门口悄悄地说话:“栾永杰,现在你可以大声地说话了,我帮你看好老师有没有回来。如果回来了,我就唱歌给你听。”“好的,我等一会儿来换你。”于是,栾永杰回到教室大声宣布:“许老师还在上厕所呢,大家快玩吧!”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一下子爆发了自己压抑太久的情绪,有的高声唱歌;有的快乐地跳舞;有的甚至在地板上打起了滚……当然,所有这些表现都是我从教室的另一侧偷看而来的。
看着孩子们那几乎“疯狂”的兴奋劲,我很奇怪自己怎么就一点也不生气呢?噢!我明白了,此时此刻的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是多么的盼望老师每天都不要进教室呀!只要老师转身一走,同样调皮、好动的我跟眼前的孩子一样“疯”,一样“闹”。那是同一种情绪的发泄——“解脱”!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幼小过、都曾经无知过、也都曾经渴望过快乐、无拘无束的童年。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大人们的理解呀——爸爸妈妈、老师:我们的“疯”和“闹”并不是不听话,那是我们小孩子的天性。然而长大了的我们怎么就不能理解孩子了呢?我的一道道“预防针”像禁锢咒一样,把孩子们捆得太牢、太死了,即时听我的话,那也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屈服的听从。而一旦他们挣脱了紧箍咒,所有的表现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不可理喻。
于是,我有一种冲动——我要尽快地解除“预防针”、让孩子们远离“紧箍咒”。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不再是念“紧箍咒”的“唐僧”,而是也把自己变成了同样快乐、调皮的“孙悟空”,把所有属于孩子的一切都还给了他们,让孩子在每分每秒里都那么自由自在。因为,我想改变他们对童年的认识与记忆!也许,我不能保证给孩子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但此时的我却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
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给孩子们打过任何一针“预防针”,却记得时时要为自己打“预防针”,这真是个可喜的变化!不是吗?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陈家葑幼儿园开展幼儿食物安全演练 2024/11/28
- 小班创意艺术教案《糖霜葫芦》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