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及其科学矫正
“欺负”是力量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的一方所实施的一种特殊的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包括殴打、侮辱、抢夺和损坏他人财物等霸道行为,是儿童在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良行为。与一般的攻击性行为相比,欺负具有两个根本特征:即力量的非均衡性和重复发生性。 一、 幼儿欺负行为的现状 在已有研究中,关注中小学生的欺负行为比较多,而对学龄前儿童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运用儿童欺负问卷(根据Peter Smith和D.Olweusl990年修订的儿童欺负行为问卷修订而成),在长沙市某两个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共选取308人进行实地调查。由于幼儿不能理解问卷的文字意义,所以借助班主任的口头报告进行。 我们发现幼儿的欺负行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在园幼儿开始有欺负行为 在308人中共有43人卷入欺负行为,占总人数的13.96%。其中受欺负者为29人,占9.41%,欺负者为17人,占5.51%,其中欺负/受欺负者3人,占0.97%。在园幼儿虽然开始有欺负行为发生,但其频率低于小学儿童。根据我国学者张文新的研究,我国小学儿童受欺负者占总人数22.2%,欺负者占总人数的6.2%。 (二)卷入欺负行为的幼儿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卷入欺负行为的幼儿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如表1所示。由于我国的幼儿在三岁之前大都在家中抚养,幼儿的绝大部分要求在家里都能得到满足,所以幼儿很少表现出欺负行为。进入幼儿园生活之后,由于其个人的中心地位很难得到保证,幼儿容易表现出欺负行为。随着在幼儿园生活时间的增加,欺负行为发生的频率随之增加。这一点与中小学儿童欺负行为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已有研究中,中小学儿童的欺负行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 表1各年级卷入欺负行为幼儿人数的比较 (三)卷入欺负行为的幼儿呈现性别差异 调查发现,幼儿欺负行为呈现出性别差异。各年级男女幼儿受欺负者、欺负者、受欺负者人数的百分比如表2所示。很明显,卷入欺负行为的男孩比女孩多。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卷入欺负行为的幼儿性别差异非常显著,F=13.2,P<0.01。 表2卷入欺负行为的幼儿性别百分比比较
小班(100人)
中班(102人)
大班(106人)
合计(308人)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
受欺负者
欺负者
欺负/受欺负者
5
4
0
5.00
4.00
0.00
10
5
1
9.80
4.90
0.98
14
8
2
13.20
7.54
1.89
29
17
3
9.41
5.51
0.97
合计
9
9.00
14
13.70
20
18.90
43
13.96
小班
(男52女48)
中班
(男52女50)
大班
(男53女53)
合计
(男157女151)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受欺负者
欺负者
欺负/受欺负者
7.7
5.8
0.0
2.1
2.1
0.0
11.5
7.7
1.9
8.0
2.0
0.0
15.1
11.3
1.9
11.3
3.8
1.9
11.5
8.3
1.3
7.3
2.6
0.7
合计
关键词:欺负
- 受了欺负就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春春 2013/01/21
- 幼儿欺负行为研究述评 2012/11/03
- 幼儿园教师笔记:当孩子受到“欺负”时 2010/09/1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