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计划应追随幼儿生活经验
制订幼儿园课程计划,有助于教师对幼儿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的思考;它是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目的性、计划性的必要手段;又是进行有效教学,加强课程监控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不管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别人的课程计划,并没有深深领悟制订课程计划的意义与价值。这样的盲目,最终使教师无所适从。究竟应该如何有效制订幼儿园课程计划?如何使计划的价值有效渗透到课程实施中,从而让幼儿真正受益?本文试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把握课程计划的价值取向
◆案例一:在“蜗牛”主题活动中,幼儿围绕蜗牛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找蜗牛”“蜗牛好坏辩论赛”“蜗牛的喜好”等。在课程实施中,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收集信息,积累了许多关于蜗牛的经验,他们用自己的“一百种语言”来表达真实的体验,他们发现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信息、寻求帮助。
◆案例二:端午节,我们带领幼儿到食品店参观粽子的制作过程,“在节日中包粽子”引发了幼儿许多话题,由此生成了“端午节”的课程计划。在制订课程计划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进行“采访食品店包粽子的工作人员”“学习包粽子”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个课程计划中,幼儿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上述两个案例中呈现的课程计划,一个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一个是社会民俗文化方面的内容,二者涉及不同的课程领域。但是,幼儿在这两个课程计划中,都获得了生活经验的积累,实现了学习方法上的突破,并体验到自主探索、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冲击。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课程计划主题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可以实现幼儿的发展。课程计划本身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它只是为实现幼儿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预设形式。在制订课程计划时,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该计划的实施能否适应“潮流”,能否推出具有良好效果的“示范课”,而是着眼于幼儿是否感兴趣,他们是否可以从中获得丰富有益的经验。对幼儿园课程计划的价值有了正确的定位,我们在制订实施计划的时候才不会走弯路。
二、寻求课程计划的多元来源
(一)预定计划来源――为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提供机会
◆案例三:小班初期,幼儿离开家庭,加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中,通过家园的过渡配合,渐渐地,他们乐意来上幼儿园了,哭闹声逐渐消失,但随之而来的“小皇帝”“小公主”的自私行为暴露无遗:喜欢一个人独占新玩具、不愿与同伴分享……怎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友好相处?如何与幼儿共同营造快乐和谐的班级氛围?于是,“亲亲热热一家人”的课程计划在“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和睦相处”的活动中开始实施。
兴趣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我们的课程计划一味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制订,就可能会导致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些必要经验的缺失。案例三中,小班幼儿需要学习融入集体生活后的相处技巧、经验,于是,教师预设了“亲亲热热一家人”这一主题活动计划,帮助幼儿获得这些经验。
教师预定的课程计划,为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提供了机会,让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预定的计划来自教师对幼儿园课程计划实施全局的把握,因此它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既与幼儿近阶段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又有一定的计划性,使幼儿的探索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二)随机生成课程计划――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案例四:一个雨后的早晨,杰杰一进门就举起纸盒大声喊:“你们猜这纸盒里有什么?”孩子们愉快地猜测着:“是一只蚂蚱。”“是一条大青虫。”“是一只蝴蝶。”杰杰得意洋洋地打开纸盒说:“都不是,是一条蚯蚓!”孩子们顿时围过来观察蚯蚓,此时蚯蚓正来回摆动着身体,孩子们看得可入迷了,大声谈论着:“老师,蚯蚓的家在哪呀?”“蚯蚓喜欢吃些什么呢?”……在孩子们的疑问中,一个新的课程计划应运而生。
在互动中形成新的课程计划,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抓住新的教育契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捕捉幼儿兴趣点时形成的互动氛围已并非一个新课程计划的“生成”,它还包含了教师对幼儿特点的了解与关注。
(三)幼儿自主生成的课程计划――教师当好“催化剂”
◆案例五:又到了秋季远足的好时节,豪豪对帆帆说:“我们和老师商量明天去附近的天和小区秋游吧?”一旁的老师听了回应道:“好啊,那么去远足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孩子们开始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说:“在路上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乱跑。”有的说:“看到小区的危险地带不能去。”还有的说:“看到小区的保安叔叔要和他们问好。”……“那你们打算到那玩些什么活动呢?怎样才能更清楚地准备远足所需要的物品呢?”老师又问。说着说着,孩子们开始自制秋游所需物品的计划书了。
幼儿之间的交流,来自他们对生活的关注。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当好他们的“催化剂”,维持幼儿的兴趣,深化幼儿的话题。幼儿的兴趣与好奇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能参与到他们的话题,就能促使幼儿自主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计划。
三、有效推动课程计划实的策略
(一)当课程计划不受幼儿欢迎时
只有当课程计划的主题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是教师在预定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当大多数幼儿不喜欢教师预定的课程计划时,我们就要反思预定的课程计划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是否追随了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在以上案例中,只有个别幼儿游离于计划外,而其他大多数幼儿都能积极投入其中,我们可以肯定这一课程计划预定的合理性,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幼儿在兴趣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此时,教师可以抛出一些能吸引幼儿兴趣的问题,从而将计划推进,并在计划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了解那些不愿参与活动的幼儿的需求,创造新的契机,把他们吸引到大家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来,或者给这些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做愿意做的事。
(二)当预定课程计划与生成矛盾时
幼儿是活动的创造者,课程应追随幼儿的经验与发展。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取经验的过程,但幼儿即时生成的活动,却往往与教师预定课程计划的目标产生矛盾,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办呢?课程计划不是限制教师和幼儿进行课程探索活动的枷锁,而是活动过程中有效的推动力。当幼儿的探索活动与预定的课程计划相矛盾时,教师不妨等待、观察一下,并寻找新的契机,及时调整课程计划目标。总之,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应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追随对幼儿有发展价值的兴趣和需要!
手工材料
关键词:课程计划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