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宝宝”活动缓解入园焦虑
对于新生分离焦虑这个老问题,以往,我们有过许多种应对的策略,比如,半日过渡、延长户外活动时间等。但归纳起来,这些都是老师通过改变外部客观条件来达到减轻分离焦虑的目的。除此之外,能否找到更好的方法,既能减轻分离焦虑又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很快喜欢上幼儿园呢?我们组织的“快乐宝宝”的活动作了成功的尝试。
开学前,我们根据班上幼儿的人数,制作了二十多个形态各异的纸质娃娃半成品。开学的第一天(过渡期第一天家长与幼儿一起来园),我们请家长配合,同幼儿一起选择孩子喜欢的小娃娃,在老师事先布置好的背景墙饰上找个位置粘贴好,妈妈和幼儿一起给娃娃穿上衣服,并在衣服上贴上幼儿的照片。老师还准备了幼儿喜爱的小贴画,当妈妈跟幼儿一起把小娃娃贴好后,老师会说:“宝宝今天这么高兴,老师给你的小娃娃贴上一个小贴画,多漂亮呀!明天宝宝还高高兴兴来玩,老师还给你的娃娃贴上小贴画,娃娃就更漂亮了。”孩子们当然喜欢漂亮的娃娃,因此也就希望给自己的娃娃多贴些小贴画,这样,孩子再来园时就会想:我高高兴兴的,我的小娃娃又能贴个小贴画。让幼儿在园里有了牵挂,从而淡化和忘却了想妈妈的事。个别幼儿适应能力稍差点的,老师就稍加引导:“看看宝宝不哭了,你的小娃娃就更漂亮了。”给他的小娃娃也贴上一个小贴画作为奖励。活动开始的第一周,基本是老师主动为孩子贴小贴画,到了第二周,慢慢地幼儿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后,会主动找老师要小贴画。
小班幼儿的生理特点是不能把自己和外部客观世界完全分开,常常赋予万物以灵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点,所以当幼儿选择了娃娃后,加上在衣服上贴上照片的暗示,幼儿就已经认定这个娃娃就是“我”,娃娃漂不漂亮,其实就是“我”漂不漂亮,很自然地把幼儿带入了游戏的情景当中,符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原则。让妈妈和幼儿一起选娃娃,给娃娃“穿”衣服、找位置,经过妈妈的手,这个娃娃就带有了妈妈的“味道”,孩子会把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娃娃的身上,将分离焦虑的情绪转变为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关注娃娃的变化。这一点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点,改变了以往不敢提“妈妈”两个字,控制、压抑情绪的做法,而是为幼儿找到了一个充分宣泄情绪的对象,又由于这个对象有妈妈的痕迹,与自己密切相关(幼儿已经认为娃娃就是自己)因此,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幼儿度过了分离焦虑期后,孩子对娃娃的关注也渐渐地从“我”扩展到了对“他”的关注。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天,陶然忽然来找老师:“老师你快看,他往我这上面贴。”我一看,陶然使劲捂着自己的小娃娃,诚然拿着自己的小贴画非要往陶然的上面贴。我指着陶然的照片问诚然:“这是谁的照片呀?”诚然爽快地说:“陶然的。”我说:“对呀,上面那个才是你的。”谁知诚然还是一个劲儿往陶然的小娃娃上贴,看来诚然不是分不清楚是谁的,这里肯定有原因。于是我问道:“然然,为什么要往陶然的小娃娃上贴?”诚然说:“我想要这个。” “为什么想要陶然这个?”我问,“陶然这个衣服漂亮。”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想,这正是下一个活动开始的好时机,于是我说:“没关系呀,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小娃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没想到开始只是想让幼儿来园有一个精神寄托,能激发幼儿高高兴兴来园参与到游戏中,可是在此过程中,除了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孩子们还初步产生了审美的情趣。于是,以小班幼儿年龄认知特点为依据,我为孩子们提供了涂、抹、撕、粘的多种材料。这下孩子们真是如鱼得水,有的孩子说黑毛线一条一条的像头发,就给自己的娃娃粘上了头发;有的孩子把彩纸撕成小碎块,粘到娃娃的衣服上,说那是花;有的孩子用彩笔、棉签在衣服上涂抹自己喜欢的颜色。冬天来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又给自己的娃娃穿上了棉衣、戴上了帽子、手套……
这个活动是在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生成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时地提供了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材料支持,使幼儿在活动中不但锻炼了美术技能――感知颜色的多样性、大胆涂抹、尝试不同的作画工具、撕纸粘贴等,更可喜的是初步激发幼儿有了感知美、表现美的愿望。尽管还谈不上审美能力,可是孩子们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兴趣和意识,并且有了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纵观整个活动,在选择内容上既考虑了幼儿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同时又留有发展的空间,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巧妙地将幼儿的关注从妈妈转移到娃娃,并及时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的平台,引导幼儿进一步拓展经验,关注到季节变化后自己衣着的变化,使幼儿在自然、活泼、主动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入园焦虑
- 新生幼儿入园焦虑园长专题讲座PPT 2011/11/17
- 梯度适应,帮孩子缓解入园焦虑 2010/08/0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