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自我中心”的克服和“利他行为”的培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aling 感谢 daling 上传 0人参与

我们知道,幼儿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我中心。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幼儿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同他人的思想区分开来,他不能了解他人的观点,也不能体验别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在这方面特别突出。因此,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其实只是他们自我中心化的一些外在表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不能象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膨胀、自私自利。
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大多是从“利己”的观点出发的,这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帮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利他行为。因为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他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 指导家长要有正确的教养态度
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克服自己的“利己”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把对孩子的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过度的溺爱、放纵决不是真正的爱。要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孩子既然是家庭的一分子,那他在享受父母所给予他的爱的同时,也需要有所付出。我们在家长会上指导家长要以一定的行为规则来约束孩子,使孩子也能经常考虑别人的需要,决不能任其随心所欲、横行霸道。我们在家长园地上向家长宣传了“让孩子爱别人”的系列内容,有“给孩子播下爱的种子”、“营造真爱空间”、“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怎样爱孩子”等文章,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切磋,让家长学以致用,收到较好效果。

    二、 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形象的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儿童学习和模仿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故事、电视剧中的主人公。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克服那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我们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来教育幼儿。如在故事《下雨的时候》、《孔融让梨》、《小公鸡和小鸭子》等作品中,让幼儿体会到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快乐,激励幼儿学习好的榜样,幼儿非常投入和接受。另外,父母、教师本身就是幼儿心目中的榜样,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间能和睦相处、愉快合作,就会有利于幼儿团结友好等积极情感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之间非常注重以礼相待、互敬互爱,遇到困难一起商量,有开心的事一起分享,象一对知心朋友。这一切或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说我们是双胞胎、是好朋友。他们就象一面镜子,反射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态度对他们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利他行为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可以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理解他人的需要,对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非常有效。如我班有些小朋友在生活中遇事各不相让,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有两个经常要吵架的小朋友正扮演姐妹,我提醒他们,姐姐要爱护妹妹,妹妹要听姐姐的话。在分享食品时,“姐姐”时刻表现出对“妹妹”的关心和谦让,“妹妹”也不断表现出对“姐姐”的尊敬和听话。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明显地改善了他们的关系。
又如,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医生”的幼儿看到“病人”难受的样子,总会去关心他,扮演“教师”的幼儿,也会表现出热爱“学生”的特点。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各种角色,不知不觉地体验到各种角色的思想感情,从而脱离“自我”这一中心,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

四、 通过同伴交往使幼儿获得角色转换能力
幼儿的行为除了从父母、教师等成人那里习得以外,绝大部分都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样也就了解了一些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并在相互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从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平等相处、谦让、合作等品质。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多为同伴创造交往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经常给幼儿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如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入厕盥洗活动、餐后活动、离园活动等都成为幼儿互相交流的情感的机会。我们还鼓励幼儿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看一起玩,把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带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当幼儿发生冲突时,我们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获得角色转换能力。

    五、 通过外部激励促进利他行为的形成
鼓励、表扬、赞赏等外部激励方法能强化幼儿的利他行为,克服消极行为,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当幼儿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洗手、喝水时不争抢,会耐心等待;看到同伴摔倒,会扶他起来并安慰他等等行为时,我们会给幼儿送去赞赏的目光、热情的拥抱,或送上一颗五角星、一件小礼物。孩子们为之激动、自豪,慢慢地,他们的利他行为得到维持与加强,并且,逐渐能通过自身的强化来支持自己的行为。
总之,“自我中心”的克服和“利他行为”的培养,使幼儿不再封闭自我,能愉快地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自我中心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音乐歌曲:我上幼儿园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