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儿童心理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eily 感谢 meily 上传 0人参与

社会认知对儿童的发展及社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者对儿童社会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心理理论上。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意图、愿望、信念等的认识和理解,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自1978年Premack和Woodrlaff在对黑猩猩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心理理论”的概念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儿童心理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本文试图在介绍心理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便为我们更好地教育儿童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论依据。

一、心理理论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

目前,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的关系的认知发展方面。随着对心理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引起了研究者们纷纷开始探讨引起差异的因素。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各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尤其是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Watson等人(1999)的研究发现,儿童与同伴间的积极交往与其心理理论能力呈正相关。Slaughter等人(2002)在研究中发现,受欢迎儿童比受拒绝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Badenes等人(2000)的研究也表明4~6岁受拒绝儿童在欺骗任务和撒谎任务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受欢迎组和一般组。由此看出,同伴关系的好坏对个体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家庭因素:家庭规模的大小,即家庭成员的多少特别是儿童兄弟姐妹的多少,影响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Perner等人(1994)的研究表明,儿童拥有兄弟姐妹的数量与其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Jenkins和Astington(1996)的研究也发现家庭规模可以预测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理解。他们认为,家庭规模之所以影响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是因为家庭成员越多,儿童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就越多。但在兄弟姐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拥有哥姐多的儿童比拥有弟妹多的儿童在错误一信念任务上的得分要高一些。这些研究都支持了“学徒假说”,即儿童是在与周围一些知识更渊博的人的交往中获得心理方面的知识的。在当前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情况下,值得我们思考。

3.亲子之间的言语交流:Bartsch和Well―man(1995)发现,母亲更多更早谈论愿望会使儿童更早提及到信念,而且他们还发现儿童越早参与到和母亲的愿望冲突中,他们就能在更早的年龄更多地真正提及信念。Mark和Maureen(1998)的研究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会更多地使用有关心理状态的术语,父母在对儿童心理术语进行反应时也更多地使用有关心理状态的言语;同时发现,父母较多地使用心理状态言语来回应儿童,有助于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理解。而Douglas和Candida在最近的研究中也发现,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亲子间更多地讨论主人公的思想、感受或者心理状态变化的儿童比亲子仅仅局限于读完内容的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要高。而这又往往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

4.儿童言语技能水平:已有的很多研究(Taylor,1997;Cutting &Dunn,1999;Bo―sacki,2000)表明,心理理论与语言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语言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甚至认为没有语言就不能获得心理理论能力。这为我们的学校及家庭对儿童早期进行语言能力的开发和全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努力方向。

5.假装游戏:许多研究发现假装游戏和社会理解之间存在正相关,并认为装扮游戏可能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动因。Youngblade和Dunn的研究发现,在33个月时更多参与装扮游戏的儿童在40个月时进行的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中有更好的表现。[)ochett研究发现,与控制组儿童相比,参加了装扮游戏训练的儿童在更小年龄的时候就能通过心理理论任务。Lillard(2001)认为假装游戏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的区别,有可能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动因。假装游戏有助于儿童对角色的理解,促进儿童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这也为学校和家庭更好地开展儿童日常游戏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心理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如何发展和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对儿童的社会化及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笔者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开展游戏活动:幼儿所生活的世界是由年长者的意愿和习惯所构成的,这个世界对于儿童来说,理解甚难。于是,幼儿往往沉浸于另一个世界中,一个自己表达愿望的世界,一个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组织的世界,即象征性游戏世界。象征性游戏的假装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治的幻想世界,一个充满游戏性、让他们一些难以满足的愿望得以实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儿童不是为了适应现实,而是使现实被自己同化,目的在于解决自己内心的情感冲突,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在这个世界中,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感、愿望等心理状态,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这样,幼儿既代表角色,又是他自己,在角色换位中,体验心理表征与客体的差异,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想法、情感,学会理解别人,从而获得自身心理理论的发展。

2.开展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是亲子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亲子阅读中,不仅增强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待人、待物、待事的态度和方式,可以引导孩子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促进其移情和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孩子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为此,父母在进行亲子阅读时,一方面要选择好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人物的内心状态,多用启发性的问题来促进并加强孩子对心理状态术语的理解和运用。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儿童按自己的理解把故事复述下来,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以促进其全语言能力的发展。

3.优化同伴关系:同伴交往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同伴之间的社会互动可以为其提供大量的了解他人观点和协调自己与别人的观点的机会,促进儿童去自我中心和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儿童心理理论水平。要优化儿童的同伴关系,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儿童的同伴关系状态有充分的了解。儿童的人缘如何,同伴之间如何交往,交往中出现什么问题,孩子能否解决,又是如何解决的。对于儿童交往中的冲突,家长和教师切忌偏袒一方,斥责另一方;第二,积极组织儿童的共同活动,为儿童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创造有利条件。同伴关系是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又是活动得以成功的心理保证。第三,引导儿童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做出回报,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怎样礼貌地回绝别人,怎样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表示歉意等等。

4.开展混龄教育: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兄弟姐妹的交往尤其是同哥哥姐姐的交往将大大促进幼儿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混龄教育正好可以弥补我国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不足。儿童之间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能力差异和经验差异,这就使得儿童在交往中不得不变换角色,以应付较复杂的关系环境。同时,由于混龄教育团体的动态变化,又使角色随之发生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着的角色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也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从而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他人的感情、愿望和信念。为此,教师应多引导儿童在平时的活动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内心体验,在与同伴共享的同时,检验并增进自己对他人信念、意图、愿望等的理解。

5.进行体验教育:体验是主体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主体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等并形成经验的过程。体验引领主体从物镜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它使体验者深刻地理解事物,体会他人的情感,实现移情和观念的转换。而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是对他人愿望、信念、意图、情感等的理解。为此,家长和老师要充分挖掘资源,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引导儿童在活动中学会心理换位、角色换位,多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如:让儿童做一天的家务,整理床被、打扫卫生、洗衣、刷碗等,体验父母的辛苦;让儿童做一天的小小老师,体验老师工作的繁杂和辛劳;让儿童做一天的大哥哥、大姐姐,学会关心他人并体验到关心他人的快乐等。(赵婉黎 刘云艳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拍个好笑的你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