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合作中教师行为再认识与对策研究
来源: 06abc.com 作者: tiantian 感谢 tiantian 上传 有0人参与
温五幼 沈 洁
[摘要]当代师幼互动合作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新教育观念。师幼互动合作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互动合作的状况与质量直接决定着幼儿园教育的效果。同时《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也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幼儿、关注幼儿需要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已有了一定的落实,在我园有不少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建构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
[关键词] 教师 互动 合作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合作关系。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师幼互动毕竟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新型师幼关系,是幼儿与教师互为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加大师生互动合作的频率,进行分组教学;同时,教师要调整角色,改善行为,提高师幼互动合作的质量。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
现根据我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师幼互动合作中教师行为进行了再认识,并依据案例展开分析思考,阐述了构建有效师幼互动合作的几点看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对实践过程中罗列出来现象进行阐述:
问题一:在师幼互动合作中教师应如何尊重理解孩子?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及兴趣的需要,尊重幼儿及其独立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案例描述一:
1、“老鼠也有白色的!”
有一次我们班自由游戏。浩浩在画他的“老鼠关在笼子里”的涂色,思洋在看书,但似乎对浩浩做的事很感兴趣。这时候我无意对浩浩讲到“在这里用黑色的蜡笔画上一只小老鼠就可以了!”思洋跑过来,向我聊起关于对老鼠颜色见解的互动行为事件——思洋说:老师,老鼠不光有黑颜色的,老鼠也有白颜色的嘛!”我听了思洋的话停顿了一下,随即又把视线转向了趴在桌上画老鼠的浩浩。思洋见我没有反应,又往她身边走近了一些说:“老鼠不光有黑颜色的,也有白颜色的!我在爸爸的电脑里见过白颜色的老鼠!”这一回我看了思洋一眼,“我们现在不说这个,你先去看你的书吧!”思洋悻悻地走了。
原因分析:
在片段1案例中,思洋是在听到老师让浩浩去画一只黑色的老鼠的时候向教师发表她的见解的,“老鼠也有白颜色的!”这个知识点是思洋在幼儿园之外(爸爸的电脑里)获得的,她很想把它告诉教师。但是老师以“现在我们不说这个”拒绝了思洋的意见。也许在老师看来。思洋这个见解发表得似乎很不是时候,现在是做“黑色的老鼠被关在笼子里”,不是在讨论老鼠都有那些颜色的问题。某种程度上看,教师的判断不无道理,但是幼儿的思维运转具有建立起联系的特点,他们所发表的见解经常是突发式的,假如教师能够灵活地面对,既可以让浩浩与思洋共同认识到老鼠的不同颜色,也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在白颜色纸张上画白颜色的老鼠是否可行。就能帮助幼儿增长知识、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去认识世界。但是在老师的拒绝取向的反馈行为之下,这个好端端的教育机会变成了一次对思洋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的打击。难道这样的师幼互动合作行为不值得反思吗?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获取成功感。但这种尊重和需要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放任自流,对活动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教师要通过慎重的观察和判断,利用幼儿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在保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设法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从而保持幼儿主体性地位。
2、“乐乐,赶快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回去。”
在一次活动中,乐乐在娃娃家做“炒菜”游戏,不知什么时候,乐乐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到了走廊上。我看见了又气又急,对乐乐说:“跟你讲过多少遍了,娃娃家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餐具搬回去。”只见乐乐嘟着嘴巴,旁边看热闹的孩子还跟着学老师的话:“跟你讲过多少遍了,娃娃家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餐具搬回去”不情愿地照着我的要求去做。为了安慰乐乐,我对乐乐说:“你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对吗?”乐乐点点头,接着告诉我说:“我怕炒菜的声音太大,把娃娃吵醒了,所以就把餐具搬到外面来了。”
原因分析:
在“片段2案例中”案例中教师因为乐乐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到了走廊上,违背了活动区的“规则”,就视乐乐的行为是违反规则,不守纪律,由此强迫乐乐把娃娃家的餐具放回去。这时教师如果能站在乐乐角度,多去观察、留意乐乐作出这一行为的缘由,以平和、友善的态度直接询问了解乐乐内心的真实意图——— 是想让娃娃睡觉, 那么乐乐也就不会感到委屈了。乐乐此时最应该得到的是教师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尊重,而不是受到批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师幼互动合作进程中,如果教师只根据表面现象、主观意识去判断幼儿的行为,就会在误解的基础上开启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必然会给幼儿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受到限制,这时幼儿更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开放性的接纳心态,充分了解幼儿外在、内在的行为,聆听童声,保证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合理、积极的反馈,从而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合作关系。
问题二:在师幼互动合作中教师如何鼓励支持幼儿?
在师幼互动合作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应尽可能避免消极、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
案例描述二:
集体活动的时间到了,小朋友听到琴声纷纷回到座位上,只有陶陶和捷莹的位置还空着,“又是陶陶拖拉!”老师正要发火,却看见陶陶在走廊上帮捷莹系鞋带。
原因分析:
在“片段2”案例中的“陶陶”由于帮助“捷莹”系鞋带迟到了,老师不但不表扬,反而用“又是陶陶拖拉”这样的“成见”去评价孩子。更没有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自己是否注意做好保育工作了”这样的角度去反思。
因此,教师在教育上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要善于肯定幼儿学习及活动过程中的成功,并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教师也可以经常用恰当的赞扬、鼓励、肯定、安慰的言行,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产生被重视感、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能更好的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互动。
问题三:在师幼互动合作中教师如何善于关注回应孩子?
新<<纲要>>指出,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合作中保持关注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对方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幼互动合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要对孩子的互动合作发起及时回应,并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和兴趣作出不同的反应,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满足幼儿的需要。
案例描述三:
一天排队做操时,孩子们发现操场上有个阴沟洞。“老师,那个洞洞里面是什么?”一向敏感的忠凯大声地问。“大概是臭水吧!”老师不加思索地回答。回来时,忠凯和几个孩子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后,孩子们回来兴奋地告诉老师:“那个洞洞里面没有臭水,是个“机关”。我们看见门卫爷爷打开洞里的“机关”,喷泉就冒水了!”“谁叫你们乱跑的,以后没有老师的同意,不准乱跑。”
原因分析:
在“片段3”案例中孩子们有了新发现,并自发探索。而老师却没有及时把握住这个教育契机,比如带孩子回去看个究竟。代之回应的却是“谁叫你们乱跑的,以后没有老师的同意,不准乱跑” 这样一个消极的制止。而此时老师如果肯定孩子的发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就会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愉快和成功。从而在师幼互动探究式合作中真正成为了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因在有效的师幼互动合作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积极的去了解幼儿的需要,热切的关注每一位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开展有效的活动,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参加鹿城区2006年教育优秀论文评比荣获三等奖]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