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大班主题案例:中国人上天了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pring 感谢 spring 上传 0人参与

     探索型主题活动是我们幼儿园近两年来正在实践着的课程,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与引导的系列活动。我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着,并且更在不断地思考着。我觉得探索型主题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展示、表现的舞台,也让我们教师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反思……下面我以我在上学期做过的一个主题活动“中国人上天了”为例,来谈谈我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探索型主题活动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主题形成阶段、主题实施和展示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晰,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和形成新的主题,也有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同样,在主题形成阶段也包含着幼儿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幼儿和教师在主题开展的不同阶段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以图表的方式对这三个阶段中幼儿和教师的行为表现作一表述:
      那么,《中国人上天了》这个主题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发展的?幼儿在主题中的表现如何?教师又是如何推动的呢?下面我以问题的形式展开这个话题:
标题一:主题是怎么形成的?
问题:1、幼儿会自主“生成”主题吗?
2、教师在幼儿自主生成主题的过程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3 、幼儿生成的活动需要目标吗?
 
实录:10月16日早上,正当我们两位老师兴奋地交流着昨天关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上天的好消息时,许多孩子也围到我们身边,手舞足蹈地讲述着他们的发现:“老师,我也看到了,我们中国的一只宇宙飞船到天上去了”;“老师,我看到我们的火箭飞到天上去了”;“老师,我知道乘飞船上去的叔叔叫杨利伟”“我还看见那个杨利伟叔叔在飞船上向我们问好呢”“太空里有很多星球,还有外星人呢”……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孩子也知道得不比我们少,他们也在热切地关注着这个举过上下为之沸腾的事情,他们更对浩瀚而神秘的太空充满了向往和好奇。我们说:“你们想知道更多太空、太空人以及飞船的事吗?我们大家在回去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看看还能知道些什么?”于是,一个关于太空的探索性主题活动就此展开。
思考:在这个偶然的谈话中,孩子们生发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而教师则及时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使这个主题活动由此产生并引起了孩子更大的关注。
在追随孩子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幼儿之间相互讨论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遇到或经历过的事。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实际上是他们与材料、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之间的交流能促成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的产生,这就为主题的生成可开展奠定了基础,它是整个活动开展中一个必不可少、无法替代的重要环节。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维持幼儿的兴趣 ,深化他们的话题,不断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应该充当幼儿自主生成主题的催化剂。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要会发现、会引导。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幼儿的互动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有意识地为他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一些物质的条件,等等。
一、      呈现主题网络图 
追随孩子的课程当然需要目标。目标是重要的、清晰的。无论是任何活动,幼儿发展的目标始终应被清晰的保存在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师与幼儿有效互动的支撑。
    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幼儿教育应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这种影响人终身发展的大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在幼儿期,如果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就有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学习,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求尚未知晓的知识,并不断探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标是可调整、可生成的。以“过程模式”为特征的探索型主题活动,其鲜明的特点之一,便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幼儿的各种行为,不断地接纳幼儿生成的各种有价值的发展目标,来调整教师的预设目标。
 
二、      主题中可能获得的经验
1、能通过媒体主动收集、交流有关太空的新闻资料。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太空与地球不同的地方,激发探索的欲望。
3、能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明白、想知道的问题,树立问题意识。
4、能把探索到、了解到的知识用多种形式表达表现。
5、能大胆地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展示。
6、感受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事件的喜悦,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标题二:主题是如何推动、深入发展的?
问题:1、教师应如何调动幼儿自主收集资料的积极性?
2、如何将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主题”?“问题”如何深化“主题”
3、教师应以何种方式将主题不断推向深入?
实录:收集各种新闻媒体资料,了解载人航天实况。
幼儿、教师、家长一起投入到收集此次“载人航天”的实录资料活动中。10月17日一早,很多孩子都来告诉我们他们回家看了电视后的新发现:
赵志豪说:“我昨天在电视里看到飞船着落在一个大草原上,很多人都去迎接杨利伟叔叔了。”
赵铮说:“我看到了。是火箭把飞船送上天的,火箭的威力很大的。”
田丹说:“我在电视里看到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吃得是小月饼。”
查英杰说:“我看见杨利伟叔叔穿着厚厚的太空服,带着头盔。”
沈嘉琦说:“我看见杨利伟叔叔还和他的儿子讲话呢。”
……
还有很多孩子带来了相关报纸,他们用小剪刀把报纸上有关“载人航天”的新闻、图片资料剪下来,然后孩子们根据资料的特点来分类布置。他们把报道杨利伟叔叔的资料放在了一起;把飞船的新闻图片资料分成了一类;把一些欢呼、庆祝的人的资料分成了一类;还把自己带来的各种星球、航天飞机的资料另外分成了一类……
思考:幼儿其实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他们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有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每个幼儿找到的资料不同,他们可以通过交流,分享他人劳动成果,加强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在幼儿收集到自己的资料时,老师应及时给予孩子讲述、交流的机会,并让孩子在相互的质疑与不断地求证中进行深化。在这个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让幼儿来交流、表达、整理资料、为资料分类等方式,不仅丰富了幼儿原有的经验,而且进一步调动幼儿自主收集资料的积极性。
 
实录:组织幼儿讨论、提问、交流信息
鼓励幼儿把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把新的发现讲出来。赵志豪在介绍他的发现“我知道飞船是怎么落下来的,要打开降落伞返回舱才能落下来”时,胡陈超马上提出了他的疑惑:“为什么要有降落伞返回舱才能落下来?”当天晚上,赵志豪回家就问了爸爸。第二天就来介绍:“用了降落伞飞船可以慢慢地落下来,返回舱不会坏,人也不会死了。”还有姜铭洁小朋友也带来了他爸爸画的一张生动形象的图解,他用自己的话解释了胡陈超的问题:“用了降落伞飞船可以慢慢地落下来,也不会很重地落到地上,飞船就不会坏了。”另外,其他很多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胡陈超:科学家怎么在太空上作实验的?
田丹:为什么太空里的纸会飞起来?
赵志豪:如果太空人擦沐浴露时泡沫飘起来怎么办?
孙沁怡:太空人怎么吃饭的?吃些什么呀?
太空人怎么小便的?
贡莉:太空里怎么洗澡的?
胥冰清:太空人怎么刷牙的?
何乐筠:为什么他们吃东西象牙膏一样挤出来吃的?
……同时,老师也用问题来引导幼儿,“太空里到底有什么?太空中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一样吗?”等,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这些问题的提出给了孩子更多探索的思路和空间。他们有的继续从新闻媒体上去了解然后来交流介绍;有的和父母一起查阅各种资料。孙沁怡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从《中国少儿小百科》上找到了“宇航服是什么样的”资料,她告诉大家宇航服很厚、很重,衣服上有很多口袋要装很多东西,而且衣服里还有各种按纽和管道,都有用的;有的孩子回家问了父母很多问题,根据爸爸妈妈的回答或介绍,或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贡婷娜小朋友知道太空人睡觉一般睡在睡袋里,她就很形象地画了一个睡在睡袋里的太空人;
田丹小朋友从老师的介绍中得知飞船里吃饭的桌子上有磁铁,可以吸住漂浮的碗筷,她听了很感兴趣,马上用笔画了一张富有磁性的桌子,桌子上还吸附着丰盛的菜肴;附图:
胥冰清小朋友问她的爸爸:“太空人怎么刷牙的?”她爸爸告诉了她,她马上画了一副太空人刷牙的图带到了幼儿园并告诉大家:“可能他们的牙杯是密封的,他们用吸管吸水,刷牙时嘴巴要闭好了刷,不然泡沫会飞出去的。”附图:
思考:在探索的过程中,“问题”往往层出不穷:幼儿生成的、教师预设的、大问题、小问题、简单问题或是深奥问题……如何来分析、对待这种种问题呢?一方面。“问题”是探索的起始点,围绕着某个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经过提炼才可以上升为“主题”。另一方面,“主题”又需要“问题”的支持,只有有了“问题”,才能开展对主题的探索。同时“问题”也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的深入开展需要“问题”的推动。
在探索活动中,天马行空式的“问题”就好象是寻求探索“主题”时的素材库。作为教师,要帮助幼儿对“问题”进行有选择的归纳、提炼,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问题链”能使幼儿有初步的任务意识,并使幼儿能顺着这条纵向的“问题链”,围绕“主题”自主地解决“问题”。
在追随孩子的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各种创造潜能,是教师在其他活动中所难以见到的。在生成的活动中幼儿有探索意识,但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经验还非常有限,探索常易停留在表面,而使主题活动无法深入开展。在追随孩子活动过程中,当幼儿的探索处于所谓的“高原”状态时,教师要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易引发幼儿思考的问题,帮助幼儿发现新问题,找寻新方法,使探索活动持续不断,从而使幼儿的学习由形式上的“主动”转化为实质有效的“主动”。
追随孩子的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是将主题引向深入不可去缺少的“支架”,正是在这一“支架”的支持下,幼儿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幼儿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其他的孩子也用自己的方式交流、表达着自己获得的信息。
标题三:孩子在主题中如何表达、表现?
问题:1、幼儿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索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在合作中获得发展?
2、材料是如何巧妙地起到促进幼儿探索的作用的?
3、教师如何解读幼儿的“一百种语言”?
实录:在具体操作实施阶段,根据幼儿的兴趣不同,开展了分小组的探索活动。其中有设计宇航服(画画);制作火箭和神舟飞船(手工);建构空间站(结构游戏);“我做太空人”(表演游戏);神秘的太空(创作)。幼儿可以从不同的研究重点,利用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对太空进行探索。在活动中,幼儿遇到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也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幼儿的行为是自主的、投入的。
沈嘉琦小朋友最初画的宇航服很简单,也画了很多。可是小朋友们都说她画的宇航服和我们身上的衣服没什么两样,她有点不高兴。这时,我向她推荐了孙沁怡小朋友带来的宇航服的书,她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后来,她画的宇航服渐渐地变“厚”了,口袋也多了起来,她还自己设计了一个圆形的按纽,她说这是一个保护自己的装置,在太空里碰到危险会象警车一样叫的。她的想法和设计博得了孩子们的阵阵喝彩,也吸引更多人去研究设计宇航服了。
思考: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幼儿经历了自主、合作的过程,并形成了各种有意义的体验。在活动中,幼儿总是充满兴趣和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互动,把独立的、个体的经验相互交融,从而不断形成新的经验。幼儿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是边做边调整,幼儿先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进行探索实践,经过不断地探索,幼儿的认知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教师应了解幼儿的所需,及时地提供图书、VCD等资料,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能顺利地进行。
刚开始制作神舟飞船和火箭时,孩子们只能想到用两三种材料进行拼凑、堆高造型。直到有一天,我一直在观察着做神舟飞船的孩子,我看到何乐筠小朋友她一直在摆弄豆腐盒,她把两个豆腐盒合在一起,我猜想这是飞船的船舱,后来,她又去拿了剪刀在船舱上做着什么,但却没看见她拿其他材料,我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去打扰她,而是关注起了其他的孩子。过了一会儿,当我走过她的身边时,我惊奇地发现她的船舱上多了一个“窗户”,不是外面贴上去的,而是很明显的用剪刀剪出来的。我真的是太意外了。她没有象别人一样用粘贴、堆高的技能,而是运用到了挖孔、镶嵌的技能。后来,我发现又有很多孩子也开始了这样一种制作方法:挖孔、开洞、截断……我们的“神舟飞船”也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新奇。
表演组的孩子刚开始表演太空人不知如何下手,更不能坚持很久,他们只是不停地飞到这里,飞到那里。后来,我让他们去看看有关杨利伟或其他太空人的一些飞行以及生活照。查英杰小朋友看了后说:“太空人头上戴头盔的,明天我把我的小头盔带来,这样就象太空人了。”第二天,他真的把头盔带来了,戴在头上后只露出眼睛,还真有点太空人的味道了,令其他孩子羡慕不已,他们也陆陆续续地把自己的小头盔带来了。不久,一支“航天员”队伍出来了。他们对太空人的生活最感兴趣,也表演得好玩又逼真。有的孩子为了表现航天员衣服上的象“尿不湿”一样的尿液吸收系统,他们找来了废旧包装纸,煞有介事地表演着上卫生间,让人忍俊不禁;有的孩子抿紧了嘴巴,嘴里一嚼一嚼,好象真有什么好东西,他们说太空人吃东西只能这样闭好嘴吃,不然食物会飞掉的;有的孩子在表演太空人睡觉时想尽了办法,他们刚开始是睡在拼好的椅子上,后来有的孩子提出了意见:“你这样睡觉在太空里要飞起来的。”那怎么办呢?他们从表演区里找到了彩带,把椅子拼的“小床”和“宇航员”绑在了一起。嘿,这样人就可以安稳地睡觉了。后来,又有孩子用彩带绑在了自己的小床上、绑在了墙上……真佩服孩子的想象力,只有孩子才有这样的表演天赋和才能,成人是不可能象孩子那样大胆而富有创意的。他们创造性地运用替代物来表现表达,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一种表演的欲望和潜能。
 
思考: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幼儿经历了自主、合作的过程,并形成了各种有意义的体验。在活动中,幼儿总是充满兴趣和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互动,把独立的、个体的经验相互交融,从而不断形成新的经验。幼儿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是边做边调整,幼儿先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进行探索实践,经过不断地探索,幼儿的认知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教师应了解幼儿的所需,及时地提供图书、VCD等资料,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能顺利地进行。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对幼儿而言,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不只是从课题本身直接获得的,而更多的是在与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构件的;对教师而言,则重在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研究幼儿是如何操作材料的、获得经验的,然后制定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计划,并向幼儿提供适宜的有挑战性的材料。
开放的环境给了孩子更开阔的表现空间,他们不再局限于材料,也不再局限于自己原有的水平。他们在不断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丰富着自己各方面的经验,也改变着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现在,我们的孩子变得大胆而富有创造力。
 
实录:每一次小组活动后都有一个展示交流活动。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他们的成果或新的发现,或提出新的困惑。在创作“神秘的太空”过程中,很多孩子用蛋糕盘做起了飞碟、还画起了航天飞机、飞船、星球和外星人,但是也引起了很多争论,有的说没有外星人,有的说有外星人,还说出了外星人的样子,看来这些小朋友都比较喜欢看科幻一类的图书。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我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把这个未知的神秘的答案永远留给了孩子,让他们心中充满了幻想和期待,也让他们对“神秘的太空”有一个更大的探索和想象的空间。
 
实录:设计“神舟六号”
一个阶段下来,孩子们把“神舟五号”和杨利伟挂在了嘴上,他们对“神舟五号”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丰富。他们知道“神舟五号”有轨道舱、返回舱、密封舱等;知道飞船的形状;知道飞船里有各种装置,可以保护宇航员……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广阔的表达、想象和创作空间,最后我们一起用绘画的形式来设计“神舟六号”。孩子们听说要设计“神舟六号”可兴奋了。他们和同伴一起讨论、商量,探讨“神舟六号”比“神舟五号”更先进、更优越的功能,然后用画笔尽情地表现,并把自己的设计介绍给大家:
瞿雪雷说:我设计的“神舟六号”有很多舱,每个舱都是象太阳一样的形状,连起来后有很大的威力。
徐创说:我设计的“神舟六号”,它的翅膀很厉害的,很硬的,撞到东西也撞不坏。
赵鹏飞说:我的“神舟六号”飞船能成五个人,尾巴上还有一个小太阳,是用来发电的。
赵志豪说:我的飞船里还有一个“空气舱”,这样宇航员就不用戴口罩吸氧了。
赵铮说:我的“神舟六号”里有很多座椅和窗户,可以乘很多宇航员,他们可以从窗户里向外看太空的景色。
 
思考: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的表达符号犹如一个个千姿百态的万花筒,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对事物的理解,用自己的作品表现的探索的轨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理解幼儿的语言。要体会幼儿是一个能自己认识、思考、发现、幻想、和表达的人,要站在幼儿的位置上一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要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幼儿,他们也需要成人、同伴的肯定与鼓励,来进一步体验感受成功的欢乐和愉悦,产生自豪感。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系统曾以幼儿的一百种语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灵。我想,在我们这个主题中,孩子们探索后的一些及时的记录、交流、绘画、建构、表演、设计等就是他们的“一百种语言”,让每个孩子都能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太空的主题告一段落,但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太空的探索是无止尽的,更是充满乐趣的。虽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孩子们获得的经验很少,但重要的是他们那种探究的欲望和求知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任意的、大胆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相信这个过程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会更好地去开拓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深入探索的愿望。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幼儿园教案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