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aike 感谢 haike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重心,是大家小心呵护的小宝贝,别看孩子在家里很活泼,可是一旦进入小班,就很快发现他们的问题啦!他们普遍的表现是交往能力很差,尽管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有那么多小伙伴,但他们都不会友好地与他人交往。欧洲著名心理分析学家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不论从事什么活动,都需要人们相互信任,彼此合作交往。因此,在这一学期里我就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作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利用生活资源,鼓励幼儿快乐交往  
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就说明他的社会活动开始了。他们主动交往的意识不强,刚刚来到幼儿园的孩子有的只会自己独自玩,有的只会哭泣,还有的会与同伴之间出现争执,这也恰恰说明了小班孩子还不会正确交往。作为老师除了给孩子提供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还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人交往。于是,我就利用生活中的几个小小活动导入,尽快帮助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  

1、利用活泼轻松的点名游戏,帮助幼儿尽快熟悉同伴。  
每天早晨的点名可谓丰富多彩,刚开始时,我喊宝宝的名字,然后教孩子们回答:“到!”慢慢地我让他们学说:“大家好!我叫XXX。”这样就慢慢地使孩子们之间相互认识了。过了几天,我们又换了一种点名方式,当老师点到孩子的名字时,幼儿会甜甜地回答:“哎!我来啦!”然后我问大家是谁回答的?有的孩子能够很快地回答是XXX。有趣的点名活动使孩子们很快熟识了周围的同伴,如果哪天有谁没有来,我们就玩《今天谁不见了》的游戏,使幼儿加深对同伴的印象,从而更有利于孩子之间的交往。  

2、利用漂亮可爱的绒毛玩具,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玩绒毛玩具,他们喜欢抱着这些玩具亲亲、讲讲悄悄话……有的时候孩子喜欢上了别人的玩具,也会商量着交换着玩呢。一天午饭后,我让孩子们抱着自己的大玩具来到了校园的草坪上,高萌抱着一只可爱的胖乎乎的猪猪坐了下来,这时钱星宇抱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也过来了。钱星宇看着高萌手里的小猪说:“萌萌,你的小猪好可爱呀!”高萌说:“你的小熊好大哦!要不我们交换着玩玩吧好吗?”就这样他们两个马上交换了各自的玩具玩了起来。看到这一情境,我马上提醒其他的幼儿也去和同伴交换玩具玩,通过交换玩具这样一个良好的交往机会,幼儿之间也更加熟悉起来。在活动中,我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的幼儿,促进幼儿间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关系,培养幼儿人际关系的积极情感。还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向同伴借玩具玩呢?”“当你把玩具还给同伴时你应该怎么说呢?”等话题,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交流各种交往的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3、利用生活中的照片,说说我的好朋友在哪里。  
孩子们初次来到幼儿园,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在活动中,我常常鼓励幼儿自己找朋友,请他们介绍自己新朋友的名字。有一天,刘可昕小朋友的生日到了,刘可昕小朋友带来了香香甜甜的大蛋糕,说是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唱《生日快乐》的歌,我鼓励每个幼儿送刘可昕一句祝福语,接下来我们就给孩子们分发蛋糕,有的幼儿说:“哇,好漂亮的蛋糕!”有的幼儿说:“哇,真好吃!”还有的幼儿说:“谢谢刘可昕!”而孩子们吃蛋糕的样子好搞笑呀,这个鼻子上粘上了白白的奶油,真像马戏团的小丑呀!那个整个嘴巴周围粘了一圈奶油,真像老爷爷的胡子呀!大家快乐地笑着,我乘机把孩子们的照片拍了下来,过后张贴供幼儿欣赏交流,在欣赏交流中孩子们寻找辨别着同伴的脸,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这个是XXX呀!哈哈!真好笑。”……就这样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在自然而然中建立了,也使幼儿了解到有了好朋友是一件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情。  

另外我还请幼儿带来“全家福”照片,张贴在墙上或者悬挂起来,请小朋友找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我的好朋友在干什么?”“我的好朋友和谁在一起?”这样过了不久,幼儿都能记住别人的名字,交往渐渐也多了。 
 
4、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幼儿友好交往。  
我们班有这样一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在家中霸道惯了,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会发生冲突,想做的一定要做到,想要的玩具一定要抢到手。我们班的顾士誉小朋友就常会这样,他喜欢的一种积木,几乎每天都会抢先拿着、霸占着,同伴要玩,他就是不给。还有吴天皓、何康特别喜欢在教室内追逐嬉戏,把别人碰哭了也不说“对不起”。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了一些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并在孩子犯错误后,耐心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以便孩子以后改正。  

5、利用生活中的“小插曲”,给予幼儿引导和帮助。  
有一天,我们和以往一样,孩子们开始分组洗手,准备吃午饭。这时,洗手间传出了哭声和叫声。原来,徐鸿涛将水洒到了陆盛斌的颈脖里,把衣服给弄湿了一片。只听斌斌说:“我去告诉老师,说你把我的衣服弄湿了。”涛涛站在一边说:“我没有看见,又不是故意的。”斌斌边哭边说:“你看见了,是边笑边弄的!”这时,高萌走过来了,边用纸巾给斌斌擦眼泪边说:“斌斌别哭了,涛涛不是故意将你的衣服弄湿的,一会让他给你说对不起。走,我们快去吃饭吧!”看到这一情景,我没有去干涉,因为我想这正是锻炼孩子之间友好交往的时刻。这时,我找了一条干毛巾,悄悄交给涛涛,让他主动给斌斌道歉并把干毛巾垫在斌斌的湿衣领里。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交往能力。他们在矛盾中慢慢试着和同伴沟通、交流,并学会解决问题。他们之所以发生争吵,是因为起初都认为自己有理,这说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幼儿的这种是非观念虽然还比较肤浅,但是是很可贵的。教师只有在认真观察分析的情况下,给予幼儿不露声色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锻炼了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孩子间的交往能力。
  
二、利用游戏资源,鼓励幼儿主动交往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积极运用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合作、探索出交往的技能。  
如在语言游戏《公鸡头母鸡头》中,我鼓励幼儿自由去找到朋友(可以两个人,也可以更多幼儿一起玩),先商量好谁先藏黄豆,达成共识,然后再进行游戏。通过活动使孩子们在笑声中相互了解,形成友谊。小班这样有趣的游戏活动还是蛮多的,有音乐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还有体育游戏《猫抓老鼠》、《老狼老狼几点啦》等等,这些游戏既能保持幼儿的愉快情绪,又能增添交往的乐趣,还能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他们总是很热情地扮演着“爸爸”“妈妈”的角色。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看到胆小的徐湘玲羡慕地看着“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在忙着抱娃娃、盖被子、打电话……她也想去玩,只是张了张嘴没有出声,只敢站在一旁怯生生地看着。我连忙走了过去拉着湘湘的手对“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说:“我们来啦!我们是你们的客人哦!”“娃娃家”的两个孩子看了看我们马上反应过来说:“请进吧!”说完就很自然地摆好了两张椅子,请我们坐下。我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娃娃家”,看到湘湘很快就融入到“娃娃家的游戏中去了。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儿童需要与同伴交往,此时幼儿最感痛苦和忧虑的是大家都不愿理睬他,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拒绝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现象。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并在园内愉快地学习、生活。因此,在教育中,我们需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幼儿需要帮助时,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鼓励孩子主动交往。  

三、利用家庭资源,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合作,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家陈鹤琴认为:需要鼓励和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勇气和兴趣。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不乐意带孩子走亲访友,不准孩子走出家门,生怕孩子间发生矛盾带来麻烦。许多经验表明,凡是在房间里长大的孩子除了较顺从外,大多是活动能力较差、不善于交往、胆怯、缺乏独立精神的孩子。  

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经常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家长会,学习育儿方法。不少家长走出了“封闭式”教育误区,为幼儿营造了合作交往的适宜环境。比如:欢迎孩子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带孩子到小朋友家作客,休闲时间带孩子到小区或公园与其他孩子玩耍、交流。从而增加幼儿之间接触、交往的机会,锻炼其合作与交往能力。  

另外我们利用校信通,指导家长主动与幼儿交流。父母是幼儿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通过校信通,我向家长建议与幼儿交谈的话题,如:“今天到了幼儿园你是怎么跟老师打招呼的?中午吃的是什么菜呀?我们一起来念念今天教的儿歌吧!”等等。我们也会把孩子近阶段的表现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便于家长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另外我们还建议家长在双休日尽量带幼儿出去参观或游览或品尝美食,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从而能更大方地与周围的人们交往。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与家长在幼儿一进入集体生活就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交流愿望,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孩子将终身受益。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幼儿,使幼儿在爱的氛围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和信心。  

四、利用社区资源,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除了在幼儿园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外,家长很少注意让孩子参加这类社会公共活动,孩子在父母、长者面前都是“独一无二”的小皇帝。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如参观超市、邮局、银行……在进行“预防龋齿”活动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大胆与医生聊天。有个别幼儿看到“白大褂”,有点儿害怕,直问:“老师,要打针吗?”在得到老师的否定后,又显得很高兴了。于是就很开心地和医生聊天:“阿姨你不打针吗?”“叔叔你喜欢我吗?”……这样既能消除幼儿对医生的恐惧感,又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平常我们也会结合节日,要求孩子回家为长辈做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情,比如:为老人做捶腿捶背等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验“你关心我我关心你”的幸福情感。  

总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是否善于交往,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对孩子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是多麽重要。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和群体意识,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我相信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调节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从而使孩子更加自信地生活。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语言:欣赏诗歌―春天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