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新理念―后现代视野下幼儿园德育实验研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asy 感谢 dasy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后现代思潮是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文化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检讨。课题组从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反思我国幼儿道德行为的发生及其教育的机制,在幼儿园德育目标、课程内容、方法策略、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幼儿道德行为的发生有其不以成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主旋律中,幼儿德育有许多不同的变奏:重公平优于重谦让;重智慧优于重伦理;重实际优于重说教;重感受优于重推理。只要教育得法,幼儿的价值观、道德观会随着教师的主导价值发生改变。在幼儿德育目标上,应提倡异质多元,坚持价值导向;在德育内容的筛选上,应重视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在德育方式上,应关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法如游戏、辨析、讨论、角色模拟、故事新编等;在师生关系上应推广平等沟通、观点碰撞、求同存异,从而开辟开放、和谐、自由、高效的幼儿园德育新局面。

[关键词]后现代思潮;幼儿园德育;实验研究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使得西方后现代思潮介入了现代化进程。因此,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种种危机在我国并存。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流行比较广、影响比较大的哲学、文化思潮,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乏闪光之处,对我们检讨幼儿园德育有重大参考价值。当前我国幼儿园德育存在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不足在低幼儿童身上的反映,也有历史遗留的弊端。因此,有必要探究后现代思潮,运用其合理成分反思幼儿园德育现状。

一、幼儿园德育实验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一)确立多元目标,坚持价值导向
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价值一元社会,反映在幼儿园德育上,即是把一整套社会主流价值观、行为规范灌输给幼儿,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又因这种一元价值导向的传统德育忽视不同民族和地区社会文化和道德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具体性,使整个德育失去了活力。正如后现代主义者所批判的:“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往往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只看到德育的社会性、文化的共同性、社会的同一性,却无视它们之间的相对性和多元性。毫无疑问,幼儿园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把社会规范内化为幼儿德性的过程。这有两层涵义:一方面,道德具有社会性。道德以人类的社会生活为基础,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是在人类历史的价值追求活动中发现和形成的,因此,它不是超越历史的,而是随社会的文明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即使在同一社会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道德及其教育也往往存在着多种差异。所以,幼儿园德育要考虑种种差异的丰富性。正如后现代主义者马丁所指出的:“教育目标应从社会角度出发,考虑社会问题,社会情景和社会整体的发展,在于求得一种内部平和,使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另一方面,道德具有个别性。道德原本是人类在社会中作为人的生存、基于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因此,除了社会性外,具有它自身的自主的或主体式的创造的一面,即个别性、自律性。后现代教育学家吉鲁认为:“教育目的要从优势文化决定的解释中解放出来,而肯定个人的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儿童在批判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渐深入了解白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由此看来,幼儿园德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接受一个社会的绝对价值标准,而是在追求具有普适性的社会规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容忍异质性,引导儿童了解他人道德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并学会接受差异性。

(二)倡导范例教学,注重真诚对话
现代社会是一个工业、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反映在文化上,提倡“勇敢的使用自己的理智”并以“合理性”“可计算性”和“可控性”为标准达到对自然的控制,相信历史的发展是“合目的的”和“进步的”。这种思想使当前教育呈现一种线性的、统一的、可预测的“决定论”倾向。在课程领域,现行的德育课程使用的基本上是泰勒模式,这是一种现代化过程中封闭课程体系的产物。在这种模式的导向下,教育者把德育目标序列化、层次化,将预先设定好的德育内容逐年段地灌输给学生,再根据预设的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教师、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显然,没有经历过程的所谓“结果”是不牢固的。因此,目标模式并没有很好发挥其监督、导向、调控的功能。后现代主义者多尔尖锐指出:“泰勒把目标的选择放在首位”,这样,由于目标是“精心选择”的,它往往被提升而超越或外在于教育过程本身,他没有意识到各环节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忽视了教育中新生成的知识和体验。

针对泰勒模式,多尔提出了4R课程和教学基本原理,即丰富性(richness)、循环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al)、严肃性(rigor)。4R理论认为各学科是相互联系的,同时每个学科又是丰富的。反映在幼儿园德育上,即把德育课程放在一个整体的、客观的背景下考察,同时,注重在科际整合下整体建构德育。多尔认为,课程模式是不断螺旋上升的结构,因此不断的在过程中反思,获得生成性的体验,这是一种,开放的课程观。他批判科学至上主义传授的“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注重过程和情境,注重尊重每个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注重所有道德经验的联系性。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建立整体的、开放的以范式教学为主体的过程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幼儿园德育的方法,从总体来看还是单向度的传授和灌输占主导地位。虽经过了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探索与更新,德育目标也经历了政治化、经济化二次大的历史变动,新世纪以来正朝着生活化的目标挺进,但迄今为止德育生活化的问题仍处于理论呼吁阶段。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批量生产社会所需要的人,于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德育教学重书本知识、轻实践经验,重逻辑方法、轻情感体验。表面看来,教学效率不低,幼儿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实际上,为老师们所津津乐道的所谓道德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内化为幼儿的品德。言行不一、表里相悖现象在孩子们中间十分普遍。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在这种现状下,单纯采用知识传授的方式已远不能适应要求。多元化是后现代主义者所极力推崇的,他们认为任何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主张运用多种方法,容纳各种思想,摆脱僵化的形式理性,从个体的差异性出发,建立开放、多元的德育体系,提倡理解、关心和道德对话,使得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自发、主动地关心他人,鼓励儿童与他人真诚沟通和对话,能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在价值判断上避免主观随意性。目前中国幼教界多种思潮蜂拥,在德育圈内尚未建构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家公认的教育方式之前,单纯“解构”,而不“建构”,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而陷入迷茫境地。因此,幼儿园在提倡多元观点时,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教会孩子正确选择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我们在借鉴后现代的多元观点时,要和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在现代和后现代的张力之中,寻求最佳结合点,在一元和多元之中把握好尺度,毕竟万事万物都是有限与无限的整合、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单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非但不正确,反而十分危险,甚至有害。

“尊师”是我国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但当前过度强调教师权威:教师以道德的权威、真理的化身自居,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突出表现为教师的“霸权话语”支配着师生之间的交往。虽然,许多幼儿教师在德育活动中以“平等中的首席”自居,屈尊让儿童讲话,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儿童讲的并不是自己的心声,而是逢场作戏的“官话”“大话”“套话”,即使个别儿童说出了自己真实的可能与主题“不符”的想法,也会被教师以“合理的理由”否定,网从而压抑儿童的主体性,使师生关系疏远,教学气氛僵化。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通过大众传媒,人们接受着各种信息,大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已在客观上打破了原有的教师权威地位。现在的儿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尽管不成熟,但也有许多值得成人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德育的本质是心灵互动,师生应是平等的,在课堂中,对道德问题师生应进行对话和讨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儿童才能成为主体,在互动中不断自我建构、自我发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儿童的批判意识、批判精神、批判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不断生成新的观点,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当然,由于师生双方的文化背景、承担的责任不同,互动对双方的作用必然有所差异。然而,只有教师从外在于儿童的专制者变为内在于情景中的引导者,才能真正实现“权威道德”向“人文道德”的转化。”

二、幼儿园德育实验的操作过程与问题分析
在上述后现代德育思想影响下,我们从儿童喜闻乐见的两个系列设计实验方案:传统美德故事新编和森林动物故事系列。传统美德故事包括:《孔融让梨》《孟母三迁》《愚公移山》《铁杵磨针》《扇枕温席》;森林动物故事包括:《驴子和骡子》《蜘蛛、狮子和蚊子》《老狼交友》《农夫与蛇》《仙鹤的故事》。

实验中,出人意料的事屡屡发生:《孔融让梨》意在教会儿童学会谦让,但是绝大多数的儿童却在追求公平上动足了脑筋。他们普遍认为,在“哥”“我”“弟”的关系问题上,应遵循“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原则才算公平,反之,不但不“公平”还会造成浪费。对老愚公“子子孙孙去挖山”的誓言,孩子们没有一个人赞成,而是想方设法解决愚公家出行难的问题。个别孩子发出的“愚公爷爷如果真的把大山搬走了,小鸟小兔小山羊住哪里”的疑问所表现出的康德的所谓先验的“环保”道德律使参加实验的老师深深折服。在《驴子和骡子》故事教学中,开始,当绝大多数孩子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由,赞成力气较大的骡子拒绝帮助力气小的驴子分担货物,而当知道驴子跌落山谷摔死而骡子不得不全部驮起原本该和驴子分担的货物重走山路时,纷纷改变了主意,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修订游戏规则,主张在故事一开始骡驴就应互相帮助,共赴前程。这使实验者看到了儿童价值转向的契机与德育的意义。在《铁杵磨针》游戏中,孩子扮演的李白,看到老婆婆(老师扮)如此辛苦地在磨一根大铁杵时,纷纷谏言献策,劝她改用竹棍、兽骨、鱼刺、树枝制针,对教师“精神可嘉,做法不当”的评语孩子们也颇多微词。在《老狼交友》故事活动中,森林里的各类动物自由选择自己的朋友,而“老狼”在大家“教诲”下保证“磨平牙齿”“剪秃指甲”“改掉吃小动物的习惯”之后,和大家一齐高高兴兴的做起了朋友,充分体现出后现代通过谈判、妥协,化敌为友的和平思想。在《农夫与蛇》故事活动中小朋友们大多替蛇辩护,说它是冷血动物,不是故意咬人的;农夫救助方法不当,不应揽人怀中;蛇是受了惊吓才那样做的。

两年的实验研究在课题组和孩子们的相互学习、争论中度过。实验者经常在孩子们童声稚语的问题讨论中心潮澎湃、思如泉涌:幼儿的品德发生及其教育的过程实在是大出所料,“助产术”(苏格拉底的著名方法)的过程,实在是智慧生命产生的过程,有着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儿童的本质是“信息编码的自组织生命系统”。

总之,从后现代教育理念的视角审视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文关怀为主旨的我国幼儿园德育,发现幼儿园德育在许多方面被异化了,表现为:德育目标绝对化;课程内容封闭化;方式策略单一化;师生关系隔离化。我们借鉴后现代教育研究的思想成果,在德育目标上提倡异质多元,在德育课程上主张问题解剖,在德育方式上主张观点碰撞,师生关系上主张平等对话,从而开创出一个完整、开放、高效的幼儿园德育新局面。

(本文系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后现代教育理论观照下的德育课方略研究”之子课题“后现代教育理论与幼儿德育改革”的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赵志毅;成员:赵艳平、章红、顾琚、秦峰、戴曦、秦晶晶、柳翠,南京市实验幼儿园范敬梅、程霞、周晓兰,南京市三八保育院王岚、蒋昕徽、葛蓓、吴静。)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趣味英语游戏FLASH:visitors game3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