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园幼儿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的培养
来源: 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有0人参与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幼儿在园生命安全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因外来因素导致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事故;幼儿自身原因如游戏、探险等造成的事故或走失;教职员工恶意行为;设施不良发生危险;自然灾害;家长原因造成危险等等。虽然有些事故不是人为可以阻止,但幼儿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的提高无疑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伤害。因此,本文通过对幼儿安全事故典型事例的分析,就如何提高幼儿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进行深入有效的探索,以期减少幼儿园安全事故,保障幼儿生命安全。
[关键字]:在园幼儿 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 幼儿园安全事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一直以来,各幼儿园也都切实践行《纲要》, 将幼儿安全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家长们也都习惯于把幼儿园当做孩子的避难所,觉得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能使他们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然而,幼儿园毕竟不是孙悟空为唐僧画下的避妖圈,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相反,由于现阶段我国幼儿园场地小、师少生多、相关设施设备不完善等现实以及幼儿自身年龄特点等因素,幼儿园安全事故防不胜防。
幼儿园安全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时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如郊游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主观的人为伤害与客观的外界影响。有人通过近年来34个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发现在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中,幼儿自身原因导致事故发生的占事故总数的23.5%,列第二位;间接原因中,与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缺乏有关的占事故总数的17.6%,列第三位。由此可见,幼儿自身在预防、减轻安全事故伤害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幼儿实施相关自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
一、幼儿园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一)活动时造成的意外损伤
案例1:
2004年11月10日,年仅4岁的小天(化名)在当天下午自由活动时被同班幼儿小伟(化名)推了一下,摔倒时正好跌坐在一块石头上。后经医院检查,发现小天头部撞出一个大包,左腿出现严重骨折。
案例2:
2008年10月的某天,实验幼儿园小(1)班幼儿董燕鸥在从操场跑步回教室的过程中不甚绊倒,下巴正好磕在台阶上,导致上牙床将下嘴唇内壁凿出一个宽约1.5cm,深约1cm的伤口。后在医院缝了七针。
4~7岁的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却脆弱娇嫩而不完善;活泼好动但难以独立行动;敏感好奇而缺乏自制自控。活动时相互碰撞、跌倒擦伤是十分常见也在所难免的,即使教师在场,也无法杜绝。
有些教师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不得不选择那些更“文静”的活动,甚至产生了“少活动、少出事”的观念。但这样做不仅降低了活动效果,更剥夺了幼儿通过实践锻炼发展自身的机会。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减少意外的发生、减轻事故的程度,除了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应变能力外,更应该教育孩子懂得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学会谦让、宽容,懂得分享;要遵守规则,减少矛盾冲突;养成认真细心、文明耐心的好习惯;学会和平解决与朋友间的矛盾争端;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知道哪些行为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等等。
(二)外来人员导致的事故
案例3:
2008年11月17日上午,杨女士的儿子涛涛在幼儿园被一男子持接送卡提前接走,后被敲诈勒索2万元钱。经查,犯罪嫌疑人韩向东几天前和熟人一起去过杨女士的家,从其家中偷走了幼儿园的接送卡,绑架了男童企图勒索一笔钱财。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幼儿园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也不可能杜绝来自社会的危险和伤害。而幼儿园的主体基本都是“老弱妇孺”,更是让许多不法分子感到有机可趁,向稚嫩纯真的孩子伸出魔爪。
很多人都做过这样的实验:老师故意离开,将一群孩子单独留下。然后陌生人出现,以带孩子们去吃去玩或者去找老师等借口试图带幼儿离开。加上几块糖果,这样的实验十有八九都会成功。虽然这只是实验,但事实上因为这类简单的骗术被诱拐的孩子不在少数,根据“宝贝回家寻子网”粗略统计,在该网登记的三千多孩子丢失的案例中,90%以上是因为被拐骗。
幼儿园老师需要同时照顾全班二三十甚至四五十个孩子,也不可能认全孩子的每一个亲戚朋友,这导致在家长接送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因此,教会幼儿提高警觉、拒绝诱惑,学会对陌生人说不,学会及时向老师、向周围的人求助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
(三)危险品或危险行为引发的伤害
案例4:
浙江余杭新星幼儿园一名幼儿离开集体,在幼儿园内的戏水池溺水身亡。
案例5:
哈尔滨新闻网讯 2008年8月29日早8时40分许,10多个幼儿园大班孩子被送到省医院儿科就诊,这些孩子都因误食了一名幼儿当糖豆带来的灭蝇药片而出现了不良反应。
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无从判断一件事物对自身的危险性;对诱惑的抵抗力很低,面对喜欢或者好奇的事物难以抗拒。而成人又不可能给一个完全安全无忧的生活环境,因此年幼的孩子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危险:因为贪玩而溺水、失足;因为贪吃而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因为好奇而置身险地等等。
面对这些时刻存在的隐形炸弹,应当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相关的常识和趋利避害的方法。比如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了解最常见的食物变质情形;清楚并会拨打 “110”、“120”、“119”等求救电话;明白哪些是危险场所不能独自前往等等。
(四)自然灾害导致的伤害
案例6:
人民网2001年6月5日报道,江西省南昌市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于当日凌晨0时15分发生火灾,13名3至4岁的幼儿在火灾中丧生,大部分为窒息死亡。 火灾是由一间寝室内点燃的蚊香引燃棉絮引起的,当时住宿的有17人,4名侥幸逃生的幼儿中1人是自己跑出来的,另外3人被救火人员抢救出来。
日常生活中,水灾、火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较小,却是影响范围最广、时间最长而后果最严重的。而正是由于它们的不常见,一旦发生,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难以及时应对和处理。面对此类灾害,平时对防灾避灾知识的普及以及相关逃生技能的演习在关键时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幼儿自身状况
案例7:
据《烟台晚报》报道,2007年12月23日下午,蓬莱某幼儿园午睡起床时,该园幼儿小明突然脸色苍白,医生赶到时,小明已停止了呼吸和心跳,经诊断为感冒引发的暴发性心肌炎死亡。当地法院调查认为,父母和幼儿园双方均有过错。事发当日凌晨,小明突发高烧,引发暴发性心肌炎。家长未能对症下药,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幼儿园在小明入园时未及时注意孩子的情况,没有尽到相应责任。
幼儿因自身状况如本身的伤、病等在园发生进一步意外的情况相对较少,且只要发现及时,大多数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而意外的发生大多缘于家长的隐瞒和老师的忽视。除了加强家园间的无间合作,引导孩子学会积极表达情绪、大胆说出异常也是降低此类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传染病成为幼儿安全的又一大威胁。幼儿园中孩子较多,且总是同吃同睡同玩,一旦有孩子染病,极易造成全园范围内的疾病爆发。小儿易得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播方式主要为空气传播或接触传播,而控制此类传染病传染的主要方法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勤洗手、朝没有人和食物的方向打喷嚏、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多开窗户通风等对幼儿自身的安全是很有必要的。
二、如何进行幼儿自我保护的教育
(一)日常游戏和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现实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危险因素,安全问题随时可能发生,安全教育也应当随时进行。尤其是针对幼儿生活活动中常见意外的预防、常见危险品危险行为的提示,并不需要教师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在日常游戏和生活中即可随机进行。
如在幼儿入园晨检时,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多接触幼儿、与幼儿亲切交谈来减轻幼儿负面情绪,使其获得心理安全;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在幼儿身上发现的坚硬物、药片等危险物品进行随机的教育,用交谈或讨论的方式使幼儿认识这些物品对个体可能造成的损害。
在园本活动中,更是隐藏着许多随机教育的内容。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饮食习惯;游戏时提醒幼儿不争抢、不打人咬人;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形增加幼儿对危险品及危险行为的认识和规避经验;教导幼儿通过切身体会了解气温气候对身体的影响以及避免烈日、雷雨等危险天气伤害自身的方法等等。
幼儿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幼儿年龄小、自护意识薄能力弱,反复、密切的提醒和教育才能使他们对安全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记忆。而寓于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安全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更密切贴切,更能引起幼儿的感悟和共鸣,有助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
(二)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
所谓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是指以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包括相关主题活动的设计展开、防火避灾演习、情景剧表演、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等。随着社会对幼儿安全问题的重视,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园本课程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全国范围内更是掀起一股学生进行逃生演习的风潮。
专门的安全教育虽然不如随机教育那样组织灵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也有其准备充分、针对性强、教育效果明显等好处。尤其是自然灾害、外来人员侵害等安全威胁,危害性严重但日常中发生的概率较低,很少有机会进行相关的随机教育。利用专门的教育活动,可以创设模拟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积极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而降低伤害。
(三)渗透于幼儿园环境布置中的安全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都在幼儿园里进行,作为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可以使儿童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也能使儿童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获得认知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包括了“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内容。合理的利用幼儿园环境,可以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有综合性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我们既要精心创设物质环境,如为幼儿提供关于安全和卫生习惯的书籍、图片,在事故易发点和安全隐患处张贴安全标志等;也要通过民主、平等的态度和体谅容忍错误之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四)合理利用榜样或同伴经验
对幼儿来说,同伴间的影响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抓住时机,让孩子学习孩子,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被学习孩子的自信心,也能激发其他幼儿的上进心和好学心。同伴间影响不仅包括积极的学习引导,也包含了负面的警示作用。尤其是当幼儿看到同伴遇到困难或者危险,自己便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时摸索和探究另一种保护自我的方法,从而也增强了自己的保护意识。比如当有幼儿因为在湿走廊上快步走而摔倒后其他幼儿就会自觉放慢脚步小心慢行了。
蒙台梭利提倡的以大带小的混龄教育的思想很值得借鉴。在蒙氏班级中,大、中、小年龄的孩子按一定比例存在,为孩子们创设出一个逼真的、类似成人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大孩子可以通过对弟弟妹妹的照顾而得到耐心、细心、责任感等素质的培养,且为了体现哥哥姐姐的良好风范,他们会自觉掌握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不退缩、勇敢创新的精神。而中小班的孩子因为有大班幼儿的榜样,也能更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五)家园配合
要提高幼儿的自护意识,培养自护能力,家长与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配合必不可少。家园一致、形成合力是幼儿获取科学的稳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保证。
当今社会下,很多家庭都存在溺爱孩子的问题。父母过度的爱护使得我们的孩子从小缺少锻炼自我的机会,也因此导致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低,应对突发性事故手足无措、无能为力。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当多沟通,互听、互说、互助,一方面帮助教师更全面了解幼儿,根据不同确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家长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家教理念,有助于在开展活动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从而使教育活动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幼儿园安全事故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无法预见孩子可能会遇见的种种危险,更不可能代替幼儿避开危险。安全和健康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由孩子主动的去获得,“千般爱护,莫若自护”。因此,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幼儿掌握避开和应对危机的技巧方法,才是减少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性措施,才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最真挚、最有效的爱护。
作者: 浙江省永康市实验幼儿园 沈路遥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安全
- 安全出行、幸福一生 2023/03/09
- 安全温馨提示 2021/11/30
- 安全知识,你知多少? 2014/10/31
- 放手不放眼安全时时牢记心中 2013/03/05
- 春季学期班级安全管理计划 2013/03/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