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实践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的感悟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oyao 感谢 shaoyao 上传 0人参与

      作者:顾美梅    (上海乌南幼儿园)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活动的内容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以幼儿生活经验来展开的活动。我认真学习理论,大胆实践操作,不断进行反思,开展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引领幼儿走进音乐世界,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感悟…… 
  一、音乐活动回归生活
  1、 内容选择生活化

  内容选择就是要在主题的背景下,幼儿有相应的经验,能满足幼儿的兴趣,是幼儿想知道的有一定成立的价值。如在主题“植物的营养”中,各种能泡茶的植物是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题材,相关的经验为游戏的实施、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当老师问到:“最近天气变化很大,我有点头痛、嗓子痛,可我害怕吃药。我听说你们在研究各种茶的功效,我最喜欢喝茶,那请你们帮帮我告诉我应该吃什么茶?”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有营养的植物,孩子们眼中跃跃欲试,积极探索的真情流露。
  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等多方面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这些教材充满趣味,使孩子喜欢,学起来也就有积极性。如“中国娃娃”、“泥娃娃”、“买菜”、“种豆”等。
    
  结合季节的特征,我们在开展“植物的营养”的主题。秋天是一个植物成熟、丰收的季节,为了让幼儿充分感知这一特征,我们挖掘了家长资源,带着孩子来到了附近的菜园,当孩子们看到满园蔬菜时,开心得不得了,并尝试了摘采蔬菜,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随后我们又参观了莲溪菜场,在此基础上,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蔬菜大卖场”、“蔬菜音乐会”孕育而生。活动中,在回忆采摘蔬菜、搬运蔬菜的情景中,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整个活动,孩子的情绪是愉悦的,表现时也能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起来
  “植物的营养”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豆豆产生了兴趣,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的孩子收集了不同颜色的豆豆,还用豆豆制作了漂亮的“豆豆画”;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串起了豆豆链。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豆豆简单的知识后,我通过“鼓上的小豆豆”、“我是一粒米”让孩子们感受粮食的来之不宜。

  2、设计趣味化
  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游戏“保健茶”,由于幼儿在主题背景中游戏,所以孩子们非常喜爱游戏,专注的眼神,一张张富有表情的小脸,当在老师注入“沸水”后,随着音乐慢慢绽放,各自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天赋,摆出各种优美的姿态,表现出各种植物在水中泡开的样子。而且每一次的泡茶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舒展自己,孩子们展现着他们的童龄妙舞。就这样在模拟的泡茶游戏中,让孩子们借助音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孩子表达的愿望,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

  3、环境创设辅助化
  良好适当的环境往往对我们的教学活动会产生一定的辅助,桥梁作用。我们以往总是会将环境创设放在活动出现使用,其实环境也可置前给予。如:游戏“保健茶”我在之前就为孩子们创设了“茶研坊”,让幼儿在环境中看看、玩玩、尝尝,知道植物与人的关系。
  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将幼儿园活动设计部分空间让给了孩子,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从中撷取幼儿兴趣所致、幼儿发展所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题生成新的课程。例如在开展“中国娃娃”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家乡浦东的新变化,发动孩子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所需资料。再在集体、分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步接近知识本源。于是孩子们边拍手边说浦东新面貌时,将原有的知识再次整理,有节奏的再现出来。
  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贴近,适合孩子的表现表达,只有回归生活的话题,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二、音乐活动追求整合
  《纲要》指出:要改变以前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幼儿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  关注幼儿情感的培养。
  《纲要》重视幼儿兴趣、情感、态度的培养,把情感作为认知发展的推动力。一个幼儿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老师的情感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幼儿愉快轻松,主动积极,形成一个良好、温馨的氛围。这样才能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热爱。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情感关系,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倾听幼儿的愿望,在可行情况下满足他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幼儿,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发现、创造的苗子及时地给予鼓励,让每位幼儿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如在“运菜”的活动中,教师的动作引导既能给幼儿启发,也是对幼儿美的熏陶,给孩子提出新的挑战,让孩子们表现地更好。又如歌曲“老乌鸦”,从歌词内容上看是一首表达亲子间关爱和亲情的叙事性歌曲;从音乐效果上看采用了旋律节奏的变化和滑音渲染了两个人物之间亲密的关系和各不相同的人物特征。它更像一个述说小乌鸦爱妈妈的感人音乐童话,容易与幼儿产生感情交流,激起幼儿心理上的感动,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情感。这是在“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中开展的活动。这个活动设计不局限在一次活动,而是放在一个连续性的活动中,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运用动作、歌唱、接唱等多种音乐语言,尽情地表达个人的感受。
  2、  关注幼儿能力的培养。
  (1)  创造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点一滴扎实地积累,在音乐活动中,更要结合音乐本身的特点,为幼儿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使幼儿创造能力得以发挥,给孩子多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机会。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可恰当地提供有利于幼儿进行想象、创造的示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加深幼儿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个老教材的语言故事,而将之与音乐相结合无疑是教材创新上的一个亮点,符合课改中整合的理念。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象,尝试对已经感知了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组合。这些创造性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在活动中,我提供了幼儿熟悉的乐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节奏与表达表现经验,来进行创作回旋曲,孩子们在活动中大胆的创编、合作,将各种乐器进行组合表达表现,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乐器的认知感受结合表达事物的形象来调换乐器,从而达到了更完美的效果。
  (2)合作能力的培养
  音乐活动是一个群体活动,如合唱、集体舞、游戏等,因此要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关注群体合作能力。如在合奏“蔬菜大卖场”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是机械的练习和操作,规则的建立是循序渐进地,不断深入的,是由幼儿通过观察、讨论、操作自己建立的。在幼儿了解游戏方法后,教师邀请幼儿由一个到数个地蔬菜的队伍,并在敲奏中引导大家观察思考操作上的问题,共同寻找原因,使幼儿不断地观察和把握按照音乐的节奏适时介入敲奏的方法。最后全班幼儿用一人一块音块的方法,自如地进行了合奏,为“蔬菜大卖场”营造出热闹的场面,活动中发展了幼儿合作能力、手眼协调、自控、听辨等能力。
  (3)  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因此,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审美为核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会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如幼儿在演唱“老乌鸦”时,通过对歌曲的处理『第一段:小乌鸦(活泼、欢快);第二段:老乌鸦(痛苦、沉重);第三段:小朋友(活泼、欢快)』,使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投入到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中。在合唱时,每位幼儿都能控制好自己的声音,与同伴的声音达到统一和谐,从而感受歌曲的美。
  三、音乐活动“教”与“学”
  《课程指南》指出:教师的教育方式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师怎样教,而且要研究让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应当去观察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阶段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从“问题情景”、“问题材料”出发,在教师主导下幼儿探索性、创造性地学习。如在开展回旋曲“小蝌蚪找妈妈”时,我们将“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片展示在音乐区中,并提供了各种小乐器,幼儿根据图片上的动物特征选择不同的乐器,在此同时,我会与幼儿讨论用什么乐器的声音、节奏表现动物,将音乐的元素与角色紧密结合,如孩子们讨论出用木琴表现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路,用响板啪啪的声音表现鸭子的叫声……用元素来建构,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
  其次,教师应使个别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变成全班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自觉去谋求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表现。如在律动“运菜”中,我从孩子们中选出了两位幼儿进行演示,一位幼儿手臂一前一后做挑菜状,一位幼儿则弯着腰做背筐状,对于他们的表演加以大肆表扬。经过他们的启发,其他幼儿也有所感悟,再次表演时,动作丰富了,夸张了,逼真了,各个兴趣昂然。
  再次,教师应善于使用教育机智。高超的教育机智可以使教育艺术锦上添花。如在游戏“种豆”中,教师采用了情景性的语言,针对性的分句练习,对于音高不准的问题,教师说:“豆豆没结到上面,再长上去一些。”孩子们马上意识到耳朵要听着钢琴,并对自己的音高加以控制,在动作创编动作时,教师发现了幼儿用“跪”的动作表示长得低的豆豆。于是立刻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其他幼儿,及时拓展了幼儿的思路。
  总之,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体验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练唱和技能技巧的练习,而更多的则是体验自主参与的氛围,同伴合作、协商的愉悦,增强了孩子们探索、实践的兴趣和自己寻求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相信,这种与时俱进的音乐活动不仅可以熏陶孩子们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孩子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为立足于现今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教师的耐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