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把握每一丝的脉动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作者: 章明珠 感谢 章明珠 上传 0人参与

把握每一丝的脉动 
——浅谈幼儿教学中课堂教育资源的生成 
    在平常的幼儿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可能完全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往往会   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境,他们“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但是不论是学生 
自发性的,还是教师特意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只能被重视、被用来为幼儿教学活动的充实、拓展、延伸服务时,它才具有意义。所以,研究怎样把活动中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不得的。 
                         
案例背景 
如今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要捕捉幼儿的瞬间灵感和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可通过孩子自主的探索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探究那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主题探究活动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帮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本大周的主题是“ 可爱的小动物——昆虫 ”。于是我发动全班小朋友在活动室的周围“寻找昆虫”,如“苍蝇”、“蚊子”、“蚂蚁”等等。 
情景描述 
一天,晨间活动时, 梦娜 突然跑过来对我说:“ 章 老师,我发现了蚂蚁。”听到她的话,旁边的小朋友纷纷围过来,他们的头凑在一起,趴进那些蚂蚁:“在哪儿呢?让我看看……” 
    我本想开始已准备好的教育活动,但看到大家对蚂蚁如此感兴趣,我意识到:这是多么好的观察机会呀!于是,我问小朋友,“谁敢来捉蚂蚁?”小朋友都纷纷举手说:“我、我、我来捉。”我请 炜楠 把蚂蚁捉上来,此时我提供给他一个盘子和一张纸板,让他借助纸板把蚂蚁拨进盘子里。在捕捉蚂蚁的过程中,有的蚂蚁死掉了,有的蚂蚁逃掉了,还有的蚂蚁和泥土一起被放进了盘子里。捉蚂蚁的行动激起了幼儿研究蚂蚁的极大的欲望。于是带着胜利成果,我们一起回到了教室。“我们要研究蚂蚁喽!” 
     放有蚂蚁的盘子被放在了桌上,小朋友在观察着。 超超 说:“我看到小蚂蚁都挤在一起了。” 莹莹 说:“这个蚂蚁大,这个蚂蚁小,它刚刚才生出来。” 楚雄 说:“你们看,蚂蚁要爬出来了,它大概肚子饿了。” 灵卉 听了说:“我们找点东西给它们吃。”我在一边观察、倾听着他们的议论,当听到他们需要食物给蚂蚁吃时,就及时提供了各种味道的小食品:有甜甜的饼干、咸咸的咸津条、辣味的小零食,还有一块小小的巧克力。孩子们见了特别兴奋,说:“让我来喂给蚂蚁吃。” 益彬 拿了一块小饼干放进了盘子,观察一下,“啊,蚂蚁爬到饼干上了。” 益彬 边看边说。他拿起饼干,放在自己的鼻子底下,闻了又闻,像终于明白似地说:“我知道了,蚂蚁喜欢吃饼干,是因为饼干又香又甜。”一旁 炜栋 看到了说:“我给蚂蚁吃一点辣的东西,看它要不要吃。”说完,就把一些辣味的小零食放进盘里,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有一些蚂蚁在往外面爬,但也有一些蚂蚁还是留在了盘子里,他自言自语地说:“辣的东西蚂蚁不是很喜欢吃,可是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它们也就只好吃了。”旁边的 佳科 与 圣枫 则把巧克力放进了盘子里,发现蚂蚁全都爬到了巧克力上。“蚂蚁喜欢吃巧克力。”两人得出了结论。 益彬 听了说:“巧克力是甜的,所以蚂蚁喜欢吃呀。”看来,孩子们对这小小的蚂蚁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对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决定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在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里,忽然听到 婧祺 在大喊:“快来看,快来看,蚂蚁爬出来了。”孩子们“呼啦”一下都跑了过去,大家都指指点点,谈论着蚂蚁为什么要爬出来?蚂蚁是怎么爬的?对于他们的问题,我没有马上回答。我觉得,把知识显现给孩子们对我来说很简单,但引导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更有价值,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大胆谈谈自己的看法。 佳敏 说:“盘子里太闷了,它想出来透透气。” 莹莹 说:“它饿了,想出来吃东西。”此时, 靖杰 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下雨后,蚂蚁会从地底下爬上来。咱们来给蚂蚁做个家好不好?”我一听,连忙说:“好,好主意”。于是我找来了管子、各种盒子、牙膏壳、双面胶等,引导孩子们动手做起蚂蚁的地下通道与养育蚂蚁宝宝的房间。 靖杰 发现牙膏壳非常像地下通道,于是他把两个牙膏壳用双面胶连接起来。一旁的 莹莹 说:“不对,这样连接起来,中间不通,你要把这里剪掉,再接起来就通了。”听了 莹莹 的建议, 靖杰 马上把牙膏壳拆开,在两端用剪刀剪了两个口,然后拼装起来。不一会儿,两人又合作做起来。在他们研究时,我在一边观察着,发现他们做的通道都是直的,就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蚂蚁的家都是这样的吗?” 靖杰 想了想,跑到资料角,找到了有关蚂蚁的家的资料,与小朋友一起查看起来,原来蚂蚁的通道是弯弯曲曲的。于是他们开始动手做起弯曲的通道,虽然难度增加了,但他们做得非常有信心。一旁 宇超 、 梦娜 在用橡皮泥捏着小蚂蚁与蚂蚁宝宝并将做好的蚂蚁放到通道及房间中去。 宇超 边放边说:“你们做的通道要好一点,要不然如果下雨的话,水会漏进去的。”听了 宇超 的话,他们马上检查起来,果然发现 ,在管子与盒子的接口处有一大块漏洞,怎么办? 鑫杰 想了想,在材料堆中找了一卷玻璃胶,说:“用这个来封吧!”于是,两人动手把洞口封住了,他们又检查了一下别的接口,这才放心。我在一边观察着他们的工作,发现 宇超 把一块橡皮泥做成长方形,还在上面用手指点了许多洞。我很好奇,便问:“这与蚂蚁的家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什么呢? 宇超 告诉我:“这是我做的蚂蚁的另外一个家。如果下雨通道中漏水,小蚂蚁可以搬到这里住。”看,孩子们想得多周到啊! 真是小“天才家”!   
在我们的交流分享活动中,我与孩子们探讨了有关蚂蚁的颜色、身体各部分特点及生活环境这三方面的问题,同时孩子们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蚂蚁喜欢吃树叶吗?喜欢吃小虫子吗?小虫子这么大,蚂蚁怎么把它搬回家?蚂蚁怎样认回家的路?蚂蚁的家到底是怎样的呢?蚂蚁是怎样找到食物的?蚂蚁有多少种类?它们都长得一样吗?蚂蚁是怎么过河的?蚂蚁会游泳吗?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 
我把孩子们的问题收集起来,专门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次集体学习中,我把幼儿的问题全部集中在黑板上,首先让幼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类,然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能解答的问题。每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了问题的讨论。当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翻阅相关的资料,如《十万个为什么》、《怎样养殖蚂蚁》、《百科知识大全》等书籍。或 请幼儿 (日托生) 回家把自己的疑问告诉爸爸妈妈,运用各种方式(上网查找资料、翻阅书刊、看电视等)搜集有关 蚂蚁 的资料。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拿着自己找来的有关资料,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搜索的资料之多,内容之丰富,他们互相传阅、交流,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介绍给同伴。 
我非常的惊讶:一是孩子们居然能像小老师一样,将自己知道的讲出来给大家听;二是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主动去寻找答案,并会如此快的接受和牢记;三是家长对这次活动的支持,愿意和孩子共同活动。 
蚂蚁的世界真精彩,它吸引着我们去不断地研究。我相信,通过一次次的研究,孩子们将会生成出更多的活动。 
情景分析 
新《纲要》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应让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在本案例中,围绕“蚂蚁”这一主题,师幼互动共同演绎推进着主题教学活动的进程。 
1、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问题,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当教师看到幼儿的兴趣点在蚂蚁上时,就调整了原有的活动安排。教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从生活中发掘学习题材,可以促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蚂蚁虽小,但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从孩子们对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到最终圆满的解决,无不闪耀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可能由教师直接教会,而只能通过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和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发展起来。这也正说明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虽然有很多活动是可以预先设计和安排的,但同时也有很多的教学活动来源于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教师要有一份对教育的高度的敏感和责任,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把对活动计划的关注转化为对童心的关注,从而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探索的内容。由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孩子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天生爱探索,他们自发产生的关于蚂蚁的一系列问题,如“它的身体怎么是软软的?”“它是怎样找到食物的?”“它会游泳吗?”等等,这许许多多让幼儿感兴趣又想要探究的问题本身就已经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许多价值和目标。教师在一日生活中随时支持幼儿个别或小组发起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幼儿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作用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同伴之间广泛的相互交流、充分的自由表达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同伴中的个别的生活经验经过积极的讨论,转化成了集体的学习经验,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逐渐推向了深入。 
教师对幼儿的行为给予高度的关注是师幼互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过程,实际上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本案例中,教师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始终观察和关注着幼儿的兴趣点,适时适度地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当幼儿急切地想观察蚂蚁时,教师改变了原有的活动安排,满足了幼儿自主观察的愿望。当幼儿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蚂蚁的知识时,教师与幼儿一起查阅图书寻找答案,保护了幼儿的求知欲望。教师总是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发现,顺应孩子们的探究行为,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帮助他们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法国一位教育家指出:“实践愉悦孩子,但不能白白进行,它应当让孩子有所发现。”幼儿的主动自主的学习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需要教师在随时关注孩子的基础上,捕捉最有价值的学习契机,适时、适当地指导。 
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同时新《纲要》还指出 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合作者和 引导者。  
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知识固然重要,而如何获取知识则显得更为重要。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与求知的时候,教师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计划,当我们将幼儿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时,教师更不要急于向幼儿揭示问题的答案。相信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孩子们的手里,那么孩子们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谈幼儿快乐体育中的活动材料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