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把握幼儿心理特点 探求幼儿德育之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li 感谢 boli 上传 0人参与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当孩子呱呱坠地时,给年轻的父母带来欢乐与期望,许多的父母一定会想到如何给他(她)充足的营养,给他(她)丰富的知识,开发他(她)的智力……但对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考虑甚少。贝多芬曾告戒后人:“把”德性“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正所谓“德行定终身”。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德育好与坏将影响人的一生品性质量。因此,正确把握幼儿期心理特点,探求科学的幼儿德育之法尤为重要。 
  德育之法必须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水平而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从正确把握幼儿心理特点入手,有的放矢,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那么,处于3-6岁时期的幼儿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呢?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和实践中观察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期心理特点主要有:一是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识性;二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三是情绪情感的不稳定性与外露性;四是缺乏自我控制性;五是个性逐步形成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提问;思维形象化,能想象一些抽象的东西;形象记忆力很好;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以游戏为主导形式,喜欢自言自语,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开始性区别,以模仿同性家长为荣;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情绪不稳定宜冲动;开始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悟;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亲近;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户外活动时,相互追逐、奔跑等动作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喜怒哀乐全部表现在脸上,任性、不听话,开始“闹独立”;性格上、能力上、气质上呈现出不同的差异等等。实际生活中幼儿心理特点的表现形式是众多的,但主要归结为上述五个方面。 

  那么,根据上述幼儿期心理特点,我们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 要热爱与尊重幼儿
      首先,爱幼儿是教师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前提,也是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幼儿的热爱不仅基于感情,也基于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应做到爱每一个幼儿,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点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它建立在教师对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它必须有利于幼儿向着自立自强、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方向发展。那种出于爱幼儿的良好愿望,而代替幼儿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或者放纵幼儿做他们不应该做的事,都不是真正的爱。其次,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决不能因为幼儿年幼无知而任意讽刺、挖苦、责骂幼儿,更不能恐吓和体罚幼儿,伤及幼儿的自尊心,从而危害幼儿个性发展和进步,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第三,教师应尊重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离开了幼儿自身的努力,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比如,引导幼儿遵守一定的纪律和规则,是幼儿园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每一条纪律、规则对幼儿的行为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执行规则时,容易将幼儿变成被动的受约束对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尽可能地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幼儿真正理解规则,感觉到每一条规则都是自己参与制定的,从而愿意主动地遵守。如“依次序轮流洗手”的规则就应该在教师巧妙引导下,由幼儿自己定出来。 

  2 从情感人手,促成道德行为的形成
      一是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按照幼儿的认识特点来进行。比如,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的教育,祖国这一概念对幼儿是很抽象的,因此,必须从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对周围生活的爱入手,由近及远,从爱家庭、爱幼儿园、爱家乡的情感开始培养;从对父母、家庭成员、老师和同伴的爱,引导到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当前所处的社会之爱,然后对祖国的爱才会成为可能。二是注重直观与形象,切忌说教。由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局限,德育内容和方法手段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通过竞赛性游戏教育幼儿团结、合作,远比教师讲道理有效得多。又如,当幼儿将玩具收捡整齐之后,教师没有空洞地表扬“你们爱劳动,真是好孩子”,而是说:“玩具放在柜子里,又整齐又好看!下次我们再玩这些玩具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找到它们在哪里,多好。”这样做教师可以为幼儿描述一个可理解的具体景象,让其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成果,从而认识劳动的意义。空洞的说教除了让幼儿鹦鹉学舌似的学会一些道德词语外,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效果的。三是注意个别差异。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德育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不同性格的幼儿身上所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如表扬手段对幼儿的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但针对幼儿的年龄、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表扬的方式也应当不同。如有的幼儿需要教师的口头表扬胜过物质奖励,而有的幼儿则相反。同时,幼儿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差,知道不能做的事,却常常在行动上一再犯错。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尝试寻找最佳的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方案。 
  总而言之,幼儿德育进程中切忌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唠叨式的教育方式和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必须主动地去寻求正确而切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德育之法。我认为,以下方法值得探索和运用。 

  3 将德育贯穿于每日的教学之中 
  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每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将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3.1 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与情景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2 从抓常规入手,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每日生活中建立合理而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活动中融入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劳动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内容。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以及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用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午餐时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等。 
  3.3 通过感官进行德育渗透。孩子的知识是通过人的器官接触而进入大脑,因此,我们要充分应用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通过讲和看《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寓公移山》、《铁杵磨针》、《蜘蛛、狮子和蚊子》、《老狼交友》、《农夫和蛇》等故事,让孩子通过喜欢听、读、唱儿歌、看图片、动画片等,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4 将德育融入丰富的活动之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德育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4.1 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易于接受。例如: “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的波澜。又如,通过某某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月×日是他的生日,反复启发他当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生日这天起他不再骂人,并请小朋友监督。如果这天他没有骂人,因势利导,及时表扬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关心小朋友改正缺点的良好情感。 
  4.2 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可随心所欲的想和做,幼儿的各种潜能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如:在班上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儿当“小鹿”,一会儿当“小羊”,并把礼貌用语编进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既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良好效果。 
  4.3 利用劳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由于受家庭的影响,样样事情由家长包办代替,造成幼儿事事依赖的思想,劳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除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外,如还开展“争当爱劳动的好孩子”活动,把每周帮助老师擦桌子、排椅子、分餐具、扫地的幼儿评选出来,给于表扬鼓励,并通知其父母。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劳动热情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5 将德育寓于随机教育中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实施的一种即兴教育活动。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最佳时机,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对幼儿实教。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祖国名胜古迹,课间可让他向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以此启发大家爱祖国;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栽种过程,告诉幼儿劳动光荣;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幼儿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不能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里的故事,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让幼儿懂得爱惜图书的道理,并动员大家一起修补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日常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抓时机,见机而动,必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 将德育潜入教师一言一行之中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和家长。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老师是这样做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为师者切记要从自身做起,一言一行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此教育孩子们有错就改,从而进一步要求幼儿要怎样做才能做一个好孩子。教师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多少,就会学到多少。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给幼儿以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7 将德育延伸到家庭之中 
  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但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一个样,在家中又是一个样。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把德育的另一个重点放在如何采取更多、更好的方式与家长的沟通联接上,将规范的德育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延伸到每个幼儿家中。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园联谊等活动,或在网上建立育儿QQ群、开辟“新苗园地”专页等方式,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之法,交流育儿心得,以此相互学习和掌握更科学的“育”儿之法,让家长更加注重生活之中的一言一行;力求家与园教育同心、同步,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把握幼儿心理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积极地探索和运用更科学的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引导幼儿的成长,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品性基础。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美工区活动设计:百花齐放(造型设计)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