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新课改中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 06abc.com 作者: 《教育评论》2004.05 感谢 《教育评论》2004.05 上传 0人参与

内容摘要:
本文试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谈谈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之体现。

关键词: 角色    教师角色    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role)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与人们在社会体系中所处的特定地位(status)与身分(identity)联系在一起的。文化人类学家林顿(R.Linton)把个人在社会体系中所占有的特定位置(Position)称为个人的“地位”,而把个人为其体系必须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即角色规范)的总体称为个人的“角色”。社会心理学家扎宾(T.R.Sarbin)则认为,角色是在相互行动的情境中,行动者按照他人的期望来实施的模式化行动。这两种界定之间是互补的,前者涉及的是“惯例性角色”(conventional role),后者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角色”(interpersonal role)。①国内学者大体上是综合这两者的观点,一般认为,角色是与人们的特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②由于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不同,人们在履行角色的过程中自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关于教师的隐喻:“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此等等。姑且不论这些隐喻的合理性,至少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教师行为的某种预期,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人们对教师角色的直觉感知。本研究主要讨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本文所指的教师角色主要是指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教师与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和对教师成长的期望,《纲要》对教师的这一角色定位是从师幼关系的角度来讲的,但实际上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不仅与幼儿互动,还与课程专家、其他教师、教育管理者、家长互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一)、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1、幼儿教师开始真正履行课程设计者的职责
幼儿教师可以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从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可操作的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适应本班幼儿学习的内容。幼儿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参与最具体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进行主题方案教学时,幼儿教师有独立选择主题、确定目标、组织内容和确定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权,特别是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的自主决策权更大。例如,今年五月份幼儿最感兴趣话题、最吸引幼儿关注的是:“端午节”快到了妈妈给我买了新衣服……。于是,我选定“有趣的端午节”这一主题,这个主体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按闽南的风俗开展了——“包粽子”、“有趣的虎蛋”、“有趣的端午澡“、“赛龙舟”等系列活动,孩子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而且孩子走出幼儿园、走出社区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幼儿在活动中非常投入、专注,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趣的端午节”这一主题不是课程专家制定的,也不是课程文本中预先设计好的,而是教师敏锐地抓住了幼儿目前学习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而选定的,这一活动在当前一段时间是对幼儿最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自有其优势和长处,因为教师最了解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此,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设计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2、幼儿教师开始成为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而应该成为课程实施的创造性的研究者。如果幼儿教师一味地不容置疑地把课程专家设计的方案拿过来就用,不考虑它是否适合本班的幼儿,是否有利于促进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提高,就会使课程实施变成盲目服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从教书匠为研究型的教师,让我们走进孩子,研读孩子。要以研究的眼光看待课程实施。如一位教师的案例实记(略)。
师又进一步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那蟹除了用伪装的方法来保护自己,还有别的办法吗?”既要保护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又要向着有利于主题推进的方向发展。如:教师在介入幼儿的讨论时,可借助开放式问题——为了什么——”将幼儿的已有经验用主线串联起来,使幼儿产生了共同探索的主题——“蟹的自卫方式”。教师一旦发现十分有价值的内容,便可直接提出问题,挑战幼儿,激起幼儿亲旧经验之间的冲突。 
3、教师开始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以便调整、改善、选择和推广课程,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课程评价是由幼儿、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和专家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是多元主体中的一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任何一个方面,包括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效果的评价,真正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

(二)、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关注幼儿终身发展,要求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做知识的传递者,而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幼儿的榜样者和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
1.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等等。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等。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有利于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究提供基础条件。●案例实录:(略)
就是这样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通过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时间、空间以及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间接地帮助幼儿进一步探索有兴趣的问题,使主题顺利发展,也极大地保护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动性。
2.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纲要》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这种“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活动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直接或间接地抛给幼儿一些问题,与幼儿一起深入探讨,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的“抛接”要比教师居高临下的“抛给”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教师扮演的角色可能更多的是幼儿的“合作者”,即与幼儿一起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新的经验。
3.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者的角色是教师最难扮演好的角色,因为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对幼儿学习状况的了解和对幼儿面临问题或矛盾冲突的把握,教师需对这些状况进行价值判断,找出他们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指引幼儿向着积极目标方向发展。教师的引导并不意味着对幼儿问题与困难的包办代替,为了促进幼儿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解惑”、点拨,有时可能还要“解惑”,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是不可代替的,同时这一角色的成功扮演也是教师过硬的教育教学技术和优秀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充分体现。
在现实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已经有不少老师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来要求自己的教学行为,推动着幼儿的学习活动。例如:
教室的一角摆放着一个方便筐,筐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纸(这些都是由师生、家长共同收集到的)x x班孩子正在进行“纸”的探索型主题活动。
美美正在筐中不停地翻找着什么,突然,她举起一张粉色的纸说:“这是什么纸?”林老师故意说:“我也不很清楚,怎么办呢?”美美想了一会儿说:“我有办法了!去查查资料书!”于是,林老师表示赞同,并和美美一起来到资料区。
美美在翻阅一本关于纸的自制书。突然,她叫道:“找到了,就是这种纸!老师这叫什么纸?”我拿起书,照书念道,“云彩纸!”美美继续追问:“什么叫云彩纸啊?”林老师说:“云就是天上一朵云的云,彩就是彩虹的彩。仔细想想,再看看这种纸,知道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了吧?”美美想了片刻,马上叫了起来:“噢!我知道了,我看见这种纸上有很多花纹,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多,像彩虹一样美丽!”林老师点头说道:“是啊!你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美美拿着这张云彩纸说:“我要用它做一把漂亮的小花伞……” 
上述例子中,教师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面临着新的思考,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的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应是平等的对话、巧妙的引导;不应是“灌输”,而应是分享、互动。当幼儿遇到困难来求助时,教师应该考虑是否要“介入”幼儿的活动以及“介入”的程度是多少。如果教师以一位学习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那么“介入”的方法可以是一些不显山露水的对话,旨在保护幼儿刚刚萌生的探索火花;如果教师以一位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则应该推动幼儿按他们的逻辑与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当然,有时教师还可能是一位倾听者、欣赏者,从而在与幼儿共同分享中激励他们探索,帮助他们提升经验。

(三)、从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与园长
以往,园长与教师的关系主要停留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一层面上,教师和园长在具体工作中各自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不同的,作为幼儿园整体精神的引领者和幼儿园一切事务的管理者,园长主要负责全园各种大小事务的管理,包括教学方面的事务,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体,她们主要承担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是被管理者。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园本课程的开发)要求园长和教师不仅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他们还应该成为相互支持者。园长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推动课程“园本化”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园长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需条件的支持者,园长对教师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主动参与提供物质和心理支持上,作为幼儿园的主要领导者,园长应该积极参与园本课程的规划与开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实际困难,为其提供帮助与建议,并为教师参与合作提供物质、时间以及课程开发方面的培训等条件与机会。所以,教师在与园长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园长“支持者”的作用,在教学缺乏支持条件、需要园长进行问题协调的时候,向园长反映情况,争取支持与帮助,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正常开展。
2、教师之间
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的陈旧的观念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孤立”的工作状态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在园本课程建设中,资源的分享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丰富经验是教师共同分享的重要资源之一,每个教师只有学会去尊重他人的经验与建议,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长处与经验,进而吸取别人的长处与经验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地改进课程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获得较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老师们可以通过科研小组的学习讨论、课程资源的提供与分享、相互之间的听课与评课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别人分享,与他们一起制定方案和计划等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与教师之间应该更密切地合作,发挥类参与与合作参与在课程开发中的强大力量。因而作为教师群体的课程参与对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作用。
3、教师与家长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领域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家园合作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这是因为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所以,幼儿园理应比家庭更能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家长视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共同建设者。第一、教师应主动、真诚地本着尊重、平等、合作、支持的原则,第二、教师要把家长视为课程建设的决策者、参与者、研究者之一,尊重家长在课程建设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发挥家长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来,积极争取家庭、社区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本园课程的发展,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学习以成为最重要的人生权利,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要想自己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积极的人生目标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学习,以更积极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同样,作为一名专业教育者的幼儿教师,要想不被教育所淘汰,就应该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不断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活的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与需求的必然要求。
(一)、教师应该更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教育能力
新课程综合、统整的发展趋势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幼儿园课程不同于中小学课程,中小学课程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但是幼儿园课程就是综合的,不分学科。虽然《纲要》把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但是这种划分是相对的、人为的,幼儿作为生命存在是一个整体,幼儿的生活也是一个不能被分割的整体,所以幼儿园课程也应是一个整体,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综合的,而不是分学科的。在以往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的个人专长、个人兴趣在课程中“膨胀”的现象,如一名教师擅长唱歌,在教学中她就经常组织音乐活动,而不管幼儿是否喜欢,不考虑用多领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发展上的失衡,甚至造成幼儿某方面能力的缺失。在幼儿园课程综合的背景下,幼儿教师要想适应这一变革,就应该学习多领域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各领域知识的整合,注意综合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自己的综合教育能力。

(二)、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走进新课程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与指南针,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幼儿教师应该领悟、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观念,转变旧的不适时的传统观念,为实践提供行动的方向和指针。《纲要》对儿童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育观有了全新的解释。《纲要》倡导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倡导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建构性、过程性以及各类知识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的新知识观,倡导联系生活、利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的学习观,倡导“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终身教育观。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都应该成为教师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做到在观念上进而在行为上与时俱进,与课程改革同发展、共进步!

(三)、从课程执行者向教育研究者转变
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下,教师作为开发主体中的核心人物,作为课程建设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有责任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责任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积极地应对教育新思想、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应该由教师自己来研究,寻求答案,敏锐地观察、判断自己的教育,探索自己的教学活动,参与自己的课革行动。只要教师树立起信心,保持一颗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奇心,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就一定能渐渐获得研究的能力。
开展行动研究,进行反思性教学,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发展对话,经常记录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不仅可以为事后回顾、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历程提供基础的原始素材。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其效果的分析与思考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活动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的过程。

总之,幼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转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这有赖于教师的不断思考,终身学习,自我更新,自我成长。另外,幼儿园也应该为教师多提供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课程专家应该与幼儿园教师密切合作,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等。幼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只有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我不做教育理论的奴隶,我要做教育理论的主人”,教师才能成为“教学新手”、“科研新秀”、“研究型教师”,成为家长眼中的“名师”,师生眼中的“明星”,幼儿园声誉的“品牌”。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3]上海教委教研室编《探索型主体活动实施与案例》,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8月。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中幼儿教师角色定位》,《早期教育》2004年8月。
[5]陈明,《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期待》,《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3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英文歌曲在线听:Up,-Down-and-Touch-the-Ground MP3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