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自己做事的心理变化
培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兴趣,是幼儿形成独立人格的行为基础。这已经是当代家长和教育者教育孩子的共识。然而教育结果却经常是两种现象:一是孩子会做的事情不愿意做,磨蹭着等待帮忙。二是孩子自理能力是有了,可是当家长要求帮你忙时,他会一本正经地说:“不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人啼笑皆非。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应当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偏差的心理诱因分析:幼儿在两三岁时,经常有自己做事的意愿,自我服务意识初步形成。这时,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年龄小,怕他做不好;有的家长一味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有的家长则怕麻烦,干脆自己动手。于是,错过了教育的好时机,使幼儿逐渐形成了懒惰、依赖的心理。另外,有的家长深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却又缺乏耐心,采用简单的命令式方法。当孩子请求家长帮助时,便直截了当地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久而久之,容易使幼儿产生自卑的心理阴影,形成不愿帮助别人的消极情感。
究竟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呢?
鼓励孩子自我服务,机会要适宜,方法要得当
应当利用孩子长一岁或升班的机会,增强幼儿成长的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在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家长和教育者一定要注意指导语的使用策略。以商量的口吻,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情绪,避免强硬的、直接的命令或漠不关心的态度。
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服务技能、技巧
孩子年龄小,动作发展还处于不协调、不精确时期,做事不利索,有时甚至还会把家里弄得很乱。这时,如果批评他,就会伤害、挫伤他们自我服务的积极情绪。家长们应当恰当地帮助他们,并且教会他们如何做得更好,学会一些必要的技巧。幼儿只要有进步,即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愉悦和自豪感,激发他自我服务的兴趣,也增加做事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体验被帮助的情感,逐渐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品质。
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任何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并非一天两天就能有效果的。当孩子懒得做事时,家长一定要耐心地鼓励他继续做,也可以陪他一起做,使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关心与家庭合作的良好感觉。
健康的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养成,是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是成长的前提。我们希望每个孩子不仅养成独立的个性,更期盼每个幼儿都有一颗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手工材料
关键词:心理
- 心理辅导活动——洋葱头的故事 2013/02/24
- 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2013/02/24
- 灾后幼儿心理重建的思考 2013/02/15
-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心理教学 2013/02/05
- 浅析幼儿心理卫生教育 2013/01/2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