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儿童进入绘画语言
儿童绘画教育作为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然而对于如何运用绘画进行智力开发却众说纷纭。笔者经过多年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认为儿童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信笔涂鸦的自发能力,它表露的特点是无意识的点线面集成,而对于绘画,尤其是现代平面绘画来说,最基本的语言便是形式化的点线面。所以,要针对儿童自发的符号化绘画特点,结合现代绘画的基本语言施教。
一、作为绘画,首先须使儿童从学画开始就认识了解什么是绘画语言。它的基本特征反映在点线面上,如同文学的基本语言是词句,音乐的基本语言是多来咪,英语的基本语言是ABC一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独特性,所以为强化学画儿童的绘画语言,须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过模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联想。例如,在启发儿童们对一棵树的观察描绘中,无需用什么高大、茂盛等文学性语言去描述,而应根据绘画语言指出,将树干作粗线看,将树枝作长短细线看,将树叶或其上的花朵作大小深浅的点看等,这样,当儿童们落笔时,才不致于因树的繁杂表面而影响描绘的实现。
二、作为画面,是绘画语言的载体。它的生成是绘画语言间相互组织的结果。它包括对所画物象间大小、多少、明暗、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各种形成的对比统一组合,犹如音乐中高低音的起伏,具有丰富多变的感觉效应。所以,要使学画儿童创造出丰富的画面,就应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例如,对一片有山有楼的风景进行观察,由于透视影响,物象间远近比例自然发生变化,但对于儿童们来说,无需说明这点,只需启发烙看成曲线的山与看坏直线的道路进行比较,将看成高大面的楼与看成矮小面的房进行比较,将看成大点的树木与看成小点的楼房门窗进行比较等,通过直观比较,当儿囊们再放手描绘这组物象时,便会较容易地在画面上反映其点线面间的关系。
三、作为学习,当一些儿童对视觉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还不够注意时,利用观摩一些现代著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可助其改善。例如,笔者曾将马蒂斯《红色的和声》一画,给几个在绘画中比较忽视物象间点线面关系的儿童观摩,让他们首先指出画中的物象由什么表示及物象间关系按什么形式组合等,然后再进行默写,由于原画中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比较明确,所以,儿童们在默写过程中,便会较多地对由点线面表示的花、水果、椅子、窗外树木及桌边之人等物象间的各种组合关系给予注意。
四、作为创作,在绘画上一直被认为与一预设主题相关,但对于儿童来说,要求他们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描绘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他们自发描绘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引导,才有利于创作的完成。例如,当一儿童在一张纸的部分地方画上了用点线面表示的几棵树,这时,为使画面出现大小或多少等组合关系,可启发他能否在其他地方再画些树、房屋或人等,如这样进行下去,最后画上的内容自然生成于物象的点线面组合中。
五、作为方法,就培养儿童创造力来说,那种忽视绘画基本语言培养、一味让儿童摹仿既定图式的依佯画葫芦教育方法,是远远不能胜任的。因为创造力的来源是基于对物象间点线面关系的学习,及利用其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例如,美国一少儿美术教师,曾经让斑上儿童临摹一幅毕加索的妇女像,因部分儿童对物象的局部描摹过于关注,影响了整个画面的完成。对此,美术教师让这些儿童将给予的画像颠倒后再临摹,由于颠倒后的画面削弱了对既定物象的印象,画面看上去只存在各种长短、曲直线条与大小、多少点面的组合关系,因而,当这些儿童较轻易地将其关系画出时,原难以做到的临摹,便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又如,曾随笔者习画的某些儿童在色彩运用上,因受成人影响,一直存在概念化倾向,即画天用蓝色,画树用绿色等,为改变这种习惯,促使他们在用色上发挥想象力,笔者便在一些要画的物象上限定色彩,像画天空下的树木草地,只是提供红、紫、黄等与其常规用色相远的色,这样当儿童们处于色彩与物象间无法对应既定的概念时,就会发挥一定的用色主动性,结果最后形成于画面的色彩关系,自然带给人以不同寻常的视觉效应。所以,在儿童画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儿童运用绘画语言,是有助于开发培养儿童的主动性与想象力的。
手工材料
关键词:绘画
- 让绘画成为游戏,让游戏成为生活 2013/02/28
- 借助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2013/02/03
- 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六法” 2013/02/02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2013/02/01
- 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3/01/3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