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的方式成长3要素
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最令人刻骨铭心的情节是:母狐狸教会小狐狸捕食的本领后,“无情”地把它们一一赶走。小狐狸站在风雪中凄厉地哀嚎,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一次次试图回到洞里,然而母狐狸依旧义无反顾地将它们赶出去。当小狐狸的身影在远方渐渐消失时,母狐狸久久地站在那里,深情地望着远去的孩子的背影,眼里溢满泪水……教会后代独立觅食、捕食、预防侵害,把它们放逐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这就是动物顺应自然的爱的方式。人的成长是个更加复杂的过程,更多时候,想到“成长”两个字,我们通常会想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家庭和父母爱的方式也需要陪伴宝贝一同“成长”。
父母爱的方式需要成长
家庭治疗学者Carter和McGoldrick在1989年就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恋爱、结婚、接纳新生命是最初的三个阶段。如果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情感过程完成顺利,那么对于家庭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和每一个成员的成长都是有利的,反之,则会产生阻滞。当孩子出生后,年轻的父母必须满足婴儿身体上的需要,并花时间和精力与婴儿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
父母与婴儿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很少注意”,另一个是“过分关注”。如果父母“很少注意”婴儿,那父母就不能满足还处于非常依赖父母状态的孩子的需要,孩子也得不到父母的爱;如果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甚至不惜以牺牲家庭所有其他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为代价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尽管这种做法很符合这个阶段早期的需要,但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经常会在下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遇到孩子成长和父母作为个体成长的独立性问题。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健康地长大,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爱的方式也需要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爱的方式成长要素
孩子出生后,丈夫、妻子自然“升级”为父亲、母亲,但这只是生理意义上的父母,要成为完整意义的真正父母,夫妻双方就必须共同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并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让自己的爱的方式跟随宝贝一同成长——
要素1:学会放手——让孩子探索自己的道路
孩子是个有思想有感觉的独立体,他有权力品尝原汁原味的生活。孩子的成长必然要经过一条曲线,如果他今天没走曲线,那么明天就一定会走,在这件事上没走曲线,就会在别的事上走曲线。我们总是对孩子有无数的要求、期望,却忘记了他们也是独立的人,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
所有的年轻母亲也许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样的事情:刚刚学习自己吃饭的孩子哆哆嗦嗦地拿着小勺,一会儿把勺杵在脑门上,一会儿又杵到鼻子上、脖子里,在这反复的寻找中,终于找到了嘴。但如果做母亲的不这么观察他,容忍他,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看这孩子笨得连嘴也找不到”,母亲这么说着,然后抓住他的手把勺放进他嘴里。这两种方式,最后的结果都是孩子找到了嘴,但第二种方式却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得到经验的机会。
再比如,蹒跚学步的孩子碰到了桌角,有的母亲就会心疼地冲着孩子大嚷: “我早就告诉过你,你早晚非撞上不可,你就不听,活该!” 也有的母亲怕磕着,就用手捂着桌角,保护孩子,不让他靠近,虽然母亲没有阻止孩子的行为,孩子也没受伤,但孩子却失去了获取经验的机会。即便母亲不去保护,孩子碰了桌角,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孩子在被碰的过程中却获得了更多关于生活的经验。毕竟母亲不会永远陪在孩子身边,永远为孩子做出判断,因此,学会放手,才能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力。
要素2:学会接纳——让孩子在“成长”的爱中长大
家庭治疗专家Alexander Lowen说:“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性。”
孩子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孩子要经过爬、走的过程后才能学会跑。做父母的应当接纳孩子的每一个阶段,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变化爱的形式。
从出生到1岁半的孩子对父母依赖性最大,最需要得到父母的关爱与照顾,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从而形成以后对生活的安全感。具有安全感的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敢于希望,富于理想,有冒险的勇气,不会被绝望和挫折所压垮。所以年轻的母亲们这个时候要悉心照料你的小宝宝,多和他交流,敏感地觉察他的需要,让他时时刻刻体会你的爱。而当孩子慢慢长大,从1岁半到3岁,孩子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他们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我”、“我们”、“不”,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人的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自我中心期(另一个青春期)出现了。这时,孩子的意愿和父母的意愿经常会有冲突。一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开始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能让孩子完全“随心所欲”,而要开始培养孩子适应生活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当然,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都会使孩子体验到羞怯和疑虑,聪明的父母一定会慢慢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宝贝的教养方法。
要素3:学会尊重——让孩子尊重自己
假定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学习自己穿衣服,妈咪对正学习穿衣服的孩子说:“看你穿得歪歪扭扭的,怎么见人?”然后,妈咪再帮孩子重新穿好衣服。那么孩子从中获取了什么?“我很笨”,穿得不好。另一位母亲看孩子穿的衣服一点都不像样,领子窝着,扣子也系错了,但是她仍然在由衷地夸奖孩子:“瞧,宝贝自己会穿衣服了,穿得真棒,真了不起!”妈咪甚至可能会自豪地抱着孩子出去走一圈,逢人就夸:“看,这是宝贝自己穿的!”
一个小生命慢慢地成长到这个阶段,他再也不是每天只知道吃饭和睡觉的“小迷糊”了,他已经能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把自己从原来的混沌世界中区分出来了。无论他多么小,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尊严。父母真的应该打心底里尊重孩子:认真地倾听孩子说话,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接纳孩子的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重视和爱护孩子自己的小作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意愿,尊重孩子对朋友和活动的选择等等。母亲可以向孩子提出意见,但不要强迫孩子接受,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从小得到尊重的孩子,以后才会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手工材料
关键词:爱
- 中班语言活动:动物妈妈的爱 2013/03/04
- 教孩子爱清洁 2013/02/28
- 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 2013/02/02
- 浅谈幼儿爱心的培养 2013/02/01
- 预防牙病活动:爱吃糖的大老虎 2013/01/3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