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在研究性学习中,让孩子主动学习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lan 感谢 bolan 上传 0人参与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培养幼儿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这实际上就是要给孩子极大的自由,从而使他巨大的创造潜能释放出来,研究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最终让孩子得到真理。
    随着教育的改革,课程的变化,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以前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了。现今提倡的是研究性学习,激发孩子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处于何种地位呢?其职能又是什么呢?在此,我引用《学会生存》一书中的一句话来说明教师的职能和地位:“教师的职能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一、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一) 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能亲密沟通
由于教育的发展,而现在开展的每个活动,教师不再是权威,任何问题,幼儿都可以通过自身的探密,凭借自己的意愿理解做出是非判断,大胆表达独特见解。不过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关系,这个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每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如在集体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俯身倾听孩子的讲述,给他一个微笑,送他一句话“你真棒!”等。还有在玩游戏中,教师直接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感到老师是朋友 。我想:教师只要充分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平等关系,悉心研究幼儿,才能真正理解幼儿的行为。
(二) 运用自身的教学行为去感染幼儿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参与者,在参与中发挥其指导作用。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孩子自觉地发现问题,与孩子一起选择、确立课题,一起设计研究的方案,参与实施并密切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或困难,然后一起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应更多的指导孩子如何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多种语言来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开放的、综合的。当面对一个新的课题时,我们教师和孩子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我们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指导孩子,显得捉襟见肘,其实没有必要。没有经验可以摸索;知识不够,可以学习。在不断摸索,不懈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才会成长,才会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摸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做法,让幼儿主动学习
(一) 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入手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有其自身的兴趣爱好,有其独特的对事物的认识和生活经验,更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闪光点。一次,在体育户外活动中,看见赵志浩、徐宇飞、张云轩等钻在树丛里抓东西。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们到底在干什么?我就悄悄地走过去,探头进去看了一看,奥,原来这几个小家伙在抓小蜗牛。令人恶心的是赵志浩小朋友将一只蜗牛放在手心,仔细地看着;张云轩也抓了一只蜗牛放在瓷砖上仔细地观察着;而徐宇飞在一旁吆喝着:“快来抓蜗牛、皮球虫……”使得其他孩子听了一拥而去。这时我灵机一动,既然这些孩子这么喜欢蜗牛,为何不抓住这一契机进行研究性学习呢?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吗?
(二)给孩子自由、解放、宽容的氛围。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自由、解放、宽容,但是对某些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根据本班孩子个性的特点,我们就彻底解放部分特殊的孩子,给他们自由,顺着他们的方向走。如我班的赵XX小朋友,他是一个个性及其特殊的孩子,只要我们一不顺他,他就乱发脾气,使得我们束手无策。一次,我们发现他抓了许多的“皮球虫”在玩。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我们就把这些虫子装在瓶子里,让他细细地观察。可没过几天,这些虫全都死了,看上去他很不高兴。后来,他又抓来了,奇怪的是他再也不愿意将这些虫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呢?”我们扪心自问。后来在赵龙芬老师的指导下,才明白他怕这些虫子又死了。可是没过几天,他抓了几只蜗牛在玩,而且笑嘻嘻地拿到我面前给我看。他呢,一点也不害怕。他仍旧向以前一样,把这些蜗牛装入瓶内。别瞧他那么调皮,他照顾蜗牛可细心啦!一有空,就去看究竟,蜗牛怎么样了。每当他看到蜗牛大便了,他就忙着帮它擦干净。从这两个小小的事例看出他对动物特别的感兴趣。回想以前,对他那么的严格,使他不得不产生逆反心理。我想采取这样的方法,对他来说是对的。因此,我们再接再厉,继续给他这种氛围,让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三)鼓励孩子收集材料并主动地去探索、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满足幼儿内在兴趣、需求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地去探究某一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境界。对“蜗牛”的研究已经展开了,但是孩子们只知道“蜗牛”的一些基本特征,其它方面的知识需要靠自己收集材料才能获得。
一星期过去了,但孩子收集的资料寥寥无几。在黑板上出了通知,而且还与部分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情况仍然如此。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我们也参与了,与孩子一起收集资料,然后再引导孩子主动地探索、研究 。如对蜗牛种类的认识。起初,孩子只知道一种普通的蜗牛。可现在,他们已经能认识好几种蜗牛,有烟管蜗牛、非洲大蜗牛、盖罩蜗牛等。又如,在探索“蜗牛的生活环境”时,我们安排了两种情况,A在阴雨天让幼儿观察有无蜗牛和活动情况;B在大晴天观察有无蜗牛。孩子们在我们引导下,观察到的结果是:阴雨天,地上、草丛里、石头下面蜗牛特别多。可是到了大晴天,一只蜗牛也找不到,在这里也使孩子明白了蜗牛怕太阳光这一特点。
我们还对蜗牛是怎样爬行的?蜗牛能吃吗?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对蜗牛的爬行,他们明白了,蜗牛是肚皮在地上慢吞吞地向前移动的。对蜗牛是否能吃,在孩子的眼里,蜗牛是有毒的,不能吃的。为此,我们又根据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还请幼儿回去请教父母,最后断定蜗牛是不能吃的。至于为什么不能吃,我们并没有深入。
(四)鼓励,并激发幼儿独立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奥妙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表扬和表扬的话。”因此,我们应尊重每个孩子的饿选择,多采用一些鼓励的话,如“试试看,你行的。”“是吗?再想一想。”“真棒!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一次在散步时,吴XX小朋友拿着一根长棒和一根短棒,对我们说,“长的是妈妈,短的是孩子。”当时,我感到莫名其妙,怎么会一个是妈妈,一个是孩子呢?我就点了点头。他走后,我思索着,难道这不是创造吗?第二次,他又拿了一片大树叶,一片小树叶,说,“这是妈妈,小树叶是她的孩子。”此时,我就送了一个微笑给他,并说,“你真聪明。”
学习是勇无止境的。在这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慢慢体会到: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幼儿,教师应尊重孩子的饿个性,满足孩子的饿需要,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激发孩子富有创意的思维。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孩子搭建一个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舞台。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英文歌曲MP3:The-Right-Move-for-Me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