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家教得失录》读后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近日拜读了教育部关工委特别推荐·家长学校读本《平常家教得失录》,感触颇深,受益非浅。这本书是畅销全国的《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误家教警示录》的姐妹篇。既是为人父母居家常备的家庭教育读本,也是各类家长学校的基础教材,更是为师从教者的参考读物。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孩子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孩子的后天教育。下面从一个母亲的角度谈谈几点可借鉴之处。
一.“激将法”不如“激励法”
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激将法如果运用得当,常常能发挥奇效。然而“教无定法”,我们在实际教育中运用激将法往往事与愿违。我儿子今年4岁,正处在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的年龄,他善于模仿,乐于接受一切新鲜事物。但运动方面缺乏天赋,至今不会骑自行车。看着同龄孩子骑车,溜冰样样行,作为母亲心里暗暗着急。忍不住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笨呢?你就是不如康康啊……”这句话其实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伤害非常大。他就真的觉得自己笨而丧失信心,越来越怕接触自行车。现在我转换了思维观念,鼓励他说:“孩子,你是最聪明的,试着去骑车吧。”“你真棒”“你真行”等话语让他重拾信心,开启孩子自信的“窗户”,让孩子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征程中扬起自信之帆。
二.“懒妈妈”与“勤孩子”
自立自强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和帮助孩子自立自强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呵护,但爱护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要“事必躬亲”,包办孩子的一切,因为孩子的路终归要孩子自己去走。总被罩着,牵着的孩子是长不大的。雏鹰要几经风雨才能练硬翅膀,孩子健康成长同样需要经历生活的磨练。一天,儿子要吃榨菜,我鼓励他自己去商店买,他有些兴奋又有些畏惧,轻声说:“妈妈,你在后面看着我。”“不,你自己去吧!”他一蹦一跳的去了,不一会儿,他回来了,用稚嫩的童声说:“妈妈,我买到榨菜了,两袋呢!”我连声称赞:“棒,棒,你真棒。”他得意的说:“我能帮妈妈做事情了。”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从坏习惯到好习惯
说到习惯,往往涉及的都是琐事,但就是这些“琐碎小事”却有家教“大文章”。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过:“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归因于他良好的习惯,所以,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我儿子有很多坏习惯:顿顿要大人追着喂,或者边看动画片边吃,睡觉要大人哄着才肯睡。一不称心就耍性子大哭,在地上打滚。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坏习惯一大堆,心里又气又急。从好习惯到坏习惯可谓成也家长,败也家长。如果放任自流,孩子的坏习惯就养成了。注意去矫正,孩子的好习惯就能逐步养成。矫正坏习惯实在是件不轻松的事。于是我用故事来引导他,让他知道:小猴子不讲理,大家都不喜欢他;鲁克小猪不讲卫生小朋友都嫌他臭,不和他玩了;米米熊不要妈妈哄,是个独自睡觉的乖孩子;乐乐姐姐自己用勺子吃饭,妈妈夸他是个好宝宝……渐渐的他改掉了坏习惯,慢慢养成了好习惯。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教子成功要从培养孩子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起。”坏习惯不需要教,你不培养他的好习惯就会变成坏习惯,不可掉以轻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蹲下身来看孩子,始终拥有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朋友,细微处感动孩子,是值得初为人父母的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兴化市临城中学 翟健)
手工材料
关键词:平常
- 幼教论文:关注教育的平常时刻 2011/08/04
- 带着一颗平常心爱孩子 2010/08/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