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饲养区(角)与幼儿园课程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aiziji 感谢 aiziji 上传 0人参与

      印度作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对自然了解得太少,比如我们不了解昆虫,不了解青蛙以及在群山之中呼唤同伴的猫头鹰,我们似乎从来不去感受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生物。”他认为,珍惜生物要从了解生物开始。从克里希那穆提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让幼儿珍爱生命,就应该让幼儿去感受和了解生命。对幼儿来说,感受和了解生命又是从具体直观的种植和饲养开始的。作为一种感受、了解和关爱生命的活动,饲养活动是符合幼儿天性的,它既是幼儿获得有关动物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课程资源的规划应该包括饲养资源的规划,从幼儿所在的自然资源和生活背景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兴趣、认识特点和行为特点的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园饲养活动,以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 
  一、饲养活动的意义 
  让幼儿接触自然,关注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是中西方很多幼儿教育家的共同观点。陈鹤琴曾指出,要给孩子科学的环境,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透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爱科学、爱劳动的品格。因此,“幼稚园要布置一个科学的环境,尽可能地引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蔬菜),布置庭院,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经常指导儿童对环绕着他们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从园地的栽培管理,动物的饲养以至日月星辰的变化,鸟雀鸣虫的歌声,透过儿童的双手和感官,使儿童对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确的认识,使儿童懂得自然界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等人也很注重儿童的自然教育。蒙台梭利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有专门一章讨论自然教育,论述自然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饲养活动是幼儿园自然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的确能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对生命的感受、了解和关爱是今天的幼儿教育必须关注的目标,而饲养活动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饲养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除了能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外,也能丰富幼儿关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与天气等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当然也能增进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服务能力。 
  二、饲养活动的内容 
  饲养活动可以在幼儿园户外进行,也可以在走廊、活动室里进行。幼儿可以饲养家禽、家畜,也可以饲养鱼虫鸟兽。幼儿园往往根据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相应的饲养活动。在此以饲养空间为线索,结合饲养动物的类别进行一些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幼儿园户外饲养活动。户外饲养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户外专用场地、角落开展的饲养活动。从饲养活动的组织上看,户外饲养活动有分班级组织的,也有全园共同进行的。分班级组织的饲养活动是指不同的班级负责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区域,每班各司其职饲养小动物,同时,幼儿又可以关注其他班饲养的小动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全园的动物资源开展活动。全园共同进行的饲养活动是指任务不明确分配到特定班级的饲养活动,由全园对饲养活动特别感兴趣的幼儿自觉参与,有时也可以由特定的年龄班轮流参与。 
  从饲养活动的内容上看,由于户外空间相对较大,因此户外饲养活动往往以饲养家禽、家畜等较大的动物为主。幼儿园经常饲养的动物包括羊、兔、猪、猫、狗以及鸡、鸭、鹅、鸽子、孔雀等。这类动物均需特定的空间,如小屋或栅栏,这些区域一般要远离幼儿生活和学习区域,也要考虑风向等特点,有时需要根据季节变换位置。相对大型的动物一般对饲料的需求量也相对大些,因此需要考虑饲养活动的成本和条件,以便确定饲养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相对大型的动物往往不能完全依靠幼儿来获得食物,幼儿园必须有食物储备。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食用或产生经济价值,而是为了让幼儿观察,让幼儿参与饲养过程,丰富幼儿的经验。这个过程就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有些幼儿园有池塘甚至小溪流,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开展一些水生动物的饲养活动。在池塘和小溪流中饲养的动物主要是鱼、龟等。开展这类饲养活动时要注重安全,加强防护设施的建设。 
  其次,我们来看看班级的饲养活动。班级的饲养活动是幼儿在自己班级所属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如活动室、走廊、窗台等。开展班级的饲养活动时,可以安排特定的区角,如饲养区;也可以根据空间状况和幼儿的习惯,在适宜的地方灵活摆放饲养小动物的器具;还可以根据饲养的小动物的特点,将专门的区域与随机的安排有机结合起来。班级的饲养活动有分组负责、定人负责和轮流负责等组织方式。有时饲养的小动物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这样幼儿就会更关心小动物。 
  与全园户外饲养的动物相比,在班级饲养的动物是较小的,不需要很大的空间,小笼子、玻璃瓶、玻璃缸等是常用的饲养器具。班级饲养的小动物往往分相对固定的和经常变换的两类。相对固定的动物有金鱼、小乌龟、泥鳅、龙虾、螺蛳等,经常变换的动物有各种昆虫、桑蚕、蚯蚓、蝌蚪等,往往是根据季节、幼儿的兴趣、课程内容等选择的。 
  与全园户外饲养活动相比,在班级饲养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程度更高,观察更便利,观察频率也更高。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小动物到幼儿园,往往主要是带到班上。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经常寻找、发现各种小动物,根据情况允许幼儿饲养一段时间,进行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使用一些观察工具、测量器具,如放大镜、尺子、秤等,引导幼儿深入观察和比较,并做好记录。 
   最后,我们来看看向家庭、社区延伸的饲养活动。幼儿开展饲养活动是为了丰富关于动物的经验,了解动物的特性和生长发展。幼儿对动物的兴趣是浓厚的,但幼儿园的空间和其他条件往往难以充分满足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应将饲养活动向社区和家庭延伸,让幼儿更多地关注动物,观察动物,了解动物。 
  三、饲养活动的组织 
  我国幼儿园有引导幼儿参与饲养活动的传统,尤其是很多农村幼儿园积累了不少饲养方面的经验。但总体上看,我们对饲养活动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是不够的,尤其是对如何为不同年龄幼儿选择适宜的动物并以适宜的方式饲养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幼儿园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饲养在课程中的地位以及饲养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结果造成幼儿园饲养活动缺乏计划性,饲养计划没有成为幼儿园课程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饲养活动没有真正成为全体幼儿的活动,有些饲养活动只是个别幼儿的爱好,还没有真正吸引广大幼儿参与。下面结合当前幼儿园饲养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幼儿园饲养活动的组织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做好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鉴于以上问题,幼儿园应该做好饲养活动的三年规划,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当地适宜饲养的动物种类和时令季节,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饲养活动的内容,将饲养活动落实到课程计划之中,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甚至具体的幼儿,真正使饲养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结合起来,尤其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饲养活动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情感,让幼儿感悟生命的存在与生命的成长。 
  其次要切实引导幼儿关注动物的特性和变化。饲养活动的最终目的应是增加幼儿的经验,培养幼儿的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在饲养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培养幼儿基本的饲养能力,激发幼儿关爱的情感,引导幼儿了解环境、食物等条件与动物成长的关系,了解一种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丰富和加深幼儿的经验。 
  再次要引导幼儿进行记录和讨论。饲养活动需要幼儿的劳动和付出,也让幼儿有机会观察很多新的、不断变化的现象。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饲养活动,有利于幼儿整理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应根据饲养活动的内容,引导幼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记录自己饲养的过程,记录动物的状态和变化,记录动植物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记录是幼儿经验提升的素材,也是幼儿之间沟通的中介,还是幼儿表征能力不断提高的途径。 (作者:虞永平)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节奏教学活动的策略探索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