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从准教师的视角反思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来源: 06abc.com 作者: lluosh 感谢 lluosh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研究者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专业基础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熟练等问题。研究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前教育对学生隐性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研究者据此认为,职前教育的课程实施应注重对准教师非预期性知识、经验、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知识的传授。职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订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又要凸显个别差异;职前教育的课程内容应避免过于繁难而实用价值不高等问题;职前教育的课程实施方法应灵活多样;课程评价应淡化考分作用,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关键词】准教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深受培养机构和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幼儿园准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研究者关注的是这些准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到底学了些什么,这些所学对就业乃至以后的工作究竟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本文则针对准教师在实习、求职时出现的问题来反思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期为培养更优秀、更全面、动手能力更强的幼儿园教师提供职前课程设计方面的借鉴。 
  一、准教师在实习与求职时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他们在实习及求职过程中的状况,同时结合学校所作的有关毕业生教育实习及供需见面会的相关调研报告,发现这些准教师的培养质量与职前课程方案中所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具体来说,准教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基础不够扎实 
  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对先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只留下朦朦胧胧的印象了,很难谈得上学以致用。例如,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导致设计活动方案时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早已淡忘大学一年级时所学的幼儿卫生知识,遇到幼儿卫生方面的常见问题既不够敏感,也难以应对;对所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捕捉到的教育现象,难以用理论去解释,等等。很多学生表示,面试时,特别害怕园长问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易犯的错误、幼儿的生活常规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问题。 
  2.专业技能不够熟练 
  (1)艺术技能不够全面。调查表明,“绘画技能”是学生最担心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绘画技能一般,在实习期间还能勉强应付,但是常常应付不了面试这一关。一般面试时都要求应聘者创作儿童简笔画,但很多学生先前所学的美术课程偏重素描、水彩画、水粉画、手工制作等,对儿童简笔画练习偏少。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对跳舞、唱歌、弹琴等技能缺乏信心。 
  (2)组织活动力不从心。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这几门专业课程层次较高,教好和学好这几门专业课程需要师生共同付出努力。这几门专业课程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后和教育实习之前的第四学年开设。第四学年扣除教育实习6周,实际授课时间为30周。按每门专业课程每周2课时计,一门专业课程最多也不会超过36课时,事实上最少的只开了24课时。总的来看,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开设时间相对集中、课时偏少。大部分学生难以消化这些课程内容,直接导致他们在实习期间选择教育内容、拟订教学计划、制订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力不从心。 
  3.创新意识及能力较差 
  现代科技为人们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信息搜索技术,学生在完成作业、制订实习教案时都可以到网上搜索,下载也很方便。许多学生因此产生了偷懒心理,凡事都是上网一查了事,遇到问题时不肯思考,不去经历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当然更谈不上去创新。笔者在调查中经常听到专业课教师和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反映,学生的作业、实习计划或教案等很多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没有自己的思考。 
  4.心理素质较差 
  不可否认,准教师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异常繁杂的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调查表明,学生们大多能认识到面试是求职的重要环节,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自诉在面试中出现心跳加速、紧张慌乱等状况。有的在作自我介绍时断断续续,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有的唱歌明显走调,弹琴时手脚发抖;还有的头天晚上就开始焦躁不安,甚至彻夜失眠。一些实习指导教师也反映,实习生在带班时一看到实习指导教师在现场就很不自在,要么组织教学活动的声音变小,要么遇到突发事件惊慌失措。这表明大部分准教师在职前学习期间没有重视对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5.社会经验欠缺 
  准教师在职前学习期间主要接触的是同学和老师,人际关系比较单纯。进入实习阶段后,面对的不仅是一大群稚嫩、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园领导、同事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人际关系忽然复杂起来。很多学生反映实习时不知如何与同事打交道,不知怎样与来自其他院校的实习生相处,不知如何应对幼儿家长的询问,等等。他们时常表现得十分胆怯、畏缩,不够大方、得体。 
  6.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 
  调查发现,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大多对未来感到茫然,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清醒认识和细致规划。从他们对“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开放性问题所作的回答可见一斑:85%的毕业生认为“能考进一所公办园最好,考不进的话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私立园也行”。至于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追求,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大多只停留在希望最终能进公办园、拿到事业单位编制这类设想上。更有一部分人抱着“顺其自然”或“读书靠自己,工作靠家长”的想法。只有个别毕业生认为私立园管理较灵活、观念较开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期待能在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管理较规范的私立园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以便自己有朝一日能自主创业,在幼教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 
  审视准教师在实习与求职时出现的上述问题不难发现,虽然影响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很多,但其根源还是准教师职前阶段所学的课程内容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这些课程内容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等。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课程设置是一个有关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系统,是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进行。〔1〕 
  按照性质和功能,课程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学习活动,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预期的知识和技能,如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没有明确计划、不刻意组织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获得非预期性的经验,如职业认知、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虽有明显的外在区别,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后者,后者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影响、控制甚至转化为前者。〔2〕 
  不难看出,准教师在实习与求职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源不在职前学习期间显性课程的学习上,而在隐性课程的学习上,即忽略了对那些非预期性知识、经验、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众所周知,课程实施不只是计划的实行、知识的教学。事实上,课程实施者应深入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自然地渗透思想教育内容,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辅导员、心理学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心,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之,课程改革唯有同时关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使所培养的人才更具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与完善。  1.课程目标的制订——既要体现全面发展,也要凸显个别差异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制订既要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幼教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也就是说,不但要培养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人才,还要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现个性、发挥潜力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就业。 
  2.课程内容的确定——避免设置过于繁难而实用价值不高的内容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通常有五大类,即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和活动课。我们应该反思:为何有些课程内容教师教和学生学都那么费劲?这些内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都能派上用场吗?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该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现有水平作出相应调整,要避免设置过于繁难而实用价值不高的内容,力求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学到最有用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各项基本能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增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知识面 
  以笔者所在的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为例。学前教育系开设的选修课程大多侧重在专业技能课程(如舞蹈、管乐、绘画、合唱)上。事实上,这些课程的内容在必修课中已有涉及,因此学生再选择选修课的积极性并不高。笔者认为应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多开设相应选修课程,如开设跟专业有密切联系而在必修课中难以展开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常规管理”“幼儿特殊事件的处理”等选修课,还可以开设提高综合素质的选修课,如文学、影视、陶瓷艺术、瑜伽、跆拳道等。必修课与选修课要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同时通过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2)拓宽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准教师在独自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或经验丰富的园所领导、老教师时,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开设合适的课程帮助准教师了解或形成某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比如开设实习和面试指导课程,请经验丰富的园长、教师或面试专家等开设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开展模拟活动,以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丰富其实践经验。 
  (3)减少公共课内容,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目前大学里不少公共课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达标,没有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因此笔者大胆建议,适当减少公共课内容,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如可以开设儿童简笔画、儿童歌曲创编、即兴伴奏、幼儿观察分析等专业技能课程,五大领域教育课程教学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让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并能在工作中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4)加强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包括见习、实习。在夯实专业基础理论阶段,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了解幼儿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各种理论的内涵。在学生学习各领域教学法时,应安排更多的见习、实习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各领域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要领。加强实践课程不但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及时运用于实践,以减少理论知识学了就忘的现象,而且能突破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模式。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在实习时或就业后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3.课程实施方法的改革——灵活多样 
  现代教育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任务,还要完成发展能力及渗透思想教育的任务。为此,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不但有利于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比如,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但要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感知、反馈、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利用音像示范、现场示范等方式开阔视野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8〕 
  4.课程评价的改进——淡化考分作用,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现代教育观认为,评价学生既要看考分,也要看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思想表现及创新能力。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主要由两方面组成,期末考试占60%,平时占40%。这样的评价侧重书面答题水平和理论知识熟记程度,学生容易形成“临时抱佛脚”的学习心态,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变这种状况,可考虑调整评价、考核比例,即期末考试占40%,平时占60%,同时要丰富考核形式,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例如,可在平时加大作业抽查、基本功考核工作力度;学期结束前可请幼儿园园长或骨干教师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考核,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现有水平与一位合格教师的距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学习重点,以使自己的学习计划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 (作者:方少萌 俞玉理)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设计:我几岁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