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陶艺主题活动的组织策略

来源: 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上陡门园区   叶好好
【摘要】陶艺活动是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活动。“陶艺主题活动”是指幼儿围绕着一个陶艺主题,通过自主观察、讨论、探索、操作、展示等方式对主题展开研究,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使幼儿在主题探索中获得发展。幼儿园开展陶艺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陶艺技能、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总结、归纳出一套科学、系统的陶艺主题活动方案。
 
【关键词】陶艺;主题活动;策略
 
    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思维于一体,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广泛为幼儿们所接受和喜爱。我园近几年也一直在做与陶艺教育相关的一些研究,探讨了陶艺活动对幼儿潜能开发的可行性,并初步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适合幼儿的陶艺活动课程。随着陶艺活动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以教师主观安排的活动内容和计划有没有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陶艺教育活动是否能满足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如何让陶艺教育活动在艺术领域中发挥核心辐射作用?实践中,我们发现主题教学的优势恰恰能弥补以上问题的弊端。陶艺主题教学的内容取材于幼儿所熟知的世界,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学习。主题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主动地查找各类资料,收集相关图片、新闻,使活动能系统、深入并且有序的开展。这对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我们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展陶艺主题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策略一:根据年龄特点,制定年龄段的陶艺主题活动方案。
    陶艺主题活动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又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凸现“以儿童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对陶艺主题活动有较强的选择能力,不断更新理念,理清思路,更要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
    下面分别以中班主题活动《海底世界》为例,具体举例说明:
    1.分析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的具体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萌芽;在活动中学会交往,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动作发展更加完善能较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思维具体形象;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等特点。
2.主题网络图呈现。
 
    备注:
    教师预设的活动
    未完成的活动
    生成的活动
    从以上《海底世界》的主题网络图可以看出,在陶艺活动内容的选定我们从幼儿发展的特点出发选择形象生动,以生活中常见、喜欢并了解的对象鱼为主进行塑造,其特征明显,具有直观生动性,在幼儿敏锐的观察下,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和技能,活动《海底世界》在作品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用合作的方式呈现。
    3、反思小结:
    可见,我们开展的陶艺主题课程教学,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研究过程中它分为各年龄段实施。课程以幼儿为主体,根椐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培养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预设和生成了许多陶艺主题活动内容。并融合五大领域内容来建构主题网络;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运用适宜的方法,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教学,避免说教做到寓教于乐。
    策略二:科学有效组织,有序开展陶艺主题活动。
    1、陶艺主题的生成
    陶艺主题活动是如何生成的呢?是简单的拼凑?还是刻意的挖掘?我们以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为例展开探讨。首先我们分析了该主题总目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现有经验,分组一起寻找主题脉络下的陶艺教育点,有三个内容引起大家的共鸣:
    ①送给家人的礼物:观察家人喜欢或经常使用的物品,然后用陶艺来尝试表征,表达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关心。
    ②我家的家具:在爸爸、妈妈协助下、用照片、录像、绘画、陶艺等形式来描绘自己的家,在资料收集和陶艺制作中感受家的温馨。
    ③好吃的点心:幼儿们向家人作调查后,用陶泥创造、想象,为家人做样好吃的点心,表达对家人的爱。
    通过集体探讨,这三个内容都是蕴涵在主题中很好的教育题材,老师可以根据主题进程,根据幼儿在主题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兴趣热点,创设多样的活动情境,展开以上这些活动事件。既把陶艺活动和主题内容结合起来,使陶艺教育紧紧追随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又推动幼儿在生活中建构和运用陶艺表现表达的经验。
    2、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陶艺主题活动
    陶艺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在陶艺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必急着将自己的预期目标教给孩子,让孩子被动地模仿,而是可以从各种角度让孩子自主的学习,因此教学组织方式要多样性。
    ①集体教学与分组学习相结合展开陶艺主题。
    教师设计具体的活动时应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和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同时还需了解、尊重、接纳幼儿在学习风格、学习效率、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承认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既要有相对稳定、集中的以教师为主导的集体教学,使幼儿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得以培养和习得,也要有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自主探索、自主交往、注重幼儿知识技能运用过程的小组学习。
    小班主题《食物》为例:在幼儿尝试制作食物时,教师首先进行了集体活动,引导幼儿掌握团圆、搓长、压扁的技能。接着,我们又提供了橡皮泥和各种辅助材料,分成几个难易不同的小组,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己选择小组,并且鼓励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与同伴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得到了承认和体现。孩子的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也很好结合在一起。虽然从陈列出来的作品来看,质量和材料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每个孩子都拥有了自己的作品,并得到了教师的赞扬和同伴的肯定,这无疑推动了他们对今后学习的自信心。
    ②在区域活动中渗透陶艺主题。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开展陶艺区域活动能使幼儿有一个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让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另外区域活动可以增加了教师直接接触幼儿的机会,能使更多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加了教师因材施教的机会。在集体教学中没有掌握的知识技能,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得到弥补,较好地解决了能力差异的问题。
如《和水果宝宝一起》玩的陶艺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在活动区设立“丰收的水果”,让幼儿用泥塑造各种水果的造型,体验丰收的喜悦等,各区域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经验,物品互赠,幼儿创设自由玩泥的空间等等。
    ③开展亲子陶艺活动辅助推进陶艺主题。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在互动的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亲子玩泥活动使我们的主题更深化了。
如:《和水果宝宝一起玩》的陶艺主题活动中,本身幼儿对水果就非常的感兴趣,再加上亲子活动,更是让幼儿体验、探究到了水果的不同味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等等,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做出造型优美、色彩搭配美丽的水果拼盘;通过制作水果拼盘的活动,提高了幼儿审美能力。亲子活动后就可生成一个陶艺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这样既不用教师的讲解就可直接让幼儿制作,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陶艺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家长更清楚的看到了孩子的闪光点,也了解了陶艺主题活动的意义所在,从而增进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清楚的看到了家长们的密切配合。
    策略三: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陶艺主题的实施。
    陶艺主题方案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做有心人,处处关注幼儿的兴趣,随时、随地、随情、随境、随人、随物的做相应调整,力求做到,大目标装在心中,小目标随时调整。
    1、 将教师的“引”与“导”相结合的策略。
    ①变固定计划为弹性计划,引领幼儿的生成活动。
    通过对《纲要》的不断学习,教师们对生成活动的意识比较强,生成活动不是一个课程的计划,而是一个计划的过程,因此,在执行原定计划时,教师们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及活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将固定计划变为动态的、开放计划,师生共建课程,从而使陶艺主题的确立更具目的性、内容的选择更具可行性、组织活动更具系统性。
    如:大班主题活动《汽车展览会》我们对汽车的种类、特征、用途、构造等作了计划安排,大一班在开展活动时发现幼儿对汽车的“跑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此课题组及时调整计划,带领幼儿到草地、塑胶地、水泥地等不同的场所让幼儿感受汽车的跑运动,通过观察实验,幼儿探究出不同的地面汽车跑动的速度不同,教师动态的计划调整,不但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同时也拓展了活动的生成,进一步丰富了主题网络。
    ②变教师预设为师幼共同生成、预设相结合,指导开展主题活动。
    一般来说,教师确定某个主题后,会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及幼儿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制定一个初步的主题网络。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预设的活动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甚至孩子们对某些活动根本不敢兴趣,而对一些没有纳入主题网络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经验和兴趣对主题网络进行调整和补充,留出时间和空间给教师和幼儿进行探索。
    如:午间散步,幼儿偶然发现了大树底下忙碌的小蚂蚁,慢慢蠕动的小蜗牛,兴奋地围着,和它们说悄悄话、学它们走路,这样“蚂蚁的家园”、“一只脚的蜗牛”等综合活动在幼儿们的议论中产生了。小班幼儿对用小手抓、用小脚踩泥很感兴趣,于是老师和幼儿共同生成了“亲亲泥娃娃”、“调皮的泥宝宝”等活动。幼儿们对这些自发生成的活动乐于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能力和思维的活跃性。
    由此可见,陶艺主题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对孩子们的互动行为做出积极的反应,适当删除个别与孩子生活相差甚远的活动内容,增加孩子新感兴趣的一系列生成活动内容,并调整活动目标,使适宜的课程目标为孩子新经验的形成和身心发展提供土壤。
    2、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
    教师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小组讨论、集体分享中学习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鞋底的花纹》的陶艺主题活动,是《各种各样的鞋子》中的一个生成子主题活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的看到各种漂亮鞋子,并要求爸爸妈妈买各种款式的鞋子,但很多孩子都会疏忽不经意的东西,比如:鞋底为什么有花纹,皮鞋和球鞋的鞋底有什么区别。我班的旦旦和豆豆在追跑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老师铺在地上的画纸上,结果有两个黑黑的脚印,再仔细一看,却发现豆豆的鞋底很漂亮,有一朵花,周围还有蝴蝶。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很少注意的地方。我们从这个偶然发现的过程提升并整合成一系列活动。通过让孩子们自主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孩子的综合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能力,也实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地位,变被动接受为幼儿主动探索。
    总之,我们试图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主题,在幼儿的主动参与中拓展陶艺教育的主题,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逐步形成一定的选择能力和初步的计划能力,也进一步发展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幼儿习得知识和经验的延伸、拓展与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田地,使幼儿的探索、表现欲望得以充分满足,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幼儿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幸福的、快乐的,只有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呈现出知识、技能体系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活、课程的一体化,幼儿才能实现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过程的相通性,幼儿的鲜明个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张扬,真正做到把来自然的“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课程”中。
 
参考文献:
[1]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朱静怡.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陈云龙.玩陶艺[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4]陶艺欣赏[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积极地思考,成功在你心中——读《我能——成功就在你心中》有感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