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陶艺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浅析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waner 感谢 waner 上传 0人参与

  陶艺是激发人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幼儿期开展陶艺教育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去想象、去创造;同时,陶艺教育既是艺术创造活动,又是动手实践活动,对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年的陶艺教育实践,笔者粗浅地以为,在陶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教学过程中,须重点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系统性和教学方法科学性相并重 
  结合幼儿陶艺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和趣味性贯穿始终是陶艺教育的关键。因为任何陶艺作品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幼儿的作品无不是表现他的所见、所闻、所想,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创造的素材就越多。同时,只有符合幼儿爱动爱玩的生理心理需求,才能使幼儿自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的投身于陶艺活动中。 
   如上学期笔者在大班设计了一堂主题为《未来的汽车》的陶艺活动,但要求幼儿们用陶泥设计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在笔者的启发下,幼儿们思维在自由驰骋,搓的搓,团的团,捏的捏,那么认真,那么投入,很快汽车就制造出来了。一位幼儿设计的汽车上有很多车轮,他说这是气轮,当汽车遇河而无桥时,气轮可以把汽车浮起来开过去;另一位幼儿设计的汽车顶上有一把大风扇,他说当汽车被大山挡住去路时,可以开动大风扇,象直升飞机一样飞过大山;还有一位幼儿设计的汽车车顶上栽了花草树木,她说这是汽车花园,在街上来来往往,城市更漂亮了……看,小小设计师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多么丰富,他们用陶泥设计的汽车即来源于日常生活所见又超越了日常生活。 
  当然,将陶艺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并不意味就仅仅拘泥于此,还应在培养幼儿兴趣的前提下逐步地将陶艺融合或辐射到其他各个学科中,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积累想象与创作的材料,激发灵感和创造欲望。 
  确定了教学内容后,陶艺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思维训练为主,指导幼儿拓宽思路,让幼儿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发散、概括。如圆形,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搓出多种圆形物进行动物造型,并比一比看谁搓的质量多而且造型新颖。学会了很多动物造型后,让幼儿抓住动物的结构特征,去比较异同,还要教幼儿如何由此及彼地联想,如何分解组合,怎样夸张、变形、创造、幻想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新形象,还可让幼儿对自己创造的作品进行自编故事。 
  总之,要培养幼儿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掌握创作的方法,会举一反三,有知识迁移能力。如学会制作一种姿态的动物就会创作出千姿百态的动物,学会制作一种花瓶后会联想制作出各种形状的花瓶。创作的思维过程,是让幼儿先有眼中之物(知识经验)变为脑中之物(表像)到手中之物(作品)。 

  二、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指导策略相统一 
  以往的陶艺教学与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一样,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和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在实践中,笔者尝试将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环境,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展示判断。 
  创设环境指的是将教师创设好的环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其成为诱发创作动机,引导幼儿学习技能的推动作用。斯腾伯格提出的“创造力多因素论”认为,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陶艺活动中,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创作环境;提出问题(可由教师提问,也可由幼儿提问),让幼儿思考,展开幼儿的想象力,每位幼儿拿到陶泥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做什么啊?”笔者就试着换个角度让他来回答:“你想做什么呢?”“为什么?”让他们自己来支配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意图;引导讨论指的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那些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启发诱导,训练思维);鼓励独创指的是鼓励幼儿按自己的体验大胆表现,努力超越自我(激发创造力,充分创作);展示判断指的是给幼儿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比较,提高审美能力和自我评价这样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创作过程,同时与创造性的指导策略相统一。因为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教师很难设定统一的指导方案,而创造性的指导策略能打开幼儿僵化不变的思维模式,考虑改变思路。 
  策略之一:不断提出疑问,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如当幼儿握着一团泥巴又揉又捏时,教师可以问:“你想玩什么,你手上的泥巴准备变什么?”来启发幼儿进行想像创作。这时幼儿们有的捏,有的揉,有的用力地摔打泥巴。活动结束后,一只小猪、一艘小船、一个娃娃、一把枪就这样诞生了…… 
  策略之二:帮助幼儿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如:制作脸谱时,笔者鼓励幼儿想象各种各样的怪人: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脸型什么都改变。有的幼儿变出了用太阳作眼睛,用花作嘴巴……等非常奇特的脸谱。笔者便说:“我们未来的外星人朋友大概就是长这样的吧!”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了惊喜和成就感,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策略之三:教师应经常观察、学习幼儿的造型,善于以幼儿的思维方式去去解释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与幼儿进行交流。 
   策略之四:对于自信心不强的幼儿,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以一颗童心去与孩子沟通,“蹲下来”观察、理解孩子的作品,善于发现他们的创造和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树立孩子创作的自信。 

  三、形象贮存、技能提高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陶艺作为艺术教育中一个新的内容,并非仅仅是一种艺术技法的训练,更不以使用为唯一目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开发智慧的方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陶艺教学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而幼儿制作陶艺的过程既是思维表达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在强调“手捏成形”、“泥条成形”、“泥板成形”这些简单的制作技法时,笔者让幼儿通过玩泥巴,和泥巴交朋友这类的游戏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能,制作的过程中还适时的引导启发他们去思考、去想象,促使他们把内心的深层积淀有所创新地表现出来。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很重视技巧表达,往往容易忽视了思维训练和知识经验的积累,现在也不能因强调思维训练,而忽视基础的知识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幼儿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把各种知识融会于陶艺活动之中。 
  总之,在陶艺活动中,在启发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幼儿必要的知识技能,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 

  四、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与正确评价作品相同步 
  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自我为中心“泛灵论”的心理特点,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幼儿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塑的作品注入生命,注入感情,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对幼儿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制作出来的作品,即便是做得不好,教师也不能横加指责,更不讽刺嘲笑,把鼓励幼儿的好奇心,维护幼儿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扫除幼儿创作时的“怕制作的不好”、“怕失败”等一切心理障碍。同时,幼儿的陶艺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许多值得幼儿互相学习借鉴,也是个集思广益、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创作完作品后,笔者就把全体幼儿的作品一一进行展示,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是怎样进行想象和创作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讲述自己有趣的构思及作品的创作过程,然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议。笔者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相反,常常启发幼儿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摩,他们心里明白,谁的作品造型新颖,夸张有趣,自己的作品有何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创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发展。 
  以上只是笔者经过几年幼儿陶艺教育实践对陶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粗浅认识,相信有了更多幼教工作者对陶艺教育的不断探索和挖掘,培养幼儿陶艺创造力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线描画优质课教案:鸟窝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