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培养
一、问题提出
在21世纪这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背景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它具有典型的社会性,是对现实社会的再现。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可以实现与同伴的交往活动,构成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提供了条件,推动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但从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及幼儿社会交往现状来看,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1.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中的问题。首先,提供的游戏类型或活动形式单一。目前幼儿园开展较多的只是积塑拼插游戏。调查表明,游戏的开展远未达到多样化,尤其是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多地区还是空白。其次,角色游戏的材料是教师统一安排,硬性规定的。材料单一,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难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而且游戏材料的准备不够科学,都是塑料制品,且体积大。另外,教师的指导欠灵活,指导方式程式化。指定角色、固定方式、情节套路陈旧。
2.幼儿社会交往行为在现实中的问题。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好模仿,使其在不成熟的认知上耳濡目染了许多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分析,发现和总结出了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社会交往行为:
(1)“小霸王”型,这类型的幼儿在行为上非常强硬,喜欢和成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带有攻击性,不顾他人的感受,做事又缺乏耐心。
(2)“小强盗”型,这类型的幼儿给人的印象是不明事理,甚至是自私、占有欲强。这些孩子似乎难以理解“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差别,在他们头脑里喜欢的都是“我的”。
(3)“受气包”型,这类幼儿在幼儿园里经常受到委屈,不敢反抗也不敢跟老师说,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4)“含羞草”型,这类幼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胆小、害羞、不自信,甚至是逃避现实。这样的幼儿缺少的不是才能,而是缺少与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气。
(5)“独行侠”型,这类孩子在家、在外表现出的截然不同,民间俗称“双面虎”或“洞里老虎”。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根据角色游戏的相关知识和作用,提出通过角色游戏来改善幼儿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和发展。
二、角色游戏的教育社会学价值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学会合作,与他人友好和谐交往显得尤为重要。角色游戏作为幼儿集体活动形式的一种,可以让幼儿聚在一起,形成活动群体,幼儿在其中体验团队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工合作。幼儿通过自主的选择游戏主题、角色和游戏材料,同时为了能将游戏很好的进行,必须履行幼儿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由此以来,幼儿的行为不仅在角色中受到了限制,同时也会受到其他伙伴的监督。这样,幼儿的某些不良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受到抑制,其良好的协作意识、分享行为、谦让他人的行为就会得到凸显和保持。可见,角色游戏让幼儿逐渐成为社会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从而推动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三、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作用
1.角色游戏强化幼儿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锻炼自己承担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主动性,培养自己的角色意识及对角色规范的认同。如: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小花和她的伙伴们开了一个“小卖部”,能够热情而又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个“顾客”。笔者通过参与游戏和小花进行交流,“我今天忘带钱了,可我真的很需要这个东西。”小花一脸的稚气,笑着说“没事,阿姨,您先拿去用吧。”不过她又想,我得先记下来。在游戏中,她也主动的帮助其他的伙伴,表现出了坚守岗位、热情待客、友好合作、乐于分享的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2.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互助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有所归属,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一起计划、建构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分配角色。所以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角色游戏开始前,必须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商量游戏的内容、角色的分配、游戏规则、游戏材料等。在游戏中,幼儿必须注意他这个角色和别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保持双方协调一致。游戏结束后,幼儿还往往就个人的行动是否协调进行一番讨论。可见,角色游戏开展的整个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互助精神。
3.角色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的高度关注。他们不乐于交往,甚至出现固执、争抢东西等行为,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但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由于担任了某个角色,他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时,他既是“别人”又是自己,即“观点取代”,以他人观点来看事情的能力,它包含了解他人看到什么、他人的想法和感觉。在这种自我与角色的同一与守恒中学会发现自我,发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四、角色游戏的设计思路和教学设想
1.自主交往的“社会”环境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前提。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习合作、分享快乐、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首先,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谐、愉快、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幼儿的交往能充分展开。其次,角色游戏中各种角色关系的存在,将促使幼儿广泛地接触他人,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有利于强化幼儿在交往中形成的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如:“小医院”游戏中,为了抢救“病人”,“医生们”急“病人”所急,从“这一科”转到“另一科”通过几小时的紧张“治疗”,“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们”也都开心的笑了。
2.角色游戏的规则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规则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角色游戏有它内在的规则,幼儿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本身所包含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在各自相对独立的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之间,幼儿可以相互协商,并能模仿成人的言行对游戏进行评价。从而在“成人”的世界里,学会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所以,幼儿对游戏规则的首先关注正是他们积极学习社会法则的反映。如:在“小司机”游戏中,由幼儿教师提供特定的游戏环境和规则,“红、绿灯亮了”该怎么走?有行人的时候怎么做?对旅客的态度应该怎样?等问题,使幼儿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并能积极准确的作出回答,最后能正确的模仿成人进行活动,完成游戏的开展。
3.适当丰富的游戏素材帮助幼儿练习社会交往行为。
首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教师可以在上课、日常生活、节假日活动等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社会生活印象。还可以引导和组织幼儿走入社会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如观察警察叔叔是如何指挥交通,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使幼儿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在游戏中再现。
其次,提供合适的场所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满足幼儿对“成人世界”好奇,能够使幼儿很快进入真实的情景。同时,教师还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游戏场地的布置,制作游戏材料等,这样也可以在准备游戏材料的过程中练习幼儿的社会交往。
另外,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只有在适当的时间里,幼儿才可以找到游戏伙伴、分配角色、准备材料、计划游戏等。所以角色游戏的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教师参与、指导并逐步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
首先,教师应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游戏最初,幼儿只热衷于对某一角色动作、语言、行为的模仿。而通过教师的指导,幼儿能够置身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与同伴进行良好的社会交往。
其次,教师可以直接以角色者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根据游戏内容来选择介入的形式:①语言介入。如:幼儿在玩“小厨师”时,有些幼儿就什么都不做,在一边玩,或是占用所有的“厨具”。这时教师可用语言引导“客人都等不急了,你看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是不是帮帮忙啊?”或其他语言的暗示。②行为暗示。即教师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以及通过提供材料、布置场地、动作示范等方式来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塑造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这种方式直接有效,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
另外,在具体的游戏中指导幼儿的行为。幼儿进行交往时,最初表现较好,但一段时间后,幼儿就会表现出追逐打闹、抢夺玩具等不良的交往行为,这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引导和个别教育,从而使幼儿改掉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5.重视游戏的评价,以巩固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水平,以便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指导幼儿角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如: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哇,你做的真棒”、“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之类的。但对于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中所存在的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来引导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如采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表演等手段向幼儿介绍有关社会交往的知识,对故事或其他内容中“角色”(人物)的评价,使幼儿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正确的交往方法,来改进幼儿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从而巩固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五、结束语
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生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的倾向中发展的、表现的。”而角色游戏的开展促进了幼儿早期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的形成。幼儿通过参与角色游戏,学会了协商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分享等良好的社会交往品质。角色游戏不仅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柳珺)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王小英.儿童游戏的意义[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交往
- 浅谈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2013/02/14
-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适应未来生活 2013/01/30
- 幼儿同伴间的友好交往小议 2013/01/17
- 教师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时的行为误区 2012/11/28
- 精心指导谈话活动,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2012/09/2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