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家庭“早期教育热”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line 感谢 sline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目前,我国家庭早期教育出现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加大,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出现偏差,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和商人的炒作,媒体的不当跟进以及正确理论导向的匮乏和部分幼儿园的误导等有关。因此早期教育如何摆脱成人化因素的干扰,成人如何保证儿童有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健康成长等问题值得深思。 
  [关键词]家庭教育;早期教育热;分析;思考 
  一、家庭“早期教育热”现象的产生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与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经济文化水平显著提高,家庭的教育功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回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界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智力假说的推介,使家庭“早期教育”在我国迅速升温。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内地出现了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的热潮。许多家长纷纷给幼儿园和教师施加压力,要求尽早教幼儿学习读、写、算以及拼音和外语,他们把孩子识多少字、会不会算算术、能不能拼音、会不会说外语作为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高低的指标:报刊上开发婴幼儿潜能的广告和报道连篇累牍。以L市某示范园为例,全园531名幼儿中,参加各类“特长班”学习的幼儿有235名,其中尤以大班幼儿为甚。孩子参加的“学习”少则一项,多则四五项。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珠心算、英语、绘画、钢琴、电子琴、舞蹈、围棋等。2002年4月1日的《中国教育报》曾刊登过一个5岁孩子的一周作息时间表。 
  星期一:早7时起床,8时上幼儿园;15时至17时,学识字;18时回家吃饭;19时去少年宫上画画班;21时写识字作业1小时;22时洗漱、睡觉。 
  星期二:早8时上幼儿园;15时学英语;18时回家吃饭。看书1小时;20时学拼音1小时;21时看电视:22时睡觉。 
  星期三:下午15时至17时学美术:晚上去少年宫学围棋;回来,学英语1小时;22时睡觉。 
  星期六上午:学珠心算。 
  星期日下午:学小提琴。 
  这一作息时间表足以说明家庭早期教育中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倾向。 
  二、造成家庭“早期教育热”的因素分析 
  全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是家庭“早期教育热”兴起的宏观原因,下述因素对家庭“早期教育热”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加大 
  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环境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参照系。社会与人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社会资源稀缺而人口数量庞大。只有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有可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并获得发展,这个条件就是知识、才能和机会。 
  现实给家长们一种导向:只有通过勤奋学习和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而这种“努力”“学习”似乎越早越好。这从笔者平时收集到的资料中可见一斑。 
  “唉,没办法。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从小抓紧点,以后上不了名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访谈记录) 
  “我在东北一个曾经很富裕。也为新中国建设立过功劳,但现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工业城市,人的文化素质也不是十分高,可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或要求都很高。大部分孩子从3岁开始就在各种特长班中生活,最多的可能学四五项,我一直很反对,也没让自己的孩子加入这一队伍。可后来,我发现不行,人生活在现实环境中,你改变不了环境就得适应环境,如果不这样,最先受影响的是自己。所以我的孩子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上学不适应状况。现在也是如此,下学期学乘法,假期家长就把乘法都教会。一半以上的孩子开学后都把本学期近一半的课学完了,我真的不敢恭维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可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我不得不适应这种做法。这也是一种消极适应吧。这就是现状,家长的心愿不外乎是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早走一步,大家都早走了,你正常也就显得晚了。”(网络BBS留言) 
  这两则记录道出了许多父母面对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时的忧虑和无奈,有些家长虽然十分痛恨这一现状,但又不得不“冲锋陷阵”,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家长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出现偏差 
  家庭教育者的地位是通过父母角色的获得而自然确立的,其教育权是一种天然的权利,无需受过正式培训和考核,因此他们不易形成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不少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家长错误地以为通过训练让孩子学会的东西就是他们在这一年龄阶段应该学且必须学会的东西;早期“智力开发”就是早期教育,就是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学业知识传授,津津乐道于孩子能识多少字,算小学几年级的算术,会不会英语,等等,而不考虑也难以意识到这种盲目的“拔苗助长”“掠夺式开发”会给儿童未来发展造成潜在的巨大危害。 
  (三)某些所谓的早期教育“专家”和商人的联手炒作 
  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曾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不能不看到,某些所谓早期教育“专家‘学者’的推波助澜在早期教育神话的制造和传播中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的确如此,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置基本的职业道德于脑后,极善于把握社会的热点和机遇,极善于投机,恣意杜撰和编造各种没有科学根据的早期教育方案,大肆推广各种早期教育“项目”,夸大其对孩子的作用。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下,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神童”培训班、提高班。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家庭“早期教育热”。 
  (四)媒体的不恰当跟进和正确声音的弱小与匮乏 
  家庭“早期教育热”的非理性升温离不开媒体的“催化”作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通过各种媒体的广泛炒作,已成为各种各样的“早教方案”和家长们解释自己教育理念的绝佳说词。翻开各种报刊(包括学前教育界的一些主流媒体),登陆不同的网站,阅读形式各异的育儿指南,到处充斥着各路“早教专家”的研究成果与方案。家长们生怕自己行动迟缓贻误了孩子的一生。艾尔金德就认为,许多家长之所以热衷于各种早期教育的神话,是因为“超级儿童”(superkid)的神话满足了他们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 
  与媒体的不当跟进相反,对如何科学地对待早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却鲜有人思考。 
  (五)部分幼儿园的误导 
  一些幼儿园没有很好地关注家长选择权和幼儿园控制权之间的平衡问题,这导致不少家长的错误观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正。更遗憾的是,一些幼儿园非但没有很好地领会《纲要》精神,遵循《纲要》要求,相反一味地迎合和满足家长的不合理要求,在幼儿园中进行读写汉字、速算训练、双语教学等各种所谓的“特色教育”,与家长联手将儿童
拴在“早期教育”的战车上,学习十八般武艺,且收费昂贵。在甘肃某幼儿园,一套××珠心算教材售价400余元,家长们虽觉得有些贵,仍争相购买。原因在于珠心算就是该园的教学内容之一,家长认为幼儿园要求孩子学,该不会有大问题。 
  三、几点思考 
  (一)家庭“早期教育热”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国情与现行人才选拔制度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考试制度的“指挥棒”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学什么、怎样教和怎么学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公平地说,在中国愈演愈烈的家庭“早期教育热”中,家长的动机和初衷也是为孩子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生活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鲜有家长敢“逆潮流而动”,尤其是被称为“输不起的”独生子女家长群体,他们只能也必须以顺应社会潮流而不是和社会现实抗衡的态度来决定自己何去何从。时下家长的集体恐慌大多并非来自对孩子成才或成功的追求,而是各种升学考试的现实压力。 
  (二)将儿童看作是独立于成人的个体,让儿童享有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童年生活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无疑是最具人性的理念。今天来看,这种理念可以说是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创造性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6世纪以前,人们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有什么根本不同,儿童在语言、服装、游戏、劳动和法律上的权利与成人完全一样。在发展童年概念方面,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有特殊贡献。在《爱弥儿》中,卢梭认为儿童是独立于成人的个体,不同于成人,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儿童期是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重要意义不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作准备。儿童的现在和将来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儿童应该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只有经过这样的阶段,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才有可能。教育不应为儿童的未来而牺牲儿童的现在,而应该重视儿童的现在。这一观点无疑对当今过热的家庭早期教育有“制冷”作用,也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反思。 
  (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前我国教育中危害极大的奇谈怪论之一。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教育的成效或成才、成功与否往往在二三十年后才能得到验证,教育不是一场速战速决、比起跑、比爆发力的竞赛。将教育比作一场短跑,是一种根本性的误导,是商家不负责任的广告用语。教育更像一场马拉松比赛,马拉松运动比的是运动员持久的体力与耐力,整体的协调与配合、掌控能力,把握现场、随机应变、危机处理的智慧和悟性等。只有那些具有良好身体和心理素质、整体战略和具体策略、沉稳大气的运动员,才能通往胜利的终点。 
  实际上,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时间顺序,不应人为地提前或推后或加速。 
  (四)在现有国情和既有人才选拔制度的前提下,家庭“早期教育热”仍会继续存在。如何在这一教育现实背景下选择更合理、更恰当、确实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使儿童能够享受真正的童年快乐和幸福,同时亦能考虑家长基本要求的早期教育,值得社会、家庭和幼儿园进一步思考。(作者:王东兰)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经典导读MP3:老子庄子1-40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