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七巧板”课例研讨与评议
“有趣的七巧板”研讨活动主要关注教师运用七巧板组织的教学内容是什么、采用怎么样的教学策略,以及大班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反应及学习兴趣。本活动方案由担任过小学数学教师的张艳设计,承担教学的是三位青年教师——赵晴佳、陈秋雁、潘倩。
第一次试教(赵晴佳老师)
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七巧板,培养幼儿对七巧板的兴趣;2 初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活动反思:在“认识七巧板”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和幼儿探索了七巧板中五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由幼儿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好后,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即大三角形、中三角形和小三角形,以便幼儿区分和说清。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在课前已丰富了,所以课上只是回顾了一下它的特点。
在用两块图形拼的时候,我自己尝试了一下,不同的图形组合有很多种拼法。为了帮幼儿降低难度,我只请他们用两块小三角形进行创意拼搭。由于幼儿操作的速度不一,所以在讲评时,有的幼儿还在拼,有的还在商量,讲评时有些混乱。后来,我接受了听课老师的建议,每次讲评前都让所有幼儿静下来再开始。
当初思考的时候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照着拼会降低难度,但实践下来发现,让幼儿照着拼比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拼成功更难,因为它对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如果放手让幼儿任意来拼,幼儿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拼法。
还有一点就是七巧板的颜色问题,有的老师建议将七巧板中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用彩色纸来区分,以降低幼儿在拼图时的难度。但我认为如果用了彩色的。反而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到颜色上,而忽略了图形
大班教研组第一次研讨:
1 对目标的评议
教学目标是预期幼儿学习的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领域,教学目标不应简单地陈述教师做什么,如“培养幼儿……”,而应明确具体,如“认识七巧板”,可以具体到认识七巧板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等。
2 对活动过程的评议
(1)教学方法。以操作法为主,活动以两个图形的拼搭为起步,需要幼儿对一个图形进行不同角度方位的调整来拼搭成各种图形。在调整中,幼儿出现了一些认知偏差,如有的幼儿认为正方形调整角度后会变成菱形,这需要教师予以正确引导。
(2)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桌子边,边操作边听教师讲解。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幼儿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更多地关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加上班级人数过多,在活动中出现了等待、不紧凑等现象。
(3)教学环节研讨。环节1:在出示三角形比大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怎么知道两个三角形一样大的内容,可用重叠示范的方式来验证:环节2:对于出现的不同拼搭图,可以采用举手统计的方式,让有不同拼搭图的幼儿有表达的机会;环节3:超过4个几何图形进行拼搭成另外一个大几何图形的任务难度很大,能否放开思路,让幼儿进行创意拼搭,提高幼儿的拼搭兴趣。
(4)争论。对于“用两个一样三角形还是随意取用两个图形”的教学组织方法有了争沦,参加研讨者表示可以自己进行探索。
第二次试教(陈秋雁老师)
活动目标:1 认识七巧板,知道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2,尝试用七巧板中的图形进行不同的组合,拼搭出各种图形:3发展空间概念。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是在第一次试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及能力状况调整了教学方案。在目标的定位方面,我把目标定位得更加细致和具体,对于幼儿的能力发展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活动环节上,我把第一教中“帮幼儿确定用哪两块图形拼的方法”改为“让幼儿自己随意选择两块图形拼搭的方法”,使这个环节的內容和下面环节的内容相协调,也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在幼儿运用四块图形拼时,我改为让幼儿自己去拼。然后我将5块、6块、7块图形整合在一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拼的方法,但不强调一定拼成大图形或造型,给了幼儿更大的发挥空间,使整个活动最终向“用七块板拼造型”的玩法靠拢。
另外,在每一环节结束后我都进行了小结,这不仅帮助幼儿梳理了已刁得经验,而且还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做好了前期准备,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让他们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因为幼儿经验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自己学”和“互相学”来完成的。
大班教研组研讨:
1,对目标的评议
目标的表述还应具体,如拼搭图形时定位在哪些方面:5块以上的图形拼搭也是活动的环节,它的目标定位又是什么;目标3的表述过于简单,需要从深度思考,建议从情感方面的意义着手考虑目标是什么。
2 对活动过程的评议
(1)教学方法的改进:模仿——自主。放弃了要求幼儿参照教师的拼搭示范,改为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拼搭,幼儿的创意以及想象能力得到锻炼。
(2)语言的规范化。教师的语言表述主要从幼儿的表现中来总结,表述清晰、规范。幼儿交流时,也用“我用几个什么图形和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图形”的语言表述,具有数学语言的规范、简单明了的特征。
(3)教学引导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幼儿拼搭图形刚开始时大多都是摸索阶段,能成功的秘密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拼图方法进行总结。活动过程并没有体现出教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每一次都是幼儿摸索后教师总结是用哪个图形和哪个图形拼搭的,至于拼搭方法,(长短相同的边靠在一起拼)并没有帮助幼儿梳理。
第三次试教(潘倩老师)
活动目标:1 认识七巧板,知道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2 尝试用七巧板中的图形逐步进行不同的组合,拼搭出各种已认知的几何图形及造型,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3 在活动中体验拼搭七巧板的乐趣,感受七巧板的“趣”与“妙”。
活动反思: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在拼七巧板的过程中摸索并总结出拼搭方法,从中体会到七巧板的“趣”与“妙”。
第一次操作——用两块拼图形。我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通过提问“是怎么拼搭的?哪些小朋友也是用这两块图形拼的?拼出来的是一样的吗?”让幼儿初步了解拼搭成功的方法,并让幼儿发现同样的两个图形只要动一动、变一变就会变成不同的图形。第二次操作——用三块拼图形,我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通过提问“哪些小朋友也是拼出这个图形的,你用的是哪几个图形拼的?”让幼儿发现同样的图形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拼出来。
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幼儿拼出的是图案而不是图形。我便拼出图案展示给幼儿看,并通过调整、转动图形使图案变成了图形,启发拼错的幼儿改正过来。
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1 在总结一个方法后我没有让幼儿进行操作,进一步帮助幼儿内化为自己的经验。2 在发现问题后我缺少及时针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意识。
大班教研组研讨:
1 对目标的评议
目标1从知识技能上让幼儿知道七巧板中的各个图形:目标2通过拼搭环节中的探索,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目标3从情感认知上突出本次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意义。三条目标的表述科学具体,具有操作性。
2 对活动过程的评议
(1)教学细节的把握。在讲评操作结果时,潘老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拼搭作品,并讲述自己拼搭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把握住了教学细节,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
(2)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说让幼儿尝试拼搭几何图形,很难让幼儿明白拼搭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引导时要明确让幼儿“用两个图形拼搭成一个已认知的几何图形”这一要求。
(3)幼儿学习方法的引导。在幼儿逐渐掌握了两个图形的拼搭方法后,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幼儿进一步去思考拼搭更多图形的方法。不然,整个活动会处在不断增加图形数量而使幼儿反复地机械操作中。
(4)教学内容适合性。教学内容有小学化倾向,因此建议将让幼儿体验七巧板的“趣”与“妙”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陈飞 马丽洁)
手工材料
关键词:七巧板
- 小班益智区《巧玩七巧板》 2011/07/03
- 七巧板拼搭各种建筑物(组图) 2010/03/27
- 七巧板图谱-拼形状(传统智力游戏) 2009/09/10
- 七巧板图谱-拼人物(传统智力游戏) 2009/09/1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