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文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ingta 感谢 mingta 上传 0人参与

  一、幼儿、幼儿文学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三者间的关系 
  1、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作为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天生喜欢文学。幼儿对文学的需求呈主动状态,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朗诵儿歌和有趣的幼儿诗,喜欢看色彩鲜艳的图画故事。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儿打开了一扇窗,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文学是伴随、贯穿整个幼儿阶段的文学,它可以满足不同的年龄段的幼儿的阅读需要。文学的美质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播入他们的心田。 
  2、幼儿文学自身的文学性和多元的教育功能,使之成为了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的最好帮手。幼儿文学以幻想、快乐、优美、荒诞等品质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征服幼儿,使幼儿乐此不疲。幼儿文学还以其丰富、乐观向上的内容及繁复多样的样式带给幼儿优美的美感、美的享受。它稚拙的美、纯真的美、荒诞的美体现了幼儿纯真的心灵,带给幼儿轻松、快乐、滑稽、幽默等审美品质。这些特点都使幼儿文学在进入语言活动时成为最被幼儿期盼、最受幼儿欢迎的内容。 
  3、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决定幼儿文学作品成为幼儿语言成长的主要选择。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一般分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幼儿园语言活动形式一般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所使用的材料中,就有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表明,儿童语言发展有赖于三种知识的整合习得: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而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的结合物,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好媒介。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幼儿文学作品被广泛运用。 

  二、幼儿文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文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严重影响、阻碍幼儿语言成长。幼儿园新《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问题一:幼儿文学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工具 
  即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单纯的将幼儿文学当做幼儿语言教育的工具。其具体表现为将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语句肢解成单个的字、词或句式,过分强调幼儿识字,认字,使幼儿的注意力只在汉字上。 
  然而幼儿文学的本质是审美,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这个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有关文学教育和审美教育理论表明,幼儿文学作品是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和审美理想,通过艺术语言塑造形象,描绘意境,表达感情来反映现实,反应社会,集中表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幼儿文学的一切教育功能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幼儿文学审美的基础之上的。 
  问题二:幼儿文学沦为思想教育的工具 
  儿童文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工具化由于儿童文学要顺应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这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表现在幼儿文学教育的选材上,比如要孩子们懂得撒谎是不良的行为,便给他们讲述《狼来了》;要孩子们戒骄戒躁,《龟兔赛跑》便成为首选的作品。《三只蝴蝶》《金色的房子》之类的作品长盛不衰,而泰戈尔《新月集》中的散文、天才诗人杨唤的儿童诗之类的优秀幼儿文学作品都因没有明确的“教益性”就被排出了儿童文学的精品世界。 
  其次表现在幼儿教师在幼儿文学作品的指导活动中。其侧重点多放在对作品进行实用的分析,把太多的道德劝诫、抽象理解贯穿于作品之中,将幼儿明白其中的思想道理作为主要目标,将幼儿文学作品做为承载道德训诫的器物。[1]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生学会从形象中抽取主题和思想的文学教育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种做法使得幼儿文学作品的内容枯燥、无趣、干瘪,致使幼儿对于幼儿文学阅读活动不感兴趣,忽略了幼儿文学的文学性和审美功能。进而影响到幼儿对幼儿文学作品中优美语言的感受和学习。著名学者郑荔也曾说过:“儿童文学其根本属性是文学,是艺术,它的最终归宿是文学性,将其视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具和语言学习的工具,从根本上背离了儿童文学的文学属性。”[2] 
  问题三:幼儿文学作品选择受制于成人心理 
  在幼儿园文学教育受制于成人心理倾向,以幼儿文学欣赏课的选材为例,幼儿教师则侧重于选择幼儿诗和幼儿散文,这两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不太适合幼儿对幼儿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这是因为幼儿诗歌在所有幼儿文学体裁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最难理解的,它是用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这是幼儿无法感知和体会的。而幼儿散文,它具有散文的本质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幼儿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容易集中,因此也根本不可能从看似散乱的文章内容中去归纳出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无疑幼儿老师之所以选择这两种体裁作文幼儿文学欣赏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的,是以成人的眼光来选择教材。这从根本就忽视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忽略了幼儿在文学作品欣赏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分析和欣赏作品过程中,忽略幼儿感受,从成人角度确定幼儿的文学活动目标。 

  三、幼儿文学在幼儿语言教育运用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一) 传统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 
  中国历来重视“训育”,自宋朝以来,《神童诗》广为流传,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父母追求“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笃信“古有千古文,许之后学通”。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中,一直将幼儿文学的核心本质特征看成是“教育性”,认为幼儿文学教育就是教育幼儿的文学,将幼儿文学看成是因教育而存在,教育是幼儿文学艺术的原动力,将幼儿文学和幼儿教育的关系看成是一种从属关系。周作人先生(1923)在其著作《儿童的书》中说:“想来中国教育重在所谓经济,后来又中了实用主义的毒,对儿童讲一句话,眨一眨眼,都非含有意义不可,到了现在这种势力依然存在,许多人还把幼儿故事当作法句警喻看待。”20世纪60年代,文学的工具化地位被确立,文学开始完全沦为一种途径和手段,在这种大背景下,儿童文学教育也相应的成为语言学习的工具。[3] 
  幼儿文学是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它具有的是儿童文学的一切属性和特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活动,与幼儿教育是两个平行的独立个体。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2004)也曾说过:“儿童文学虽然和儿童教育存在密切关系,但是两者在儿童文化的系统中却是两个平行的子系统,并不具有从属关系。” 
  (二)幼教师资培养中课程设置的缺陷 
  从我国创立幼师课程体系起至今,幼师在文学方面的课程就一直没受到足够的重视。以20世纪80年代的幼师课程设置为例,20世纪80年代是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时期,这时期将幼师的文化基础课确定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计算教学法”被重新列为一门课程与体育及体育教学法、美工及美工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语言及常识教学法构成“五法”。“三学”依然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技能课把钢琴融入音乐课中,增加了舞蹈课,四年制的还增加了外语选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设置的课程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到幼儿文学,这是因为幼儿文学被包含在语文教育中,成为语文教育的附属课程,并且安排的课程量也只有一学期。 
  (三)幼儿文学课程内容的缺陷 
  后来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文学课程的教授过程中,重幼儿文学史知识,轻对作品的品评能力。并且在各师范院校图书馆内的幼儿文学资料和图书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阅读量不足,自身文学素养不过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因为工作的压力和整体环境的影响,教师的阅读比较注重专业书籍,讲究实用性阅读,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更加缺乏。再则许多老师本身是从应试教育时代走过来的,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的享受儿童文学的滋养。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缺乏,使教师面对教材时缺少良好的驾御与把握的能力。因而在幼儿文学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运用,几乎是跟着感觉走,没有明确的目标,根本不明白幼儿文学的本质和规律。使得文幼儿学在幼儿语言中的运用很狭窄,无法真正发挥其价值。 
  “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 这是幼儿文学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瞿亚红,《论幼儿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肯•古德曼,《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 郑荔,《教育视野中的幼儿文学》,江苏出版社,2005年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易拉罐大巴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