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简单的幼儿文学与幼儿文学的不简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mi 感谢 jimi 上传 0人参与

  在啃过艰深的古典文学,浸润了扑朔迷离的现代文学后,这些半大不小的大学生翻开了浅显的《学前儿童文学》。他们的心头一阵发松,嘴角漾起笑纹——这样的作品,我小时候就读过了。然而,对这些作品你思考多少,理解了多少,你能否利用它们完成对未来学生的教导,这是我们今天重温它们时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应理性地认识幼儿文学。在幼儿文学的花园里,幼儿因有成年人的接送而有了人生的一种厚重; 成人则因有童年的忆演而有了人生的一份真纯;幼儿在这里嬉戏探险;成年人到此休憩寻根。所以,从本质意义而言,幼儿文学是成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情感交流。其次,儿童年龄越小,对文学的适龄特点要求越严格,因此,在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中,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特点最鲜明的文学。以下,是笔者对这个问题的具体探讨。 

  一、形式的通灵剔透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即使最初级的读者也会看懂这样的作品,而没一位读者会拒绝这样的美丽。幼儿文学的美太直观,直观到你一接触它就一目了然。它是位来不及裹上毛巾的乳儿,你如炬的目光可穿透他的皮肤,洞见他的五脏六腑。那是多么令人神迷的世界! 
  如此,幼儿文学的作者不必费尽心思布局谋篇,倾囊倒柜搜罗奇言。你只需备一颗童心,去拥有童稚世界的沉浸,然后率性写来,去包装,去修饰,去掉沉重的外套。接受者,你的顺序正相反,你就由表及里,去审视这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小蚂蚁,然后尽情地驰骋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展现眼前的幼儿文学作品总是那样想象丰富,语言通俗、简练,没有精巧的修饰,没有严谨的逻辑,没有深藏的城府,全然是一种本真的生命感觉和意趣,却往往造就出一种大巧若拙的文学形式。比如加拿大诗人丹尼斯·李的《进城怎么走法》:“进城怎么走法?左脚提起,右脚放下,右脚提起,左脚放下,进城就是这么走法。”一个不经意的设问,一个出人意料而在情理之中的回答。这首小诗最直观地昭示了幼儿文学的审美特征:平实中充满趣味,单纯里智慧无穷。 
  确实,相对其它文学形式,幼儿文学更简明直观。幼儿文学经常采用拟人化手段,塑造许多动物形象来反映人与人和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如儿童剧《小熊请客》成功塑造了小熊、狐狸、小猫、小狗、小鸡等形象,颂扬小熊与小猫、小狗、小鸡的亲密关系,批评、贬斥了狐狸好吃懒做没出息。同时也丰富了幼儿有关动物习性的知识,比如猫吃鱼、狗啃骨头、小鸡吃米等等。 

  二、内容的本性纯真 
  鉴于幼儿阅读的直感性,幼儿文学作品的内容一定要是他们熟悉的或是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感知的。幼儿对文学有天然的亲和性,文学能引起他们愉快的感受,真正的幼儿文学首先是幼儿能理解接受的文学。其中优秀的篇章必定是孩子们喜闻乐见且老少咸宜的。请看儿童诗人汤锐的《等我也长了胡子》开头一节:“等我也长了胡子,我就是一个爸爸,我会有一个小小的儿子,他就像我现在这么大。”说话的确是一位孩子,说出的也肯定是孩子心中的世界,道理也是孩子都会同意的道理,而且大人们肯定不会反对。 
  我们说幼儿文学内容是本性纯真的,并不限定其涉及均为儿童的本性。比如稍懂事的孩子都会知道孙悟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非儿童的孙悟空,这是儿童视角所关照的孙悟空。儿童作为个体的初长阶段,还葆有不受任何文化熏染的生命原初体验,生活的复杂本性使孩子无法也不需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于是,提供他们欣赏的文本也无可非议地质朴纯洁起来。 
  然而,尽管幼儿的感受器那么稚嫩空灵,功能脆弱,但他们无时不刻在渴望长大,渴望充实。如此,幼儿文学作品的内容可以海阔天宽,只是其尺度适合幼儿,感觉也必定属于幼儿。幼儿文学这个篮子,几乎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放进去,只要鲜艳,只要生动,只要有诗意。作家汪曾祺曾无比感慨地评点废名的《桥·万寿宫》:“读《万寿宫》,至程林写在墙上的字:‘万寿宫丁丁响’,我也异常地感动,本来丁丁响的是四个屋角挂的铜铃,但是孩子们觉得是万寿宫在丁丁响。这是孩子的直觉。孩子是不大理智的,他们总是直觉地感受这个世界,去‘认同’世界。”① 
  由此延展开去,我们探求的脚步不能就此止住,事情还有另一面。有专家感叹:孩子是可以敬服的。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造人》里这样写道“小孩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怎样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来,把长辈们大大地吓唬一下。”女作家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她的一番内心自白也是惊人的。据说爱因斯坦有一次与儿童心理学大师让·皮亚杰作关于儿童游戏本质的交谈。爱因斯坦深为儿童游戏中隐秘而深刻的生命内容和文化信息所震撼,他不无感慨地说:“认识原子同认识儿童游戏相比,不过是儿戏!”这则轶事提醒人们,无论从生理、心理、行为还是文化背景考察,童年现象都远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此认识,我们再阅读这样的作品就不敢太浅看了:“一个小娃娃,摔了一跤,老爷爷扶他起来,连连说:别哭啊,别哭啊!一个老爷爷,摔了一跤,小娃娃扶他起来,连连说:别哭啊,别哭啊!他们俩,都笑了!忘了谁是老爷爷,谁是小娃娃。”(金波《老爷爷和小娃娃》) 事实证明,童年不仅仅是幼稚的,他还联系、融合着历史的古老,现代的年轻和未来的无限可能。退一步说,即使是幼稚,也闪耀着亮晶晶的稚拙美。它质朴、原生、有悖常理, 却异常透彻、异常明净,是大人们常常忘记的美! 
  以上告诉我们,在看似天真简单的故事中蕴含着深邃的意义,是幼儿文学最基本的艺术特征之一。所以,幼儿文学是决不简单的。 

  三、主题的美仑修雅 
  孩子在小时候,就有喜欢色彩鲜艳、造型新奇的玩具,喜欢漂亮服饰,爱听美妙声音等爱美的初级表现。一个人爱美是很自然的事,完全合乎人的本性。幼儿的爱美更其外化,更其张扬。因此,儿童商店总是特别琳琅满目,儿童玩具的外观美常常超越其实际功能。 
  上升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层面,我们都会同意这样的说法: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因此,儿童文学就是写给春天的文学,其主题必然地绘满了春的色彩。也由于质朴无华的童心和感性直觉的思维形式使然,儿童更善于忠实记录生活的原生态,当他们 “用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他必然要省略掉复杂、丑陋、仇恨、恶毒、心术……而在目光里剩下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这个世界十分清明,充满温馨。”②于是,孩子们感知觉里的人生就有了更多诗意、美好和快乐。“人类应当将最宝贵的赋予儿童”,这是联合国提出的原则。赋予儿童“最宝贵的”当然首先包括着美。于是,作为儿童精神食粮的儿童文学的母题就总是流淌着真和善和美的营养液,洋溢着阳光雨露和风交织成的温馨。即使作品里涉及了复杂多变的成人世界,这里的成人世界也是被儿童的纯净眼光和心灵诗化了的成人世界。
  作为憨态可掬的小妹妹,幼儿文学更以五彩笔描绘生活,描写人间:“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黄庆云《摇篮》)宝宝甜美地睡着了,宝宝还将甜美地成长。高尔基把儿童文学称作“朴素而明朗的文体”,他指出这种文体“不是靠降低文学质量取得的,而是靠真正精湛的技巧取得的”。又说“学龄前儿童需要浅显而又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的诗歌”。我们的幼儿诗歌是浅,然而是浅得有深度的。  

  四、情趣的高尚陶人  
  有识之士言: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小的孩子情感易受外界事物影响,运用艺术作品激励儿童的情感,进行美的教育,这种动情的教育远比说教深入童心,也更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已故的郭沫若曾语重心长地说:“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就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  
  因此,我们的幼儿文学承担起了陶冶读者情操的重任。有这样一首《小姐姐》:“分点心大的给甜甜,做游戏先让给甜甜,因为老师告诉我,我比甜甜大一天。”这位善良高尚的小姐姐,只因比甜甜早出生一天,就在身体力行地贯彻着大要爱小让小的道理,内心在成长一种传统而现实的美德。有的孩子在学唱《一分钱》这首歌以后,歌曲中小朋友捡了一分钱交警察叔叔的愉快情绪和行动,激励了众多孩子美好的情感,他们把捡到的钮扣、图钉、铅笔等小物件交给了老师,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幼儿文学通过形象鲜明、生动的艺术语言,既可丰富幼儿美的词汇,培养其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又可以激励幼儿的情感,活跃想象,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在艺术语言塑造的形象中培养他们识别事物的美丑、善恶的能力,收到一般思想教育无法企及的效果。使幼儿的崇高思想感情得以更好地培育。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总是充盈着荡漾着如诗如梦的幼儿情感,这里有赤诚和清纯,有挚爱和温馨,有同情和怜悯,更有希望和热情。在当今儿童的生命得到普遍尊重,儿童的精神个性得到完全独立的大背景下,儿童文学的意义与地位得到了重  
  新确认,其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也被越来越普遍地融入整个社会教育的机体中。  
  总之,我们必须把握幼儿文学,因为今天我们是在执行一项神圣庄严的任务,是在准备满当当的一桶水,是在研究那美妙又奇特的所以然,是在更高层次地塑造那一颗活蹦乱跳的童年之心。已故儿童文学理论家陈伯吹早在1956年就提出应注意儿童特点和儿童文学特殊性的意见。他说:“一个有成就的作家,能够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所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③据此我们可以提炼出一套“三用”原则,不光是儿童文学的作家,更包括儿童的教师,都必须遵循:用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理解世界,用儿童的语言反映世界。唯此,我们方能真正地把握幼儿文学,方能无愧地成为新时代的园丁。未来孩子的老师,任重而道远。  
  【注解】  
  ①汪曾祺著,范用编,《晚翠文谈新编》,三联书店,2002年版,P242。  
  ②曹文轩,《面对微笑》,泰山出版社,1999年版,P252。  
  ③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版,P22。  
  【参考文献】  
  [1]李莹、肖育林,《学前儿童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将风,《幼儿文学概论》希望出版社[M].2004年12月第1版。  
  [3]杨实诚,《儿童文学美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版。  
  [4]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5]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社会教案《爸爸妈妈本领大》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