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议情感在解决幼儿交往矛盾中的作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eizi 感谢 meizi 上传 0人参与

    21世纪的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飞速传播的社会。更需要社会人具有高情感。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感是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标志。情感对解决幼儿在交往中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时期,已有交往的欲望。可由于交往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幼儿交往时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在幼儿交往发生矛盾时,教师、幼儿都会产生直接的、强烈的情感反应。教师采取的办法或是自己动手消除矛盾原因,或是直接指挥、批评。部分教师注意提高幼儿能力的,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方法、技能的指导,往往忽视情感在其中的作用。而情感反应常常影响教师、幼儿的心态、表情、动作、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乃至后续情感。正因为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纲要》在教育评价部分进一步强调“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我们要高度重视情感在解决幼儿交往矛盾中的作用。 

  一、教师情感在解决幼儿交往矛盾中的作用 
  教师在幼儿交往矛盾中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影响教师处理矛盾的态度、方式方法。如果觉得班上不断产生矛盾,教师产生害怕、焦虑情绪,就容易烦躁、生气,可能会使用压制、发脾气的方法。教师若理解幼儿交往有矛盾是正常现象,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契机,就会心态平和,以积极愉快的态度,引导幼儿学习解决矛盾的方法。 
  幼儿交往产生矛盾的双方中,如果有教师讨厌的幼儿,厌恶的情感常会影响处理矛盾的公平性。教师第一感觉是:一定是他(她)不好。这时教师对那位幼儿就表情不友善了,语气也就没那么柔和了。如果教师爱孩子,幼儿有了矛盾,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幼儿遇到什么麻烦了?需要我的介入吗?我能提供什么帮助? 
  遇到经常成为矛盾主动方的幼儿,教师以为他是故意捣乱,这时候教师会恼怒,可能会采取粗暴的态度、方法。如果教师的情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认同“人之初性本善”,那么,遇到矛盾,教师就会先问清缘由,让幼儿讲清事情的经过。 
  遇到矛盾,经过几次调解、教育后,仍有幼儿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觉得没有效果,有的会产生沮丧感,在挫折面前退却,可能会放弃继续引导,可能改为简单地不断强调:不许——。而教师如果相信经过长期培养,幼儿是能正确处理矛盾的,自己有培养成功的信心,这个教师就能耐心、快乐的面对幼儿的矛盾。 
  总之,教师在处理幼儿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如果体会到烦恼、指责、批评带来的痛苦,就会引起教师害怕或讨厌矛盾冲突,产生消极的情感反应,就有可能做出不利于幼儿的行为;反之,教师获得支持、表扬,体会到矛盾解决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幼儿能力提高的喜悦,教师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觉得从事幼教工作是幸福的。 

  二、幼儿情感在解决矛盾中的影响 
  幼儿是情感的俘虏,幼儿在交往矛盾中的情感,即幼儿对待错误的态度,幼儿对教师的调解、处理的接受与否以及处理后的情感,影响幼儿矛盾的解决。 
  和交往对象(包括成人、小伙伴)是否具有亲近感,可以促使矛盾偏向某种性质:幼儿感到自己被排斥、疏远,被人漠视、歧视,常可能主动发起挑战,故意激化矛盾;而幼儿和有亲近感的人发生矛盾,如有时是无意碰撞,有时是双方坚持自己的见解,还有可能是误会引起的,做出不当行为的一方会内疚,表情、动作就柔和多了,具有亲近感的双方之间,不容易演变成危险冲突。 
  在矛盾冲突过程中,是否有信任感,往往决定面对矛盾的各方的态度。矛盾中的强硬的一方,有信任感,相信可以沟通,和平解决,就很少会采取武力、欺压、抢夺的方式;比较软和的一方,相信有理可以申诉,就不会有受欺负的委屈感,心灵不容易受创伤。过错方就愿意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被动方相信能得到公正处理,就愿意宽容、原谅。 
  如果幼儿通过野蛮方式获得利益,获得老师的重视,体会到获胜的快乐,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发起冲突的欲望。理解、忍让,反而受欺负,还被评价为没本领,幼儿会体会到失败、自卑、生气等,幼儿体会不到规则的公正和互惠,就会漠视或抵抗规则,以后可能也学着使用不健康的方法:或变得粗暴,或变得懦弱;或没有原则,投机取巧。如果遵守规则,不主动发起冲突,遇到矛盾,使用和平手段化解了矛盾,并获得老师的肯定和小伙伴的善待,幼儿体会到自律、善意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这能激发幼儿更加自控、讲理、宽容、互助、合作等优秀行为,并逐渐内化为幼儿的品质。因为,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对老师的情感,影响幼儿对老师的调解、评价、要求的接受。幼儿喜爱老师,相信老师,就愿意听从老师的劝解、要求,听进老师讲的道理。幼儿害怕老师,可能会无原则的听从,而心里压抑;或表面一套,暗里一套。幼儿讨厌老师,有可能产生对立情绪,说不定和老师对着干。 

  三、教师及幼儿情感的调控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具有感染性、情境性的,是可调节、可控制的。情感不是独立隔绝的,而是具感染性的——一个人的情感,能够穿越时空,使别人产生相同或与之相关的情感,自己也能受到别人的情感的感染。教师爱幼儿,幼儿能感受到,并且也会爱老师。遇到矛盾,教师心态是健康、正面的,幼儿也会是积极、愉快的。教师是信任的,幼儿也就愿意合作、服从。教师觉得有冲突,是在寻找解决方法而心态平和,幼儿也就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同样,幼儿愉快、积极或逆反、霸道的心态,善良、敌意的情感,教师也会受到感染,会因之变得积极、有信心、愉快,或不满、生气。事实证明,一个被老师、小朋友喜爱的幼儿,常常有自尊、充有信心、能友好、积极向上;一个被老师、小伙伴厌弃的小朋友,往往自怨自艾、胆怯懦弱、暴躁易怒。 
  情感是在具体的情境、场合中发生的。特定的情境,能唤起相应的情感。不同的情境,所唤起的情感是不相同的。从教师的角度讲,如果整天处于混乱、忙于处理矛盾冲突、遭受指责的情境下,一直在与幼儿消极的情绪对抗中奔波忙碌,会焦躁于自己的工作环境,失望于自己的工作效率,就不能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如能用积极的姿态建议、沟通,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是自信的,工作后还能进一步增强其愉快。从幼儿的角度讲,如果一直处于教师的压制、怒火下,不断受到小伙伴的排斥、攻击、掠夺,感受到受到教师的漠视、敌意、压抑,处于吵闹、激烈的情境下,幼儿也会容易压抑、好斗、争强,易爆发。反之,一直处于安静、愉悦、平和、积极、建设的环境下,幼儿会愉快、安然、友好。并且幼儿良好的情感会不断累积、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师、幼儿不应该成为情感的俘虏。特别是教师可以利用理智、暗示、心理建设、情感转移、理解感觉善意等方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形成积极、快乐、健康、向上的情感。 
  有学者研究发现,2~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是人一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脑科学专家指出:10-18个月的婴幼儿是前额叶与边缘系统之间的神经连接迅速形成时期,这两者神经连接的形成表明童年已具备调控情绪的生理条件。研究也证明,不断重复的情感控制经验,有助于前额叶的成熟,有助于联系通道的定型,从而形成情感控制的习惯。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期,重视情感对教师及幼儿的影响,创设良好的环境,调节好教师的心态,以教师的积极情感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实现教师积极情感和幼儿良好情感的互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师教育随笔:一句话改变命运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