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不良行为的家庭因素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三至六岁是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家庭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还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于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家庭教育方法的偏差与不当,导致幼儿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幼儿产生不良行为的家庭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家庭教育目标偏离。家长往往认为孩子的玩不是学习,习惯把孩子学多少知识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标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关注孩子学到什么知识,而忽略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习惯、能力和情绪情感等方面因素。众所周知,人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发展,只有全方位的发展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将来才可能面对各种挫折和打击,这就要求家庭教育必须是全方位的教育。
二是家长行为失范。孩子的行为习惯会受到家长行为的影响,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更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而是日积月累逐渐养成的。孩子的行为就是家长行为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然而许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的脑子里有这样一种概念:凡是父母可以做的,我就可以照着做。例如,父亲张某平时很喜欢占小便宜,经常将单位的东西拿回家,因此,张某的孩子就经常将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或是将小朋友、老师的东西带回家。又如,王某的母亲很嚣张、强势,其儿子在幼儿园就很霸道、蛮横,经常会与小朋友发生矛盾,以至于动手攻击他人。再例如,有些家长常带孩子出入一些歌舞厅、酒吧这样的场所,让孩子看到了酒后成年人失态的行为,使得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进行模仿,表现出语言行为的成人化。
三是教育方式不得当。俗话说“上代做给下代看”,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有的家长轻言向孩子许诺这样或那样,而不去兑现自己的承诺。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也学着这样做。有的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当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强时,父母就沾沾自喜,反之就不停地数落、讽刺,甚至挖苦孩子,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消沉、迷惘。有的家长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孩子,并说自己不喜欢,在孩子的意识中,好的东西都应该归他所有,从而使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四是家庭交流沟通不畅。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观念意识和教育影响都是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完成的。正常的交流方式能使父母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便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缺乏及时的交流与沟通,致使孩子生活得很苦闷,很孤独,很机械。如果在成长阶段这样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在幼儿心里,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手工材料
关键词:家庭
- 谈谈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对策 2013/02/28
- 幼儿园要不要布置家庭作业 2013/02/16
-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互补的重要性 2013/02/03
- 幼儿园增设家庭教育职能的可行性分析 2013/01/24
- 家庭道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2013/01/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