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谈谈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对策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zhuyongxin 感谢 zhuyongxin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越发超前。“胎教”、“早期教育”已不是新鲜的词汇了。而对于要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们也已将重点放在了对幼儿园大班的关注上。而教育决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行为,教育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面的责任。由于一些家长们对教育的错误认识,对该年龄段幼儿心理生理特点的不了解,从而产生了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如:望子成龙,智力第一,缺少尊重,强加意志,迁就放任,过度宠爱等。我们便针对这些误区,从为幼儿提供宽松、舒畅的成长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正确对待幼儿的缺点和错误,家庭教育必须融入幼儿园,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合作教育体系之中等方面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些科学的对策,希望大班的父母从中有所供鉴,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  误区  科学对策 
        有人曾经对幼儿家庭教育作过这样形象的描述:“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这都说明了幼儿是世界的未来,而幼儿的成长与成才又离不开父母的抚养与教育的深刻道理。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科学的教子方法,尤其是当幼儿进入大班,而且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阶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使家庭教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也走进了一些误区,从而无法适应建设创新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为此,我们应该在家庭教育方面作出必要的反思,接受新的教育思想,研究对策,走出误区,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于幼儿智力开发、情感培养、性格形成等诸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0 世纪80 年代,由史慧中教授主持的一项课题为“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全国性的大型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幼儿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影响超过幼儿园教育。结论是:家庭对幼儿的认识发展的影响量居第一位,幼儿园的影响量居其次,家庭对幼儿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当然,时代在发展,幼儿园教育也在发展,而且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社区教育也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但是,幼儿的家庭教育仍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总则”里也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都从法规文件的层面上规定了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地位。 
        (二)幼儿的家庭教育必须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 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这是党中央的战略规划,也是全国人民的宏伟前景。要建成创新型国家,首先是要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就是:“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具有灵活驾驭知识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更高的思想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与他人合作,对科学和真理执着追求的胸怀;具有掌握现代交往工具,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到2020年,我们现在大班的幼儿,正是走向成熟、走向社会之际,历史在向我们提出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这是对幼儿教育的考验,也是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挑战。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以往仅凭传统经验的教育方式,科学吗?合理吗? 

        二、大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大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 
        大班幼儿正处于学前期的最后阶段,即将步入学龄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相对于更幼年时期,神经细胞体增大,神经纤维加长,神经纤维鞘化过程也迅速进行,内抑制开始发展,两种信号系统逐渐形成,脑的发育基本趋于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这种脑功能的发展为幼儿智力活动的随意性和符号功能提供了生理条件,开始能够控制注意,但集中注意也只能20 分钟左右,而且脑功能的开发和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同步相关。相对于中、小班幼儿,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明显,出现了许多飞跃,对社会活动也产生一定好奇和参与心理,其活动与交流时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个性心理特征初步形成,求知欲强,对众多事物感到新奇,产生探究兴趣,幼儿有了初步自理能力,对成人的依赖性有所减弱,独立性有所强化,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对父母的教育或指令不再百依百顺,有时出现任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二)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对于大班幼儿,由于即将进入小学,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其做好入学准备,始终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而通过对我园大班幼儿及其家长们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相当关注,甚至有过热倾向。加之对孩子生理心理特征不够了解,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家庭教育进入了一些误区: 
        1、望子成龙,智力第一:由于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有些家长过度地开发幼儿智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拜师学艺等等。很少考虑孩子的生理心理是否能够承受,不顾孩子的情感体验,其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窒息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2、缺乏尊重,强加意志:父母以为孩子大了,应该加强管教,对孩子的情感体验缺少关心,往往将自己主观设计的成长模式强加给幼儿,喜欢孩子说“是”,反对孩子说“不”。这种家长式的教育方式,是以家长自我为中心,要求幼儿围绕“大太阳”转,不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儿女除了服从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严重地遏制了孩子好问、好动、好思想的天性,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有些父母性情粗暴,以自己的心情、好恶作为是非标准,孩子遇事不知该怎么做才对,更弄不清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劈头盖脸地教训一顿。而各种各样的、直接的或变相的惩罚和虐待以及对儿童的忽视,都是对孩子心身的摧残。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热爱孩子,别让孩子成了大人发泄不快的工具。 
        3、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不管不问,任其自然发展。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父母忙,顾不上那么多。另一种情况则是家长对孩子大失所望后采取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方法。孩子成长时期需要各方面的营养,而不仅仅是吃饱穿暖。 
        4、迁就放任,过度庞爱:由于是独生子女,也有不少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要求一味迁就,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生活上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也是包办代替。其实这种迁就式的溺爱是真正地害了孩子。结果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磨砺优秀品质的机会。这些孩子成人之后不能吃苦,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独立生活困难,人际关系紧张,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这样的孩子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强”在外“熊”,情商不高,还多伴有其他的不良性格特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的孩子在上小学时住校学习。那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孩子身体瘦弱,保育员提出要将孩子接回家中,但刘少奇却拒绝说:“孩子只有留在艰苦的地方,才能受到锻炼和考验”。相比之下,我们对孩子的宠爱是否已经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三、走出大班幼儿家庭教育误区的科学对策 
        大班孩子即将进入学龄期,在这之前,孩子要做些什么准备?要学些什么?怎么学?这些都成了家长们热切关注的问题,家长们育子的心情更为迫切,这自然是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孩子的感受:他们应拥有独立人格、思维及活动的空间;拥有认知、参与、发展特长过程中的选择余地;拥有展现个性、能力、成果的机会。这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创造宽松、舒畅的成长环境,引导幼儿懂事、明理,形成良好习惯,给予孩子适当的个人空间,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让他们在周围环境中不断获得经验而健康成长。 
        (一)为幼儿提供宽松、舒畅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决定因素,这种环境是宽松,可以分为自然的教育环境,民主的生活环境及严谨的品质教育环境。但无论是哪种环境,都必须是适宜于幼儿成长的宽松、舒畅的环境。 
        1、自然的教育环境 
        自从有了人,教育就开始了它的历程,爱尔维修的“人是教育的产物”的命题,更是加重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使命感。今天,人们更是对早期教育越发重视与热衷。而这时,我们似乎对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表现出莫大的主观和自信,从而无形中扼杀孩子的天性。但教育本不该这样,它应是“自然、自由”的。所以大班幼儿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尊重天性——天性就是自然对人的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它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天性主要存在于被弗洛伊德称之为精神或精神生活中最原始的本能——“本我”之中,“它含有一切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存在的东西。”而对于大班幼儿,他们具有在这个年龄段特有天性。作为家长要做的便是通过观察以及您对自己孩子特有的敏感来捕捉他们的天性,再细心培护。那么,崇尚天性是否意味着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无所作为呢?其实夸美纽斯早就指出,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保持着良好天性的人。而这种恰当的教育就是顺应天性的自然的教育。大班幼儿的不少家长易受幼儿学龄期即将到来的刺激,在功利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对幼儿强制实施智力的过度开发,不要剥夺了幼儿期的欢乐,甚至会窒息幼儿的好奇心,求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窒息幼儿的天性,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是南转北辙。 
        崇尚自然——儿童的本性具有难以置信的可塑性。每个正常的儿童都有自然的学习欲望,例如努力学习走路,学习说话等等。这种自然的学习欲望应成为教育的动力。家长所要做的便是创造这些自然学习的环境。对于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对周围事物表现出的好奇心,应当因势利导,不要急于将答案交给孩子,使他们失去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探索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探索的过程体现了孩子的自然的学习欲望,也是成就创新人才的早期闪光,它带给孩子的乐趣远超过知道结果本身。 
        学会等待——当然,对儿童的天性和自然的学习能力我们还应保持一定的敬畏,因为这是生命的法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应超越它的发展速度去安排教育内容,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我们要学会“等”它成熟。幼儿生理学、心理学证明: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受机体内部生物基因固有的程序所制约,儿童成长中各种机能的出现都有一个内部时间表,外部环境虽然对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不足以改变机能成熟的步伐,某种机能尚未成熟时,若通过教育或训练,过度开发,促使其提前出现或加速发展,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使这种能力的发展受阻。最典型的例子是丹麦的海内肯,他四岁就撰写了《丹麦史》,一度引起全世界的震撼,但由于大脑负担过重,导致4 岁半就脑力衰竭,不幸夭折。同样,不少神童一夜成名,不久又销声匿迹,也常常是违背生物基因固存的程序所致。 
        事实证明:家长必须克服浮躁心态,必要时学会等待。否则,容易引发大班幼儿对即将出现的小学生活产生莫名的焦急和恐惧,导致心理特别是情感失调,进入小学后,也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机能降低,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2、民主的生活环境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表达能力相对较强。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更大的选择性,任性、不听话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对此往往缺少冷静,采取家长式的教育方式,一味指斥,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和睦、和谐的家庭中潜移默化,变得更加懂事、明理。我们的家长应与孩子建立亲密的相互信赖的关系。当孩子有逆反心理或行为时,家长应冷静分析原因,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说服教育。不要一味地唠唠叨叨或指斥打骂。即使孩子在无理取闹,我们也可以先冷处理,事后加以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当然,对于孩子具有危险性的行为仍应及时制止。 
        3、良好品质的教育环境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奠基工程,让孩子学会了什么是诚实与信任,尊重与真诚,宽容与爱心,勇敢与坚定,就是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播下了行为之种。”诚信教育在儿童期的家庭教育中是重中之重。诚信教育应是孩子从出生懂事后就有的,而诚信品质培养则来源于成人的言传身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达欢欣和不快……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鲁迅更是十分尖锐地指出:“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有人将父母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待人接物、是非标准和善恶观念等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称之为“图谱教育”,因此,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应当慎之又慎。 
        (二)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 
        活动空间分为生活空间和自主性空间。 
        1、生活空间 
        大班幼儿即将迈入小学,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他们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意识到这一点,家长们应格外注意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对于还没有与父母分房睡的大班幼儿,可给予他独立自主的生活空间,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长大。同时,应为孩子准备一个生活柜(存放学习、游戏等物品的分格柜),让其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有了“生活柜”就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学会整理自己的小柜子,家长应有意识教会孩子如何摆放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物品。幼儿还要学会自己收藏“贵重”物品。大班孩子虽小,但他也有自己视为“贵重”的物品了。通常父母在家帮幼儿整理房间时,会将他的“贵重”物品,当作废物扔掉,这样既伤害了孩子,又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有了“生活柜”幼儿自己整理,再“宝贝”的东西也不会被当作没用的东西扔掉了。 
        2、自主性空间 
        孩子到了大班越来越有主见,家长不应束缚幼儿,强制性地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相反,为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应多为他们创造自主性空间和自主活动尝试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在自然的环境中更加快速的成长。在这里,我们不妨有意识地做到: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小就给予充分的自主空间。 
        (三)正确对待幼儿的缺点和错误 
        对孩子的错误,父母是否可以加以惩罚,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更何况大班幼儿已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惩罚”:所谓惩罚,就是严厉的处罚。而父母的惩罚行为便可解释为:父母施加给子女的身体或心理的不愉快情绪体验,以影响子女行为或发展的一种有计划的意图。那么,我们平常所说的父母对子女的体罚、训斥、批评、指责、冷漠、爱的回收,限制孩子的某种自由、强制孩子做不想做的事等,都属于父母对子女的惩罚。 
        而什么样的处罚方式才能不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呢?怎么样的惩罚教育才能起到效果,使孩子真正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去改变呢? 
        首先,在惩罚孩子时,家长应明确惩罚的合理性,对于粗鲁的,不理智的、暴力的和有害的行为应禁止。家长应认识到所惩罚的对象是孩子的违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应以教育为目的,尊重儿童的人格。同时,家长应对幼儿的缺点错误持积极态度,将其视为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使幼儿在犯错的体验中成长。 
        比如,某大班幼儿在家中做事没有耐心,时常转移目标,因此该幼儿所从事的行为多为没有结果。我们不妨多与孩子沟通,明确这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并使他知道自己已是大班孩子,是幼儿园中的大哥哥了,应给那些做事没有耐心,总做不成事的小弟弟、小妹妹作好榜样;当孩子再次出现同样的缺点错误时,应及时与孩子交流,回忆以前的谈话,鼓励继续下去;对于孩子过程中产生的转移,加以制止,但要最大限度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完成上一项的任务为基础,允许其从事下一个活动。 
        在惩罚的过程中,我们多次强调沟通。这既是为了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缺点错误,了解父母惩罚目的及迫切的爱子心理,也是为了更好地在惩罚中保护幼儿。 

        四、家庭教育必须融入幼儿园、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合作教育体系之中 
       《纲要》“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基于此意义上的认识,我们也同样认为:家庭教育必须融入幼儿园、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合作教育体系之中。只有家庭、社区、幼儿园这三个与幼儿关联的环境成为相互融合,相互扶持的教育体系,才能在幼儿教育中真正发挥其作用。 
        为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合作体系,我园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通过家长园地、成长手册、家访、共育箱、家长学校等加强与家长们的沟通。并通过“何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大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小衔接互动”等专家讲座,解决家长们热点、难点问题。而组织大班幼儿的亲子联欢会、社区表演,亲近自然、走进社会等更是我们将三种环境合为一体的重要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园的家长们能很快了解到最新的幼儿教育信息,并与教师一同将好的方法带入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去。 

        五、积极开掘幼儿家庭教育资源,为大班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了,但并没有与我们失去联系,他们永远都是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所以继续关注他们也成为我们的工作之一。而对于那些有一定育儿经验的家庭,我们也把他们请到园内进行经验交流。十运会艺术体操团体冠军余静秋,全国少年“萌芽杯”男子跳台冠军刘海一,女子跳台冠军洪丹丹,96年奥运会4×100 米自由泳银牌得主年云……都在我园邀请及预备邀请之列。而他们的经验,也为家长们积极开掘自身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应该说幼儿将要进入小学,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将开始,幼儿将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幼儿一下子可能难以适应。所以家长不仅要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各种准备,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同时对孩子学习习惯(如握笔姿势、坐姿等),学习方法,倾听能力,待人处事,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等更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关注和培养。同时家长们应多带孩子参观小学,在入学前,多与孩子沟通小学的情况,使孩子在入学这件事上产生积极的渴望。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希望天下的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拥有一个和孩子一样的童真、快乐的心;能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对自己的孩子永远抱有希望,永远是孩子的朋友,永远能听到孩子的真心话。只有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孩子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托班亲子活动:说说我是谁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