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让你的宝宝学会交友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只有在他的同龄人那里才会得到完整的展现,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伙伴,但代替不了孩子的同龄伙伴。有同龄伙伴,在孩子看来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群体,这个群体里有他的伙伴,有着共同的语言。
5岁的小丹是个性格温顺内向的孩子,可在幼儿园里却总是交不到朋友,爸爸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们不知道,其实造成小丹性格孤僻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早期社交能力的培养。
原来,在小丹一两岁的时候,妈妈因为嫌外面空气污染严重,很少抱孩子出门玩。再往后抱着小丹出门的时候,妈妈也不太愿意让别人碰孩子,一怕孩子沾染上细菌,二怕孩子以后没有警惕性,被陌生人拐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小丹见到陌生人常吓得哇哇大哭。小丹3岁时,家里请了个小保姆带她。保姆人很老实,不太爱说话。爸爸妈妈平时工作也挺忙,很少和孩子一起,家里更是很少有外人来做客。慢慢的,小丹就学会了自己呆在家里玩,很少出去了。上了幼儿园后,小丹对周围的环境极不适应,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不爱参加集体游戏,而小朋友们也觉得她是个“怪人”,不愿与她亲近。
孩子个性的发展是与集体生活分不开的,“个性是否丰满”,“是由个人跟周围世界的交往与联系是否丰满决定的”。就此来说,让孩子学会交友,不仅是一个交际问题,而且也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而言,交朋友是件令人激动的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交朋友也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许多研究显示,若幼儿时期缺乏友伴或者被同伴拒绝,不仅会造成情绪上的伤害,出现害羞、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症状,也会影响孩子日后性格的发展。
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和爸爸妈妈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有的父母认为社交能力差的孩子进了幼儿园之后就会好起来。但实际上,幼儿园里也是“适者生存”,孩子们的喜好皆形于色,又不会体谅其他人的感受,所以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交不到好朋友,心里会产生无能感,逐渐变得自卑,或富有攻击性。
交往只有在交往中学会,我们不可能用嘴巴教出一个人际交往的高手来。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看待孩子发生的一切,因为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即必须经历的过程。总的来说,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在和同伴、其他成人的交往中逐渐得到锻炼发展的。父母要多创造这类环境,一步步指导孩子和别人交往。不妨尝试如下的做法:
● 请同事、邻居家的小朋友来玩,家长在旁边加以指导,教给他一些常用的社交策略,如请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和小朋友做游戏,学会说“谢谢”、“对不起”等。
● 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鼓励、指导孩子和其他陌生的小朋友、叔叔阿姨主动问好,不要怕生羞怯。
● 父母接送孩子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和班上住得比较近的小朋友一起走,一起上幼儿园,一起回家。
● 每天去幼儿园之前,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回家之后,询问孩子有没有进展。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帮孩子出点主意。孩子每交到一个新朋友,家长也要表示由衷的高兴。
● 孩子请小朋友到家里玩,家长一定要表示欢迎,不要怕孩子们闹翻天。
总之,让孩子会“交友”,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同伴交往缺失倾向。因此父母的表率作用更重要,家长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乐于和别人交往,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对如何交朋友有一个感性认识。其次,家长时刻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比如见人热情打招呼,友好地说谢谢等,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社交技能。比如,在和小朋友游戏的过程中,你的孩子因为处于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能力的并存和交换状态,所以,她还会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偶尔不顾及别的小朋友的感受,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尝试着去引导孩子学会合作。这种引导不是对孩子说合作的重要性的大道理,孩子可能能听懂,但是却不能去实践。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在玩耍现场孩子发生不愉快经历的时候和孩子交流,主要是通过问话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别人的行为,逐步提高孩子反思的能力;也可以在事情过后,和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探讨刚才发生的问题,如“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一定要听你的?”通过日常发生的事件,逐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社交环境。越是不愿意合群的孩子,越是要多带领他到人群中去。
手工材料关键词:交友
- 宝宝成长:如何帮孩子交友 2009/07/0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