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要上“感统”课吗
随着“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在国内的本土化推行,很多幼儿园开设了“感统训练班”作为辅助教学课程。但又因有些幼儿园本身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连园长都未必能对蒙氏教育体系融会贯通,以至于这门训练课程演变成了只是利用一套鲜艳新颖的玩具为园里增加收益、树立“形象”的一个项目而已。在这种情形下,大多数的家长更无法从中明白“感统训练”是针对孩子哪些方面进行的?能达到什么目的?每个孩子都需要吗?然而结果却是,家长看到这些新玩具、听到老师“谆谆善诱”的招生语,大多数都是稀里糊涂地报了名。究其原因,有的幼儿园感统班是延点班,即在放学后延长1~2个小时进行,常有加班的家长权当是交了看孩子的费用了;有的幼儿园则是在日常教学时段,家长只觉得自己的孩子被归属到未报名的行列而不能去玩,也就虽愤愤却无奈,权当花钱进了游乐场了。还有一些家长则单纯是视老师的话为圣谕,每项活动必不能落后于别家孩子,纯粹是既不得罪老师又追求时尚的一种心态。
事实上,在蒙氏教学中,感统课主要是针对患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儿童而开设的训练课程,通过不同特点、造型、功能的玩具,有规则地指导孩子完成各种动作,来达到训练的目的,而“感觉统合失调”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从视、听、嗅、味、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的各种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地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做出正确的决策,使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作,从而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领会、概括、理解能力、注意力、自我控制及自我平衡能力等。如果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能力发生了障碍,就会使身体不能协调有效地运作,这种现象就称之为“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常常表现为:孩子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写字时笔划常部首颠倒,计算粗心;胆小怕事,严重害羞,不愿与小朋友交往;动作苯手苯脚,怕人碰撞;攻击性强,喜欢招惹别人;偏食厌食;有时肢体、情绪不能自控、反应激烈等等。这些表现如果长期得不到矫正,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身体的发育及学业的完成。
造成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
1、母亲怀孕期间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
2、孩子出生后母亲爱抚、搂抱过少;
3、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空间太小、爬行不足;
4、父母对孩子过多地干涉或放任自流;
5、孩子神经系统的损害;
6、孩子生活在不良家庭环境中;
7、孩子上学后学习压力过大等等。
孩子一旦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家长及老师不应指责批评他们太多。否则,会使孩子心理上感到害怕、紧张、焦虑而使症状加重,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注意净化孩子生活空间,家人关系亲密和谐,与孩子多接触并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活动。学校、幼儿园在开展快乐教学时,充分利用科教玩具耐心指导,有意引导,使孩子在玩耍中得到身体和大脑的协调反应,促使感觉运动能力向正常方向发展。必要时家长可带孩子在有资质和经验的感觉统合训练班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孩子尽量得到矫正。
手工材料
关键词:感统
- 感统失调早发现 检测宝宝的方法 2012/05/25
- 感统训练游戏:触觉板和羊角球 2012/10/14
- 浅谈感统失调对学习的影响及纠正 2009/05/04
- 感统训练:与毛巾共舞 (4-6岁)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