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语言的早熟化
摘要:语言是心灵的窗户,反映人的思想,是人类社会化的一种表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如果得到正确的教育,儿童语言将会迅速发展。然而,由于当今社会中家庭、社会以及同伴间的负面影响,幼儿的语言已逐渐趋于早熟化,越来越多不属于幼儿年龄阶段的语言充斥其中。通过事例分析,探寻幼儿语言早熟化的成因,并提出了引导幼儿语言正确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语言;早熟化;负面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儿童语言早熟作为儿童语言社会化的一种表征,指儿童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超出了其真实年龄,使用的语言趋于成人化。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语言早熟化的现象已大量存在。
一、事例分析
事例一: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户外分散活动,平时比较活跃的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谈论着某个重要问题,我觉得好奇,上前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呢,这么神秘?”娇娇说:“老师,我告诉你什么叫做分手。”说完捂着小嘴巴嘻嘻偷笑个不停,接着悄悄地对我说:“电视里说分手就是两颗心都碎了!”
事例二:某日进行语言活动,主题:长大要做什么。孩子们轮流发言,有的说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警察,还有的说要当老师,轮到哲哲时他说:“我长大了要当大款。”着实令我一惊,于是我问他:“为什么你想当大款啊?”哲哲说:“当大款我就不用上班了,每天像我爸爸一样在家炒股,就挣好几万!”
事例三:一个4岁的男孩儿对老师说:“以后我不叫你老师了,因为女人就不喜欢人们说她老了。”
通过以上三个事例可以看出,现今幼儿在语言发展上具有以下特点:
1.较强的模仿性。幼儿从无意识倾听到无意识记忆,再到有意识模仿,幼儿语言表现出较强的模仿特点。比如,娇娇从电视里听到分手就是两颗心都碎了!
2.语言无辨识性。例如,哲哲说当上大款就不用上班,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孩子无法辨识这种观念的正确与否。
二、幼儿语言早熟化的成因
语言“早熟”现象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正常规律,使孩子失去了原有的童真和童趣。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如下: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导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切从娃娃抓起”,这些口号被误解成孩子的教育要越早越好,于是很多家长过早地对儿童进行教育。相应的,孩子的心理就被诱发超前发展而变得“早熟”。大人往往不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用大人的语言和行为来教育孩子,当孩子说出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话时,父母往往是兴奋地笑着并不停地向别人转述。这样,孩子就会认为是一种鼓励,从而更加紧模仿。殊不知,孩子会模仿,却不知其中意思,成人化的语言便充斥着幼儿的生活。
(二)社会大环境的熏陶
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最大限度地造成了信息的爆炸以及多元文化的形成,这意味着孩子对周围的世界了解得更多。由于没有限制地获得信息和信息的加速传播,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都尽早主动地帮助孩子接触社会,这也是孩子的早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作为个体社会化的四大承担者之一,对儿童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这已成为教育社会学者的共识。儿童开始成为电子出版物的消费者和互联网络的用户。目前,城市儿童平均每天接触四种左右的媒介,每天每种媒介接触时间平均为半个小时左右。媒介接触,尤其是电视等新兴电子媒介的接触,使大众传媒对儿童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众传媒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四)同伴间的相互作用
正如古语中提到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周围生活、学习、游戏的伙伴,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幼儿间会十分自然地形成模仿和被模仿的关系,进而起到互相影响的作用。
三、语言早熟化对幼儿的负面影响
针对幼儿语言早熟化是否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网易亲子频道针对专题“你觉得孩子‘早熟懂事’是好事还是坏事?”进行投票讨论,从2010年3月12日到3月-19日,共有1149个网友进行投票。投票结果显示:认为“好事,孩子本来就需要学习成为懂事的人”的占14%,认为“不好,孩子就应该天真烂漫”的占33%,认为“无谓好坏,是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的占53%。在讨论中,赞成派认为“早熟”孩子更易融入社会,反对派则认为孩子早熟会失去童趣,父母也失去了享受孩子童真带来的乐趣。
从讨论投票结果可以看出,约三分之一的家长对幼儿语言的早熟化持担忧的态度,其实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
(一)幼儿语言的早熟化是幼儿模仿能力的一种反映,善于捕捉、模仿成人语言的幼儿,语言发展速度较快,早熟化现象也越明显
成人化用语不仅超越了儿童自身语言环境,且儿童的智商尚未成熟,对语言缺乏分辨和选择能力,没有形成健全的理解力与想象力,他们使用成人化语言仅是感觉好玩而去无意模仿。这种模仿一旦得到肯定,他们就会渴望再次被肯定和夸奖而继续不知其意的刻意模仿,甚至可能与他们所领会和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容易令幼儿辨认语言产生混淆。因此,早熟语言形塑的儿童语言体系极容易出现一种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认知,引发认知错乱,认知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儿童智力发育不良。
(二)幼儿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语言掌握的状况直接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化程度
语言社会化是幼儿社会化的开端,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早熟化,反映了幼儿与社会接触的愿望与要求,幼儿在潜意识中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成人化、社会化的语言。但超出了幼儿的生理心理承受范围,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畸形现象,违背了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规律。“早熟”的孩子大多长时间处在成人的环境中,他们无法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儿童的世界,也就失去了以儿童视角观察世界的机会,丧失了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发自内心的探求欲望。
四、解决幼儿语言早熟化的对策
(一)家庭成员观念转变,理念与行为相一致
1.严格挑选幼儿观看的电视、网络内容,有意识地控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
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幼儿,电视和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比对任何一代的影响都要大。当然,许多孩子通过电视和网络,扩大了知识面,了解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如果孩子每天观看三四个小时的电视,尤其是观看不适合幼儿内容的节目,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不但应控制孩子观看的时间,而且应对观看的内容有所选择,让媒体成为孩子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2.正确引导幼儿学习语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家长要在幼儿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对于儿童不应模仿的言行要及时制止,并用儿童易接受的语言向其讲明理由。
(二)呼吁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大环境
研究表明,电视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在现在的电视节目里,适合孩子看的有多少?愿意陪着孩子一起看儿童节目的家长又有多少?成人化的电视节目“泛滥成灾”,充斥着孩子的眼球,污染着孩子的纯净心灵。在这样的传媒环境中,幼儿耳濡目染的是反映成人生活、情感视听形式,极有可能引导幼儿超越年龄的成熟。我们呼吁社会为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滋养花园”,在电视制作中,更多地考虑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故事情节、考虑语言是否规范和纯净等,带来更多适合儿童的电视节目。
(三)教师正确认识与引导,充分体现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教师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充当的角色应当更多的是支持者、引导者和观察者。”当幼儿在交谈时出现早熟化的语言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早熟化语言在班级中的滋生与蔓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童心是孩子的内在特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按照孩子的需要和特点开展适合他们的教育,对于“早熟”现象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园所文化和班级文化,充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性格等,寻找恰当的路径,防止过激和偏激的早熟行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还孩子以童真、童趣。
手工材料
关键词:语言
- 语言活动在阅读绘本时的情况 2013/03/05
- 大班语言活动:我爱你,小猴子(绘本阅读) 2013/02/27
- 小班幼儿语言与科学活动的结合初探 2013/02/26
- 幼儿语言教育的改革与变化 2013/06/23
- 语言教案—故事《圆圆和方方》 2013/02/2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