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的生长——学习中心活动纪实
班上的孩子正在开展主题活动“自然现象”,他们兴趣浓厚,很多孩子都有种植的经验,知道绿色植物的种植特点。渐渐地,孩子们的兴趣落在了讨论如何表征“绿叶的生长”上。“阳光很强,叶子很容易枯萎,所以浇水要在很早的时候。”“叶子需要每天浇水,阳光能给叶子能量。”“叶子能把汽车的污气变成氧气。”于是,教师即时生成活动——“绿叶的生长”,并就此在各个学习中心同步进行这一主题活动。幼儿首先来到民间游戏中心的刺绣区,打算用刺绣表征“绿叶的生长”。
探究一: 用什么笔把轮廓画在布上
这群孩子讨论起用什么先把叶子的轮廓画在黑色布上面,有个孩子说用黑色水笔。教师问:“同样是黑色的能明显地看出来吗?”“我觉得不行,而且水笔有水,还会搞得布湿湿的。”“这里有粉笔,但是不知道粉笔能不能画在布上面。”“行吧,就用这个。”教师没有马上去干预他们的猜想,而是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让他们在过程中验证想法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幼儿用粉笔将叶子的轮廓画在布上后,其中一个孩子说:“绿叶是要水和阳光的。”教师:“那水用什么形状来表示呢?”有的说:“水滴是椭圆形,而且是蓝色的。”“一条一条的吧。”于是他们又用粉笔在布上画出椭圆形的水滴表示“水”。此时教师介入的目的是支持和肯定这个孩子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探究二:用刺绣表征“绿叶的生长”
幼儿开始穿针引线准备绣图案。孩子已有刺绣经验了,但是用细线条绣还是首次。他们分工合作:“叶子的边是细的,只能用绿色的细毛线。”“水是一滴一滴,蓝色的。”“不对,水是白色或灰色的。”“水应该是蓝色,而且要用粗毛线才能像水,这有红毛线,来,给你绣太阳。”在工作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调整想法并达成共识。教师:“这些毛线都卷在一起,你们要多少呢?”“三片叶子,用3条绿色线就够了。”“1、2、3、4……我要6条蓝色毛线。”“太阳这么小,1条就可以了。”无论什么活动内容,都离不开数与量的认知学习。孩子们用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上一下绣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绿叶的生长”。
探究三:颜料与蜡笔的关系
第二天,这群孩子仍然围绕着“绿叶的生长”展开讨论,有的说:“叶子有充足的水和阳光,它就会一天比一天长高。”有的说:“叶子长大后就能把污气变成氧气。”“氧气是清香的,浅蓝色。”他们选择了绘画中心的水彩区开始创作《绿叶的故事》:两个人播种、浇水、种子发芽、叶子生长、叶子把污气变成氧气。学习中心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整体,没有区域的界限,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到处寻找和利用材料。当他们用蜡笔画,然后再用水彩描边时,他们发现蜡笔不会被水彩颜料吸收。“老师,颜料涂在蜡笔上面好像马上就干了。”“蜡笔很滑肯定防水。”教师:“蜡笔是油性的,油遇到水会怎样?”“油不会溶入水里。”“水也不会被油吸收。”教师:“对,蜡笔是油性的,而水彩颜料里有水。”孩子们对科学现象有着无限的猜想和假设,但教师要及时给予客观的引导和归纳。
探究四:百变颜色
孩子们用蜡笔绘画轮廓,用水彩颜料描边并混合填色。他们用橙色、紫色和黑色混在一起表示泥土的颜色,“像星空一样的颜色”“像龙卷风的感觉”,丰富的言语表达折射了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接着,他们又把红色和橙色混在一起,此时教师问:“红和橙都是看起来暖暖的,现在看起来觉得是暖暖的还是冷冷的?”孩子们回答说:“两个颜色加在一起没什么变化,不过红色多一点是暖的。”“很像太阳的颜色,太阳本来就热,所以是暖的。”于是,他们用这种颜色给太阳填色。涂完后,其中一个孩子突然用手指抹涂颜料,并说:“太阳很猛烈,用手再这样抹就更猛烈啦。”另一个孩子也跟他一起抹。有时,教师不得不用一颗童心跟随孩子们一起学习,发现他们的精彩之处。
探究五:用语言和动作演绎《绿叶的故事》
孩子们画完《绿叶的故事》以后,选择到戏剧中心用角色扮演《绿叶的故事》。他们商定各自的角色,有的扮演旁边的事物,有的扮演植物,有的扮演播种的人。他们一边创编情节一边开始表演。扮演结束后,孩子们又把故事情节用图画和文字描述在纸上并装订成剧本。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创作,透过现象探究真相,孩子们无穷无尽地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心灵,逐渐塑造出成熟的心智。
手工材料
关键词:活动纪实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