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农村幼儿园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henfang 感谢 chenfang 上传 0人参与

    关注幼儿的生活方式,关心幼儿的生存状态,是当今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对于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幼儿园来说,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办好幼儿园,这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笔者站在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这一角度,探析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开发与利用。 
  2011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8.73%,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呈下降趋势,这是国人的骄傲。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我国本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们的支柱型产业,而从事这一产业的农民整体文化水平都很薄弱,他们生活环境又很差,所以他们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很难的,并且在农村许多幼儿园硬件设施跟不上,师资力量比较欠缺,尤其边远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入园的需要,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国家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全民素质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2011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到:“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教育资源新建幼儿园(附设幼儿园、幼儿班)。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农村幼儿园教育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依靠目前现有的条件办好农村幼儿园呢?我们知道幼儿是幼儿园的主体,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促使这一目标实现的手段就是如何开发幼儿园课程。笔者站在课程生态的角度来谈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一、回归生活: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1]所以,幼儿教育课程要融入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生活方式,关心幼儿的生存状态,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当今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1. 幼儿课程应遵循人的本性,保持幼儿的自然状态。幼儿课程应遵循人的本性,保持幼儿的自然状态,也就是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享受自由、平等、快乐的生活,获得自由的发展。科学文化不是靠生硬的口口相传,更不是将幼儿的思维囿于“精确的定义”,而是幼儿对自然的一种不自觉的探究。艺术体验也不是由老师靠课堂那几分钟的“谆谆”教导,而是幼儿在用他们特有的心灵对大自然的一种深切感悟和创造。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必须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在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中提到:“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2]很显然,在新《纲要》中突出了幼儿教育课程应向自然界开放,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使幼儿有机会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探索自然,进而使幼儿成为自然的关爱者、有创造力的生产者和有责任的环境保护者。对于农村的幼儿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本真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世界以其直观的现实性展现在幼儿周围,让幼儿时时刻刻地去感受、去探索、去领悟生活世界中无穷尽的“为什么”。
  2. 幼儿园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幼儿的根基在现实世界,他们时刻用一双稚嫩的眼睛探究着生活世界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既微妙又可直接触摸到的日常生活。生活世界中主体交往的可能性注定幼儿要在流动的生活世界中体悟,才有可能将所谓的礼仪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所以,以幼儿生活的时空为主线,选取幼儿必须的、感兴趣的、具有发展意义的题材,尽量切近现代社会生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气息,这才能保证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幼儿来说也不例外。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1. 从农村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色,设计具有农村教育特点的课程内容。农村少了钢筋水泥的建筑,没有立交桥,没有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但是他们有天然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着淳朴善良的人们。我们没有必要生搬硬套城市幼儿园的教材,让一些农村孩子比较陌生的概念——“斑马线”、“立交桥”等混淆了孩子的认知能力,我们何不从农村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色,设计具有农村教育特点的课程内容。如,我们可以创设角色游戏——“农贸市场”,让幼儿了解蔬菜,或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孩子去田间地头,让孩子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去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特点等等。这要比城里孩子坐在活动室里跟老师讨论效果好得多。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这样的创设能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环境产生交互作用,这不仅激发了孩子探究世界的欲望,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2. 融入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孩子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跟他们过早地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太空,太抽象,不如我们脚踏实地,着眼于我们现有的资源,把地方文化融入我们的课程,让孩子眼里有我们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他们父辈所生活的民俗风情,让孩子的课程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每一方人都有自己所拥有的乡土文化。例如端午节,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天要吃粽子、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是在北方这一天不划龙舟,所以让老师照搬完全没有必要。我的家乡在西北农村,我们通常不把“端午节”叫“端午节”,而叫“五月五”,必做的事情有用五彩线缠手足腕、门前插艾叶、戴香包,为什么要选择农历五月初五做这些事情呢?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是由于芒种过后,天气开始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而这些事情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这些孩子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课程题材,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父母的真挚情感。
  3. 编制符合地方特色文化的教材。农村幼儿园一般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所以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都很有限,因此照搬城市幼儿园用书的现象很普遍。所以,笔者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树立“幼儿园”、“家庭”、乡镇(或村委)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十分必要。幼儿老师可以走出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当地人民多交流、沟通,同他们一起开发符合地方特色文化的教材。虽然开发过程是艰苦的,但这可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符合农村幼儿的生活实际和需要的。例如,我们可以把家乡古老的民谣、传统的民间游戏等融入孩子的课程,这既切近农村幼儿的生活实际,也容易被孩子接受。因此,以了解本土文化为基点,激发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这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课程是育人的蓝图,生活世界是我们最根本的生长家园,它不单单是科学认识的出发点,更是生存体验和道德实践的原初点和基准点。]3[所以,回归生活的幼儿课程观是一种奠基性的课程观。对于农村的幼儿园来说,课程开发着眼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实际,这是保证幼儿愉快地度过童年生活的基本条件。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生态观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如何奖赏孩子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