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出发思考优质幼儿园的建设问题
许多业界人士在致力于建设优质幼儿园时发现自己费心尽力建设的幼儿园并不被他人看好。优质幼儿园的建设究竟应着眼于哪些方面的内容,即优质幼儿园应优在哪儿?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时甚至观点冲突。那么,如何寻找共识,使各方的努力形成合力,建设名副其实的优质幼儿园呢?笔者认为,从儿童出发思考优质园的建设才是最根本的。
一、质量评价标准中的“儿童缺失”现象
已有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各方人士往往以各自不同的视角理解“何为优质幼儿园”。园长从园所声誉考虑,重视的是办园条件,教师队伍素质,以及能否搞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等;家长从自身需求和期望出发,重视的是教师对待自己及孩子的态度,教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生活照料,以及幼儿园的教学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教师往往从自己在幼儿园的处境和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出发,重视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能否得到满足,也重视园长的管理方式以及自己与家长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则重视幼儿园的内部管理是否符合各项法规,特别是要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及财务纠纷,也很重视围绕课程或教学改革而进行的教师培训。可以看出,虽说大家各有自己的关注重点,却未必全是从儿童出发的。
我们在思考如何建设优质幼儿园的问题时,往往很少关注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等所表达出的观点。如,在我们提供的环境中,幼儿有怎样的表现?对于教师的互动,幼儿有怎样的感受?对幼儿园和班级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幼儿的适应情况如何?对不同类型的活动,幼儿又有怎样的参与意愿和过程表现?我们很少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他们在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中是感到安全自在还是常常会担心受到伤害,是感到愉悦还是焦虑,是兴致勃勃还是常常感到无聊,是习得了善意待人和尊重他人还是模仿到了歧视、嘲弄乃至强权的态度,大多数时间是在主动选择并致力于想做的事还是在被动旁观与等待。我们甚至也没有深入反思过以上提到的这些感受在我们的教育目标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我们在制订优质幼儿园评价标准时,或是在各种以提高幼儿园质量为目的的竞赛、评审、检查中,儿童的感受也往往被忽视,各方成年人的立场成了唯一被重视的内容。在我们的评价标准中,“硬件条件”“师资素质”“管理规范”往往占据优先位置,而那些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直接相关的内容,如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方式等,却退居次席,或只有一些笼统、模糊的要求,如“尊重儿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防止小学化”等。至于这些原则具体到“空间和材料的利用”“一日作息时间安排”“与教师、同伴的人际关系和互动”以及“游戏活动设计”等方面,应有怎样的体现,尚未真正纳入我们建设优质幼儿园的考量范围。
二、将优质的保教过程作为评价优质幼儿园的核心
在幼儿园,幼儿各方面能得到怎样的发展,依赖于他们受到了教师和同伴怎样的对待,有机会接触些什么人和事物,以及有多少时间从事些什么活动。这些经历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和认识上的变化:他们在环境中是感到自在还是焦虑,造就了其不同的身心健康状态;他们动手、动脑、动嘴的过程,就是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他们在与教师和同伴的相处和交往中,逐渐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以符合道德规范的方式对待他人。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欧美国家在优质幼儿园的认证评价体系中,往往把“保教过程”作为重点,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保教过程涉及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全部动态过程,包括幼儿在园活动时间的分配,幼儿园空间的布置和利用,日常人际关系氛围的构建,班级活动组织形式的变换,活动材料的投放和使用,对幼儿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对幼儿的照料,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合作等方面内容,还包括能否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健康,能否支持幼儿情感的发展以及多方面的学习。
我们应有这样的意识:无论幼儿园有多么好的硬件,园长采用了多么先进的管理模式,教师受过多么高层次的培训或在各类大赛中获得了多少奖项,如果身处其中的幼儿感到焦虑、难受、无聊,是在机械重复或勉强学习不知所云的东西,那么,我们一定不能说这所幼儿园是优质幼儿园。如果业界或社会把这样的幼儿园视为高质量的幼儿园,我们就有必要反思评价标准是否科学,质疑标准背后的教育价值取向。
将对“保教过程”的评价作为质量评价的核心,仍不能保障儿童的感受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拥有不同教育观念的成人会对幼儿园“保教过程”的应有特征有不同的理解,如,哪些活动是有意义的,是否应在一日作息时间安排中保障幼儿有自由游戏的时间,是否要让幼儿做一些有挑战性的运动,怎样建立必要的人际相处规则,教师应以权威的态度还是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在幼儿犯错或违反规则时应如何处置,等等。对此,成人与儿童之间在观点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围绕广泛的问题,参照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成果,借鉴教育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倾听各方的不同观点,与儿童保持对话,让不同的取向进行碰撞,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关“优质保教过程”的共识。
三、合力为儿童建设优质幼儿园
由于保教过程主要是由与幼儿朝夕相处的教师控制的,我们常常会说“人”的因素是保教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各国也都日益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然而,教师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文化环境和人际氛围下工作,才能给幼儿提供优质的生活和学习体验。因此,在以“保教过程”为质量评价核心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那些影响“保教过程”的系统因素。
想象一下,如果幼儿园只有几间空房子而没有活动材料,如果幼儿园的教职工因关系紧张而时常发生冲突,或是日夜都在为生计而焦虑,如果幼儿园一个班有四五十名幼儿使教师疲于应对,如果幼儿园所处地域的主流文化是“要对幼儿严加看管以免出事”,那么,无论教师受过多么好的观念和技能技巧培训,他们能提供的“保教过程”恐怕也只能是把幼儿关在“教室”里静坐听讲。因此,教育观念、结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人员资质和班级规模)、管理方式等因素,尽管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但对“保教过程”达到一定的水准却有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那种“给了幼儿园房子,招募了一些员工,其他的事就由教师负责了,幼儿园质量低就是因为教师素质低”的论调,也是在推卸幼儿园举办方和园长的责任。
给幼儿园提供软硬件条件,同样也要回归“儿童的视角”。要知道,一个由四十多名幼儿组成、两位教师负责的班级,与一个由二十多名幼儿组成、同样是两位经验与前述大致相当的教师负责的班级相比,幼儿从事较有挑战性的个别探索活动的机会以及与教师个别沟通的机会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而这可能会对幼儿的心理安全感、语言、身体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若不去思考对于幼儿的发展而言哪些条件是必要的,那么关于物质配备、人员配备和班级规模标准的制订就会十分随意,也可能会一厢情愿地从想花费多少钱、要迎合家长什么消费口味或要实现什么政治承诺乃至商业卖点的角度来作出决策,这不仅不能为教师实现应有的“保教过程”提供必要支持,甚至可能导致有限资源的浪费。同样,对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而言,教师的耐心和关爱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工作中教师一直处于焦虑状态,那么要求他们对幼儿付出耐心和关爱往往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在幼儿园管理中不能一味强调“规范”“严格”“竞争”,还需要有一点人情味,园长要关心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尽可能想办法帮助教职员工解决生活、工作和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园中形成“关心人”的氛围。
优质幼儿园的建设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一个各负其责、环环紧扣的大系统,才能造就一大批优质的幼儿园。出资举办方应尽可能提供幼儿园开展适宜的活动所需的基本保障条件,保证所招募的员工符合一定的素质规格,并给予合理的劳动报酬,把班级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幼儿园领导层应尽可能为教职工营造一个有序、和谐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为家长了解幼儿园以及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搭建桥梁;社会媒体和宣传机构应增进人们对“人生的道路并非只是学业竞争”的认识,引导人们科学地看待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同时普及有关幼儿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消除人们过高的育儿期望和焦虑。总之,成人在思考幼儿教育问题时应不断回归儿童立场,关注儿童在幼教机构中的真实感受和经历,如此,我国的幼儿园才能真正走上优质之路。
手工材料
关键词:优质
- 优质幼儿园课程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2013/01/02
- 实施规范管理,努力打造优质幼儿园 2012/12/06
- 走内涵发展之路 创特色优质民办幼儿园 2012/12/03
-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优质课教案:有趣的脚印 2012/11/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