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笨办法”是孕育“巧办法”的沃土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aizheng 感谢 aizheng 上传 0人参与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现场,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大班幼儿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凑十法”,教师在纸上排列了多道计算题,要求幼儿按照拆小数凑大数、凑整后再相加的方法,先拆小数,再将拆出来的一个小数与算式中的大数凑成10,最后将另一个拆出来的小数加上这个10,得出和数。经过反复练习,教师以为幼儿已经掌握“凑十法”了。不料,几天后教师却告诉我们,她惊讶地发现许多幼儿还是会继续用“接着数”的办法来解决进位加法问题。比如,8+4,幼儿会在8后面接着数四个数,9、10、11、12,然后报出得数。有的幼儿还会偷偷扳手指或看手指,以计算自己数了几个数。看到这一结果,这位教师非常失望,也心生疑惑:这些幼儿怎么就学不会“凑十法”呢?但是,有教师惊喜地发现,有幼儿竟然能准确地写出“19+7=26”的算式,不过教师通过询问得知,幼儿使用的仍是“接着数”的方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上案例看似有点令人费解,其实很正常。其一,幼儿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先用自己已掌握而且也喜欢用的办法的。如果幼儿运用“接着数”的办法能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加法问题,那么对他们来说,“接着数”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它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结果准确,能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成功感。其二,那些超出幼儿“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是幼儿眼下难以真正完成的。事实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教师想让幼儿用“凑十法”来解决20以内的加法问题就是一个已超出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任务。虽然在教师的指点下,幼儿可能会在纸上写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效果往往是暂时、表面的,它并不意味着幼儿已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凑十法”,也难以让幼儿在运用时真正产生自信和成功感。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某些教师还会去不断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难度、加大训练力度呢?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比如,如何看待幼儿现有水平的问题。在一些教师看来,“接着数”是“笨办法”,“凑十法”才是“巧办法”,让幼儿用“巧办法”取代“笨办法”,应越早越好。这实际上是从成人视角出发、不考虑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旧思想在作怪。有些教师总想把成人才能理解的知识和方法早一点装到幼儿的头脑中去,殊不知,幼儿的任何学习与发展都要以他们当下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础。正如婴儿在学会行走之前需要充分地练习爬一样,在学习“巧办法”之前,幼儿也需要充分地运用他们的“笨办法”积累经验,“熟”了才能生巧,“笨办法”其实正是孕育“巧办法”的沃土。从“笨办法”到“巧办法”,幼儿有一段路要走,在陪伴幼儿一起行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首先,我们需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对幼儿在现阶段发展水平影响下产生的想法和能运用的方法绝不可以视而不见,恰恰相反,应给予格外重视和爱惜,因为它正是幼儿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新起点。
   其次,我们要观察幼儿,给幼儿以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们要认真倾听,分析幼儿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重视幼儿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重要体现。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幼儿都是一本幼儿心理学、幼儿学习论、幼儿教育学的活教材”,从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中,我们可以获得在教科书上无法获得的、更加具体可感的心理学、学习论和教育学知识。
   最后,我们要给幼儿机会,让他们充分验证自己的想法,尝试自己的做法,从中比较自己与同伴在想法和做法上的异同,感受在解决同一问题时方法使用上的多样性,而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随意限制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幼儿正是在不断验证和实践的过程中孕育出更精彩的想法和做法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办法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创设环境让孩子勇敢表达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