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科学教育 感谢 科学教育 上传 0人参与

  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丰富的,在不断实践“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东沟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根据《规程》、《纲要》精神,根据“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特点以及各年龄班幼儿兴趣与身心发展需要,精心研究,不断探索,通过“先结合——后设计——再实践”三个阶段的工作,运用“四结合”的方法对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巧妙的构思设计,在“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的开发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园的做法 
  1.结合幼儿前概念开发和实践“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前概念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已被“做中学”教师所认识,并着力加以研究和实践。基于幼儿前概念的教育案例,需要从幼儿原有的概念出发,在幼儿充分暴露自己的前概念后,呈现可能的认知冲突,通过讨论、对比、解释,进行同化、顺应,从而建构科学概念。结合幼儿前概念开展的活动,能让幼儿探索的目的和思路更加明确和有条理。 
  如:“猜猜会怎样”的活动就来自于孩子错误的前概念。在开展“我的小船”系列活动中,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前概念发现,他们的认知停留在小的、轻的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大的、重的物体会沉在水底的。于是,“猜猜会怎样”的活动诞生了,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一些与幼儿前概念不同的材料,如棉花、弹珠、曲别针、蜡笔等,让孩子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情况。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的轻的物体都一定会浮在水面上的,反之也是如此。 
  2.结合主题活动开发和实践“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上海幼儿园的二期课程改革《学习》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的,在开发科学教育案例的过程中,教师除按预设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主题活动外,只要对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兴趣点进行观察和捕捉,以科学的眼光来洞察其潜在的科学教育价值,就能将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孩子们感兴趣的探索活动。 
  如:“火箭飞上天”的案例就来自大班主题活动“了不起的中国人”。在开展这一主题时,孩子们模仿起了神州升天,他们在瓶子的顶端装上纸做的火箭,然后用手一捏,瓶口的火箭就飞了出去。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热衷的是谁的火箭飞得远、飞得高,而火箭为什么飞得不一样高或远,孩子们都不是很清楚。于是,在孩子玩火箭的基础上,教师开发了“火箭飞上天”的活动。活动中,提供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瓶子以及标有三个高度的活动架,孩子通过实验,发现了火箭的高度与瓶子的大小以及拍的力气有关,为了让火箭飞得更高,孩子们不停地在大瓶子上调整着拍的力气,当火箭飞过最高的标线时,是什么让火箭飞得那么高的科学道理也就被幼儿所理解。 
  3.结合游戏活动开发和实践“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喜好游戏是儿童心理的突出特点,也是“儿童的本性”,“儿童既然有这种强烈的本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动机去教导他,给他提供游戏的机会”。作为教师,结合游戏开发科学活动案例,要做的是寻找并抓住与游戏有关联的科学内容,将单一的游戏活动转化为幼儿可以探究的科学游戏活动,使科学变得可感知和可操作。 
  如:开发的“有趣的保龄球”活动就来自于平时孩子们经常玩的保龄球游戏。平时的保龄球游戏中使用的保龄球是圆的,滚起来是直直的,当孩子玩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将保龄球换成了圆柱形的八宝粥罐子和圆锥形的果汁瓶,先让孩子来猜猜:如果用这两种保龄球来玩游戏,谁能击中目标?接着孩子在坡道上分别用这两种材料来击打目标,结果发现圆柱形的八宝粥罐子可以笔直地往前滚,击中目标,而圆锥形的果汁瓶一放手就转弯了,无法击中目标。这时,教师又提出了用橡皮泥、绉纸、布等材料来改装果汁瓶,让它也能击中目标,由于孩子在前面的实验中已发现圆柱体会笔直滚动,因此,在改装时,他们尝试着用各种材料将果汁瓶小的一头变得和瓶底一样粗细,在反复实验、反复调整中,孩子们终于让果汁瓶也能击中目标了。 
  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上下一样粗细的物体能笔直滚动,而且在以后的游戏中保龄球不再仅仅是圆的了,比赛的内容也不断丰富起来。 
  4.结合当前季节开发和实践“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的活教材。”自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不断地向幼儿展示着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在幼儿与大自然的频繁接触中,他们会自觉地去观察、探索,连续地、持久地去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演绎幼儿的创造才能。结合一年四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来开发案例,不仅能增加幼儿知识,积累经验,而且能引导幼儿将季节与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认识的同时也对季节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如:“蟋蟀的养斗”主题活动就是在秋季来临的时候开发的。由于我园地处城郊,到了秋季草丛中就会有蟋蟀。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在草丛里发现了正在鸣叫的蟋蟀,于是,捕捉蟋蟀、喂养蟋蟀和斗蟋蟀的活动就此展开。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通过捕捉、观察来了解蟋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饲养来了解蟋蟀的行为。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喂养、体验、思考和交流,了解了蟋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实践,教师把主题开展的全过程进行了整理,在主题的前半部分展示了一个个比较完整的教学案例,全部完成大概需要6~8周时间,主题的后半部分提供了详细的教案,以及建议教师在实施本主题之前,需要广泛收集与蟋蟀相关的知识和资料。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先结合——后设计——再实践,我园开发并实践了以下一些科学教育案例,并将这些案例整理成册,为教师以后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文本。 

  三、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虽然我园“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的开发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有些问题也需要今后不断思考和改进的。 
  1.运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发案例,使案例更具科学性。我园在开发案例时,普遍存在急于开发的现象,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强,而案例的研究一般要经过以下基本环节和步骤:确定主题——预设活动方案——实践——反思和调整——再实践——整理成案例。只有经历这样的研究过程,才能研究出经得起推敲的案例,并能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开发案例。 
  2.灵活多样地开发具有本土化和地方特色的案例。依据国家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和关于科学教育的要求,灵活多样地开发具有本土化和地方特色的案例,是我园“做中学”科学教师的责任和追求,也是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园开发“做中学”案例的时候,应遵循“案例应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幼儿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拓展幼儿的视野”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域特色开发案例,让幼儿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成就感和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