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建构游戏中三种互动关系
建构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实验性、操作性及成果较易显现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在游戏中幼儿还获得了独立性、创造性、合作性、坚持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游戏中引导幼儿有效的与材料、同伴、教师发生互动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建构游戏中幼儿与建构材料之间的互动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进行造型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印象的一种游戏。可以说离开了建构材料就不存在建构游戏,所以在投放材料上显得特别重要。
存在问题:在投放材料上,幼儿园虽配置了许多种类和数量的玩具,但因无统一规划、订购而导致材料规格、比例失调。忽视了幼儿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提供的建构材料大致相同,没有什么区别。教师在组织建构游戏时投放的材料也基本上相同,造成了幼儿长期反复摆弄相同的材料,导致兴趣减弱、消退的现象。这样也就失去了建构游戏应有的价值。
解决策略:要促进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就必须做到: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建构材料。2.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建构材料的特性,根据不同建构材料的特性来建构适宜的内容,并指导幼儿自制、创造辅助材料。3.建构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
如建构游戏“十字路口”,在材料投放上就特别注重层次性:第一次游戏时,提供的材料是现成的各类大、中型积木、插塑。幼儿在建构过程中自然能感受到积木搭成建筑物不易搬动,稳固性较差,较适宜搭建低矮型建筑群,而较轻的插塑系列则相反。在第二次游戏时,投放的材料增加了自制替代物(树)、栏杆(师幼共同用卡而比酸奶瓶制作)、休闲花园桌子、椅子。第三次游戏再增加各种纸盒、易拉罐、纸板材料等辅助材料用来搭建斜拉桥。而积累到第四次游戏时,投放的材料就已经很丰富了,教师可以针对前次游戏情况适当添加,游戏就进一步推进。幼儿建构的成就感和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搭建“十字路口”一次比一次有新意,从而促进了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
二、建构游戏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同伴协作是中、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中班开始就慢慢进入大型、合作的建构游戏主题。幼儿只有通过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建构成果。促进同伴间的有效互动也就成了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
存在问题: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思维”“霸道”“独处”的现象普遍存在。游戏中常会发现在商定建构主题以后,孩子们就急着要搭自己想到的东西,对旁人、同伴常常不管不顾,很少有商量合作的行为,缺乏同伴互动。在建构游戏中就经常告状声不断:老师,他(她)的建构材料不给我,他(她)把建的材料都抢走了……
解决策略:
1.营造一个互动学习的环境氛围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同伴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发生的互动契机相对较多。因此在建构游戏中,我们采取了分小组建构的形式。当幼儿在自主建构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让他们通过寻求同伴的帮助、共同探究的方法来解决。这样既可以增加幼儿之间进行互动的机会,也有助于形成幼儿合作学习的态度。
首先教师在幼儿分组时,应注意到幼儿能力强弱的搭配,再就是在小组内选一能力强的幼儿做小队长,负责协调同伴间的分工协作。因为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建构的规模以4-6人为宜,小队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对小队长进行培养,以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幼儿在这样的合作探究、互动学习中,加深了感受、强化了体验、发展了能力。而合理的活动空间和适量的游戏材料更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产生互动。我们充分利用角落、走廊、楼梯拐角创设游戏环境,为小组建构创设更大的游戏活动空间。在材料投放时注意投放一定数量的未成型物品,它一方面起着辅助建构材料、以物代物的作用,另一方面材料的加工、替代又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
2.科学引导,促进双向互动
我们鼓励幼儿之间的双向互动,他们不仅会自学,而且会合作学,不仅会创造成果,而且会与人共享成果。在建构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考虑本次活动的难度因素,让活动的过程多出现—些问题。因为问题会引起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同的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迫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协商、配合、互助,促进双向互动的产生。如在搭“桥”和“社区围墙”的时候,两组小队员发现所需要的材料一样,但老师提供的材料有限。两组幼儿出现了争执。这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协商或是想办法利用其它相似材料。
三、建构游戏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建构游戏中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能使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还能使他们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参与的方式、方法适宜,使得整个师幼互动表现出积极性质,进一步促进了建构游戏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存在问题:在建构游戏中,教师承担的角色更多表现为规则的执行者和维护者、状态的把握者和帮助者,内容大多是教师预设目标的完成以及对规则的强化、遵守和维护,因此,会经常出现的几个误区:1、忽视游戏过程中的指导;2、游戏过程中干涉过多;3、评价没有把握实质意义。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解决策略:
1.保持关注与适当等待策略
关注幼儿并不代表处处干涉,时时指导。教师在观察时,应学会“等一等”,尽量不打扰幼儿的自然行为过程,与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时,不要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念强加给幼儿,要让幼儿有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学习解决问题,自主建构。
2.积极应答与有效参与的策略
幼儿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会出现困难或难以继续下去的状况。这时教师应成为积极的解答者,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及时给以适宜的应答;帮助幼儿更深入的探究,支持幼儿解答与探索求证。避免幼儿探索停滞不前或产生挫败感。因为深入、有效地参与是实现师生积极互动的前提。
3.幼儿为主的交流评价策略
交流评价是建构活动中的结束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师幼共同参与、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交流的结果往往影响到幼儿下次的活动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每次建构游戏结束后,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能使孩子们产生继续进行更新建构主题的愿望。我们先请全体幼儿观赏自己的建构成果,互相说说对作品的感受,引导幼儿从比例、色彩、单个作品所处的位置等方面进行评价。接着,请每个建构小组来介绍,引导幼儿从作品的主题、搭建的方向、所要表达的意思等方面进行介绍,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把大家好的建议讨论一下,在以后的建构中可以借鉴,再找找存在的不足之处,说说下次游戏时如何改进。
评价其间,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幼儿自我讲评、自我激励。教师则乐于倾听、微笑欣赏,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引导,对幼儿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种以幼儿为主,教师参与的师幼互动评价充分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再次创作的热情。
手工材料
关键词:建构游戏
- 中班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 2013/01/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