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幼儿园伙食管理
幼儿园的伙食服务不仅为幼儿提供安全可口、营养均衡的膳食,同时还承担着对幼儿进行有关膳食教育、促进幼儿生长和发展的工作。因此提供优质的幼儿园伙食服务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管理者重点思考的议题。但是,幼儿园伙食服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了餐点的营养配置、采购、加工制作、进餐管理教育等多个环节,在不同环节都有不同的实施主体,如营养师、采购人员、厨工、教师等。同时由于接受伙食服务的对象——幼儿的特殊性,作为幼儿监管者的家长成为了对伙食服务满意与否的评价者,家长非直接感受的特点和伙食服务最终评价者的角色,无形中又增加了幼儿园伙食管理的压力。据笔者调查,在幼儿园每学期一次的家长满意度测查中,家长对伙食服务工作的意见占总意见的45%。可以说,伙食服务工作具有涉及人员杂、范围广、环节多等特点,给幼儿园伙食管理增加了难度。
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幼儿园伙食管理方式正是基于伙食服务工作的现状和特点而提出,它能有效地保证伙食服务工作的开展,最终为幼儿的成长必需服务。“协同”一词《辞海》的解释为:同心合作,互相配合。协同具有“共同”之意,有共同的目标——让伙食服务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当然还应该包括共同的理念和行为。多主体协同是指多个不同的主体能够互相合作、互为影响、共同配合、完成目标。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幼儿园伙食管理是指在幼儿园伙食管理中,营养师、厨师、教师、家长等或是服务工作中不同环节的主体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调彼此的行为,清除一些不适宜的因素,求同存异,步调一致,共同推动幼儿园伙食服务工作的提升,满足和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
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幼儿园伙食管理体现了管理的取向——为幼儿服务的理念,具有较强的服务对象感和目标感,有利于提高管理成效。
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幼儿园伙食管理倡导营养师、厨师、教师、家长、幼儿间多元互动,通过互动获得彼此的协同。这种互动包括了如家长与幼儿、幼儿园的双向互动、教师与家长、幼儿和本园员工的双向互动等,在互动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促进幼儿园伙食工作的提升。
一、多主体协同,建立幼儿园伙食管理理念和意识
1.实现多主体协同管理理念需要建立链式的管理意识。
在幼儿园伙食管理中,明确伙食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食谱制定到幼儿用餐,每一环节都是重要的,环环相扣,形成了“服务链”,共同保证优质的伙食服务。因此在管理中需要建立“链式”的管理意识,发挥每一个环节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对各环节中多主体的协同,做到无缝链接,杜绝每一环节“断裂”的管理理念和意识。
2.建立多主体参与的膳食委员会。
建立园长、教师、厨师、营养师、采购、家长和幼儿共同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只有这样,才能采取系列措施,致力于多主体的协同。在参与主体中,幼儿园的园长起主导作用,幼儿的参与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家长和厨师等的观察来进行体现的。
二、创建多主体互动平台,实现幼儿园伙食管理多主体协同的前提
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幼儿园伙食管理工作重要的是实现各主体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最后达到协同。因此创建多主体的互动平台,是实现幼儿园伙食管理多主体协同的前提。
1.系统着眼,规范每一环节的工作,确保互动产生的机会。
我们针对幼儿园伙食服务,对每一个环节中的主体进行了规范,通过规范引发互动产生的机会。为了让幼儿有良好的食欲,喜欢幼儿园的食物,我们在伙食管理上努力做到“外部引发”和“内部激发”的策略。“外部引发”即通过对食物的精细加工吸引幼儿,如将扬州炒饭做成“小熊脸谱”的样式、定期让幼儿评选出“最喜欢吃的菜”。“内部激发”即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采用“自主和自助”的方式,改变吃饭的形式,如每两周一次的“自助餐”,给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时间和机会;改变“点心”统一由教师分配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取用等。用餐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幼儿用餐的积极性。
厨师和营养师要做到“二看一问”,“二看”即吃饭时间厨师随机进班查看幼儿吃饭的情况,每天查看幼儿的剩饭剩菜情况;“一问”即向老师了解幼儿吃饭的整体情况和对饭菜的建议。
教师要做到“一记一引一保”,“一记”指的是做好《幼儿吃饭情况反馈表》,帮助营养师、厨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吃饭情况,以便反思,总结原因,采取对策,调整下一阶段的伙食工作。“一引”是教师对一些偏食幼儿做有意识地引导,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如对幼儿不爱吃的黑木耳、葱等,营养师会提前和教师沟通,让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好吃的食物”主题活动,饭前通过“报菜名”的活动等。“一保”即引导幼儿准时入园,保证幼儿活动量,提高食欲。当然,幼儿入园的准时与否需要和家长做好沟通。
2.搭建多种互动平台,实现有效互动。
多主体协同需要提供多种互动平台,实现有效互动,在互动中走向协同。这种平台可以是双边互动平台,如幼儿和教师,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平台;可以是双边以上的平台,如教师、厨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平台。主要有:膳食例会,主要由膳食委员会的成员参加,就膳食工作中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分析,就膳食整体管理方式进行反思等。膳食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对多主体在伙食管理中的想法进行交流。午餐开放活动,主要是由家长、教师、厨师、营养师和园长通过观察幼儿的就餐情况,考察幼儿园的伙食服务工作,分析幼儿就餐问题,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有效改进。同时对家长来说也能很好地体验活动,感受幼儿园的伙食服务。午餐开放活动每月一次。伙食营养推介会,主要是相互交流,建立合理营养理念的活动。由营养师主持,教师、家长、厨师等都可以参加,以获得理念上的协同。
三、家长协同,实现幼儿园伙食管理多主体协同的关键
幼儿直接接受幼儿园的伙食服务,是幼儿园提供伙食服务的直接消费主体。由于幼儿年龄小,依附于成人的照顾,因此,作为幼儿监管者的家长成为了幼儿这一消费主体的实际代言者。但是家长没有直接感受幼儿园的伙食情况,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等。因此,要做到家长协同,需要教师引导家长参与,让家长感受良好的服务质量;让家长拥有更好的控制感;让家长感受认知需求和独特的体验需求。
家长对幼儿园伙食管理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良好的幼儿营养观、不信任幼儿园,因此引导家长协同需实现心理协同、观念协同、行动协同,可以从“让家长理得清”、“让家长看得见”、“让家长融得进”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1.让家长理得清
通过系列的活动,让家长建立正确的幼儿营养观,合理的膳食平衡理念,在此基础上共同推进伙食管理。如有的家长对幼儿园把地瓜作为点心很不理解,认为:“我们交了伙食费,难道就是为了让孩子吃地瓜的?幼儿园就是喜欢给孩子吃这些便宜的东西,有什么营养?”家长的观点其实就是反映了营养观的问题:便宜等同于没有营养。还有的家长在家长满意度调查表上写道:“伙食好一点,再好一点。”但是家长不明白怎样的食谱才是“好”的,因此要让家长建立良好的营养观,我们对家长进行指导,如利用宣传窗、专家讲座、沙龙等形式,让家长正确了解营养方面的知识,建立正确的营养观,能够和幼儿园的观念协同一致,保证伙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让家长看得见
为提高家长对幼儿园伙食管理的满意度,我们通过让家长亲自参与,了解幼儿园伙食管理的方式、过程等,建立对幼儿园的信任,提高满意度。“让家长看得见”体现了在幼儿园伙食管理过程中透明、公开的管理方式。
(1)定期公布伙食开支情况,接受家长的监督。
(2)定期公布食谱,同时优化食谱的展示方式,把原来的以文字为主的方式,改为在每一个食谱之下提供实物进行对应展览,这样可以避免因为食谱名称上的理解差异造成家长的误解。
(3)定期进行食谱现场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参观幼儿园食物制作过程,品尝制作的菜肴和点心。让家长对幼儿园伙食的感受从色彩、内容上升到口味。
(4)邀请家长观察幼儿就餐情况,以幼儿良好的就餐状态和家长放心的伙食,提高家长对幼儿园伙食工作的认同感。如邀请家长参加六一节自助餐,通过观察,家长发现:“原来一直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和家里一样要追着喂,看来我错了。”家长对现状的反思有利于改变对幼儿园伙食的印象,增加认同感。
(5)往前延伸法,即家长的从品尝食物走向制作食物,从而能够在认同中走向支持。如安排家长定期走进厨房,开展义工帮厨活动,在亲身的参与中,感受幼儿园食谱的丰富性等。有的家长对幼儿园蔬菜等采购基地不放心,怕采购上存在不安全因素。幼儿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家委会的成员参观幼儿园蔬菜配送基地,感受幼儿园工作的用心。
3.让家长融得进
家长从认同走向支持,是幼儿园伙食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让家长走向协同的重要手段。“让家长融得进”就是指通过深层次的参与,利用家长的资源优势,有效地纳入,让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幼儿园伙食管理中来,真正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在参与中让家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1)参与食谱制定。利用家长资源优势,丰富食谱,对食谱的制定进一步合理化。如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创新菜”征集活动;请职业为营养保健师的家长为幼儿园“诊断”每周的带量食谱。
(2)参与对新生家长的伙食教育工作。对新入园幼儿的家长,我们请在伙食上有经验的家长一起交流,有助于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同度,促进家长的协同。
手工材料
关键词:伙食管理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