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对幼儿心理偏差的教育致因及其解决对策的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hensuping 感谢 chensuping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心理偏差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从本人的幼儿教育实践,还是从社会媒体、科研院所及一些有识之士的调查、研究中都可以反映出这种客观性存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采用符合幼儿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来有效消除幼儿心理偏差,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幼儿心理 偏差致因 解决对策 
      幼儿心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矫正或预防,则会影响其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为其心理问题的形成留下隐患。因为幼儿心理上的一些不良征兆或问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因此,我们把幼儿时期出现的这些不良征兆或问题称为心理偏差。 

       一、幼儿心理偏差的客观性分析 
       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幼儿的心理偏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幼儿心理偏差主要表现在三种倾向、五种偏差。三种倾向:①唯我独尊倾向,表现为自我意识强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不同意见;喜欢单独活动,不合群; ②强迫倾向,在平时的观察中,笔者发现,有些孩子总是不由自主的思考不想思考的事情,反复去做他不想做的动作。这其实就是一种强迫的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强迫症;③逆反倾向,表现为对成人不信任感特别强,特别是当他们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情绪或行为。 
幼儿心理的五种偏差概括地说,就是焦虑;压抑;恐怖;依赖;多动。 

     二、幼儿心理偏差的教育致因 
     1. 教育庸俗化是导致幼儿心理偏差的根本因素。 
     如今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全家的“太阳”。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家长把孩子在家享受的特殊的爱又向幼儿园延伸:暗示或直接向老师表示孩子的种种“特殊”之处,同时以请吃饭、送礼、为老师办事等形式拉拢老师。一些老师禁不住诱惑,逐渐对学生进行庸俗化教育。 
    2. 教育功利化是导致幼儿心理偏差的主要因素。 
    有些幼儿教师,受学校考评或社会舆论导向等因素的影响,过分注重幼儿在知识的掌握、某些能力的形成上,往往急功近利,把幼儿的某些“成绩”当成了其获取名利的价值物,把教育的过程当成了其获取名利的过程。在功利化教育价值取向的支配下,这部分教师在追求所谓的成绩时,往往是只看结果不计手段。有些教师采用压制、威胁等手段逼迫孩子达到教师的要求;有些教师采用加大学习时间的办法,用小学高年级甚至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幼儿。这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是幼儿产生心理偏差的重要因素。 
    3. 教育简单化是导致幼儿心理偏差的直接因素。 
     教育简单化首先是指把幼儿教育过程简单化,忽视幼儿教育的长期性。有些教师简单的认为,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只依靠几次教师的说教、严格的要求就能“速效”。因此,不注意研究幼儿心理,不注意把教育要求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去。其次是指把幼儿的道德行为问题单纯地归因为道德认识问题。 
    4. 教育随意化是导致幼儿心理偏差的关键因素。 
     教育随意化的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忽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忽视的问题:即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发生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例如,有的教师动辄以不要某个孩子作为惩罚该违纪孩子的手段,有时为了达到震慑的效果,竟真的往教室外拖幼儿。许多研究表明: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幼儿的恐怖、焦虑、逆反等心理偏差很大程度上是教育随意化造成的。 

          三、解决对策 
       1.加强师德修养是有效预防幼儿心理偏差的教育致因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其次,对幼儿要有深沉的爱心。关心热爱幼儿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最崇高的道德境界,是教师教育好幼儿的前提,没有对幼儿的爱,就谈不上对幼儿真正的教育。第三,要有进取心。教师的进取心就是教师努力上进,对教育事业有所作为的决心。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严谨治学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最后,要为人师表,教师要严于律己,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幼儿的表率。 
      2.采用符合幼儿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是有效消除幼儿心理偏差的教育致因的关键。 
幼儿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对幼儿心理有准确的把握,并采取符合幼儿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才能逐步的消除导致幼儿的心理偏差因素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担任的不只是“教”的角色,更多的是发现与引导。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准备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例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探究方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幼儿学习应用科学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制作、实验、记录、统计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关于“月亮是怎么变化的”,教师引导幼儿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并做好记录,使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会观察。关于“各种水果有什么不同”,教师利用每月的小朋友生日会,请小朋友用牙签串成水果串,在品尝的同时,比较、发现各种水果的皮、核、果肉,味道有什么不同。在我们的教育设计中,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这种灵活的教育方式,有效地消除了幼儿的心理偏差。 
       3. 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是有效解决幼儿心理偏差的教育致因的根本。 
       教师素质是决定教师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因此,要有效解决幼儿心理偏差的教育致因这个问题,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入手。主要应从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理论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几方面搞好教师的素质提高工作。例如,定期开展师德培训、每学年进行师德测评,表彰师德高尚的先进典范,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让每位教师都树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确立勇于进取、精益求精、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立足园本实际,以《纲要》精神为准绳,加强学习《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牢固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努力做到: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儿童观,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应该加强日常教学研讨,提高每位教师观察孩子活动的能力,善于捕捉教育事件,认真进行分析与反思,灵活调整教育策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围绕“课改”、《纲要》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疑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立足年级组、班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园本培训,让教师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幼儿心理偏差,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心理偏差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