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下幼儿园教师工作状态的改进
摘 要:实施园本教研,是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和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纲要》的颁布带来了幼儿园教育价值和幼儿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同时也使得我们对幼儿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本文分析了园本教研下幼儿园教师工作状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予以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园本教研 教师 工作状态 改进
幼儿园园本教研着眼于幼儿园的发展,从解决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真正把教师和幼儿园两者的共同发展结合起来,成为促进幼儿园提升教育质量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也必然要求改进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
一、园本教研下幼儿园教师工作状态存在的问题
1.普通教师在教研中处于劣势和被动
普通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参与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所有教师的事情而不只是教研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的事,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研究的自觉意识与自主意识。而在现实中,众多普通教师在教研中受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的双重牵制,丧失了“话语权”,成为园本教研的配角甚至旁观者,其参与园本教研的兴趣和主体性未能真正发挥,往往在教研中处于被动、跟随的地位,导致教研活动显得沉闷,难以激起教师的共鸣和兴趣,园本教研也失去了群众性、民主性和参与性。
在对园本教研的认识上,虽然大部分教师明确了园本教研对改进教师教学有直接作用,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对园本教研在认识上还存有误区,对园本教研抱有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认为园本教研就是“参与上级领导或专家的科研课题”,“自己的水平无法达到园本教研的要求”,甚至还有个别教师认为园本教研是“园内骨干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对实际教学效果影响不大”等等。
2.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强
幼儿教师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从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中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独到见解、创新之处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对自身存在问题习以为常。有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没有意识到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即使在接受园所管理者安排的研究课题后,他们也很难将研究内容与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日常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独立面对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是相互隔离的。这种“孤立”、封闭、隔离的教学束缚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去不断思索、创新。另外,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时也有顾虑,担心自己所提出的教学问题在其他老师看来没有研究价值或者是自己对教学问题的归纳不科学、不严谨,害怕招致其他教师的嘲讽等等,教师的问题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慢慢减弱以至于最终导致教师产生“提不出问题”“教学中没有什么可研究的问题”的看法。
3.教师的教研能力欠缺
和专业研究人员相比较,幼儿教师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在研究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幼儿教师职前接受的都是中等或高等幼儿师范教育,缺乏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也很少能接受较为严格的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因而他们难以从纷繁复杂的教育事件中提取有效的教育经验,高效地解决现实教育问题并总结出一定的教育规律。理论知识的缺乏成为制约教师提高教研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又因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研究培训而使得教研过程中操作难度加大。
二、园本教研下幼儿园教师工作状态的改进策略
1.实行人本化、弹性化的教研管理
园本教研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个性化、自主性研究,因此除了需要制定一些管理规章制度以外,还需要从教师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教研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
园本教研强调教师教研的主体性、创造性,因此在教研管理上也要以教师为本。首先要关注教师教研能力与教研需求的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教学专长和教研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对教研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要鼓励教师开展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和发展需要的教学研究。在教研要求上,对于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研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尽可能多地探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成果;对于教学新手、研究能力较弱的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反思”“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并对其理论学习、专业提升尽可能提供帮助。
其次要尊重教师个性化的教研风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他们的教研风格具有个性化,具体表现在研究重点、研究方式的喜好以及研究成果的展现等多方面。教研管理要充分尊重教师个性化的教研风格,鼓励教师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研工作。
2.营造良性竞争、公正平等的教研环境
竞争是发展的动力,有竞争才会有发展。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教研环境,鼓励教师与管理者共同决策和共同承担责任,同时为教师持续地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以往的教研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特有的知识、经验拿出来与人分享的现象,他们担心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拿出来分享,会失去自己的地位。园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经验与他人经验的对话,但并不意味着排斥竞争,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在“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良性竞争机制,以有效地发挥教师潜在的能力,激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努力、更持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良性竞争的目的是激励,要创造种种条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良性竞争承认个性之间的差异,但要求客观看待教师优缺点,挖掘教师的特长,使每个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充分成长。在支持性、人性化和专业化的工作环境中,教师的自我改善行为才能激发出来。集体教研应成为教师教学分享的有利平台,不仅使教师的个体风格得以体现,而且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或异议,从而达到交流和互动的效果。
3.建立多元教研评价制度
园本教研与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是有机统一的,而日常教学活动的质量理应成为园本教研评价的重要内容。现场展示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幼儿教师既可以学习他人好的教学形式和创新教育经验,也可以从其他教师的反馈中寻找继续改进的方向。首先教师根据自己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报名参加本园的展示活动。根据教研园长或教研主任的安排,进行集中展示或者个别展示,展示后教师再集体进行评比、交流。这种展示活动为教研评价提供了多样化的评价视角和标准,教师之间的差异被淡化、被宽容,相反教师个体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紧迫感被激发、被鼓励;教师以往那种研究的缺失、自我防御以及观望敷衍都逐渐消失,互相之间的观摩性教学也不再遭到抵抗;而展示者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成功及付出的快乐,对教学和教研的投入热情将更加高涨。
4.开展园际合作
开展园际合作是为了充分利用各地区、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个幼儿园的优势与作用。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区域性、园际交流性的教研活动,对幼儿园共同存在或共同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协作研究,使园本教研的成果更富针对性、典型性、现实性、实效性。那些条件好、质量高、师资力量强的幼儿园在建设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对薄弱的幼儿园开展教研进行帮助、扶持,使他们通过开展园本教研实现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的提升。薄弱幼儿园应以主动、积极地学习其他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经验,使自身尽快适应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要求。
手工材料
关键词:工作状态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