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情景融合式绘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其他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熏陶,人们总是把儿童参加美术活动看作是接受美术知识、技能培训,把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活动当作专业技术教育。我园对60名大班幼儿、70名中班幼儿、15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显示,我园的美术教育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重技能轻情感,大多数教师把技能学习当作幼儿美术教育的第一目标,强调对事物的外部表达,缺少对美术本体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不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重作品轻过程,许多教师有时也关注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的发挥,但常常用成人的眼光,把幼儿美术作品“效果”的好坏当作美术活动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与情绪流露;重计划轻随机,教师往往由于过分强调选材的计划性,而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没有考虑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常出现选材脱离幼儿生活、内容不能引起幼儿兴趣等现象。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应该对幼儿园的绘画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开展了情景融合、多通道参与的幼儿绘画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研究目标
所谓情景融合式,指的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与组织教育的外部条件与幼儿心理需求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情景融合式绘画教学的研究,我们的理论研究目标是:建构幼儿园情景融合式绘画教学模式,探索幼儿园绘画教学的有效策略、途径和方法。实践研究目标是: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想像和创造,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原则
审美性原则。为幼儿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结合具体的艺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情境。通过这种审美情境的体验,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兴奋,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从而激起欣赏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
实践性原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情境活动中,帮助幼儿用多种感官进行审美知觉。用脑去想像、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知,用手对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避免单纯模仿。
创造性原则。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教学气氛,尊重幼儿不同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的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用成人的思维模式限制他们,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美术发展规律及当前当地幼儿的生活环境、学习特点、兴趣需要,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小班绘画目标:通过观察、体验与创想,对生活中各种鲜明的形象、色彩感兴趣,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美的感受;创设游戏、艺术、生活等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加美术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和满足;在线条(短线→螺旋线→弧线等)、色彩等绘画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选择易于使用的操作材料,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大胆地进行自我表现;引导幼儿学习握笔方法,初步养成有序摆放和安全使用工具材料的良好习惯。
中班绘画目标:支持、鼓励幼儿主动寻找和发现周围环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并从生活用品、环境布置、节日装饰及四季景色中获得美的感受,乐于表达自己的想象;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参加美术活动,并提供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支持、鼓励幼儿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丰富的情绪体验;初步养成观察和欣赏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的习惯,正确使用更多的美术工具材料,能有序地收放。
大班绘画目标:创设各种美术情境,丰富美的体验,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绘画方式表达所见、所知、所闻,并对事物作出简单评价;提供适合幼儿欣赏的美术名作,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作品,了解作品的表现方法及所要表达的主题含义,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交流、分享,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扩展和深化幼儿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认识,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而富有个性地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情感表达出来,产生有简单情节的作品;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包括专门材料、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感受它们的性状与质地,并大胆作画、装饰生活用品和美化环境。
(二)建立情景融合式绘画教学的结构框架
情景教学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在被优化的绘画情景中,幼儿是作为完全的人、整体的人存在而且自主活动着的。我们在明确研究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渲染一种优美的、智慧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氛围,将绘画教学与幼儿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情景中感受,在情景中表现,在情景中互动,使幼儿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第一环节:感知情景。挖掘大自然中适合幼儿绘画学习的元素,借助语言、音乐、形象、情感氛围的创设,多通道地作用于幼儿的感官,引发幼儿的共鸣,使幼儿自主感受情景中的形象,引起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需求。
第二环节:积累表象。绘画中的审美是对事物形状的大小、色彩、明暗等方面的感知,它强调的是“美”。因幼儿对事物感知和理解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直接感知、没有敏锐感受能力的幼儿较难获得体验和内在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根据幼儿对色彩明快、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较感兴趣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比较,培养幼儿感受事物美的能力。
第三环节:表现表达。绘画过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表达方式,给幼儿创造想象的时间及空间。尊重幼儿个性表现,尊重幼儿的想法,欣赏幼儿的独到之处并给予鼓励,在幼儿表达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引导。
第四环节:交流共享。在同伴之间给幼儿展示作品和介绍作品的机会,并让幼儿互相评价,从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中找优点。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与之互幼,适宜地启发和补充幼儿的表达,强化幼儿作品中的优点,增强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五环节:感受发现。引导幼儿欣赏同类艺术作品,欣赏名作和艺术大师的表现手法,从颜色、空间组合、明暗浓淡、动态等方面结合幼儿作品进行讨论、比较,对幼儿的绘画作品提出再创作的要求。
第六环节:内化迁移。在自主表达和欣赏提升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
当然,以上六个步骤并不是每一次绘画教学活动必须经历的环节,它是针对某一个绘画内容而言的;这里的每一个环节也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三)情景融合的方式和策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情景融合式的绘画教学所创设的情景讲究“情绪”和“意象”,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绘画表现内容和题材,创设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或引起幼儿情绪共鸣的情景,使教学成为幼儿乐意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那些表现生动的儿童美术作品,大多是儿童观察和体验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之后表现出来的。如,一次大班幼儿在讨论班上两只小乌龟是雌性、雄性一事上引发结婚话题,教师随机生成了一次绘画活动,先从“你见过婚礼吗?婚礼需要什么?“你喜欢结婚吗,为什么?”谈起,发动幼儿带来父母的结婚照、结婚录像等,然后想象乌龟结婚的情景。孩子们创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乌龟结婚的精彩画面,有雄乌龟拿着玫瑰花向雌乌龟求婚,有两只乌龟穿着西装、婚纱结婚,有新郎新娘带着自己的小宝宝参加婚礼,画面表现妙趣横生。
我们也重视为幼儿创设积极、健康、快乐、温馨的生活情境,重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春天花红草绿,秋天硕果累累,结合季节,我们经常带幼儿走向自然、走进社会,带幼儿放风筝、挖土豆、捉小蝌蚪、踏青、烧烤,幼儿有了生活体验,就有创作的源泉和灵感,我们将课堂移到室外,与幼儿一起带上画板,尽情挥洒,直到满载而归。
创造艺术的情景。绘画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感知,绘画中的审美是对事物形状的大小、色彩、明暗等方面的感知,是有别于其他感知的一种特殊感知,它强调的是“美”。而艺术作品集中地体现了美的特征。因此在绘画情境中,我们大量运用艺术手段创设感受美的环境和氛围。寓美术作品欣赏于绘画活动中。 无论是专门的美术欣赏课,还是结合教学内容的随堂欣赏,我们都创设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情景,从感性和直观的角度,开阔幼儿视野,增长幼儿知识,提高幼儿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唤起他们对美术世界的兴趣,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美。我们让幼儿欣赏一些中外大师的优秀作品,如抽象画似象非象的特点正好可以促进幼儿无限的想象;中班幼儿还可欣赏生活中优美的工艺品,如色彩斑斓的盘子、花瓶等,通过比较感受作品在色彩、线条等处的美,了解对比色、线条疏密关系在作品中的运用。
寓音乐于美术活动中。在美术教学中,若能恰到好处地引进音乐,使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起来,则可以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但要注意音乐与教学内容协调。如,老师发现班上许多孩子对《西游记》感兴趣,于是在幼儿创作连环画《西游记》时,先播放一段《西游记》的主题音乐。引发想像,“这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感觉?”“你在哪里听到过?”“听到这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然后进行想像创作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寓讲故事、谜语、儿歌于美术活动中。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童话意境优美,通过语言的描绘,能够激活幼儿思维,引发幼儿想像,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和学习兴趣。如儿歌《可爱的小猪》中,“小猪吃得饱饱、眼睛闭上睡觉、大鼻子在耸耸、大耳朵在扇扇……”形象而有节奏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幼儿,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边念边画,不亦乐乎。
寓电化教学于美术活动中。美术是造型艺术,具有可视形象,如用幻灯片、录像进行欣赏教学,可以将静止的事物动态化,化远为近,化小为大,便于幼儿观察欣赏,给幼儿以完整的印象;同时,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如小班绘画活动《快乐的青蛙》,虽然孩子们对青蛙并不陌生,但他们作品中常出现的是椭圆形的身体、鼓鼓的眼睛、两腿或盘曲或伸直,但青蛙是怎样捉害虫的、怎么游泳、四腿怎样摆动却很难看到,而教师运用科教片慢镜头演示,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观察更加清晰、细致,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模仿青蛙的动作……教师虽然没用任何讲解、示范,幼儿却创作出了一个个不同形态的青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走进游戏情景。利用幼儿爱玩的天性,我们将游戏融入整个绘画教学中。如在绘画人物动态的活动中,教师引用了“木头人”游戏,孩子们忘我地投入游戏活动,有的站立,有的蹲着,有的侧着,有的弯腰,还有的用身体摆出各种怪异的姿势。教师用数码相机摄下了几组代表性的画面,再放到投影仪上展示,与幼儿一起讨论了各组“造型”的特点,形象地解决了人物动态画的难点。
(四)形成互动的学习过程
情景融合式绘画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绘画教学,它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感化、想像、创造,整个过程温馨、轻松、愉悦,不会使孩子感到活动过程的紧张、压抑、枯燥、沉闷。
注重幼儿的内心体验。美术过程离开了情感,再优美的画面也成了枯树一棵。情景融合式绘画要创设有效的情景,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如在欣赏凡高名画《向日葵》中,教师营造了一个个生动的情景。教师在活动室内放置实物向日葵,静态的向日葵让幼儿可以设身处地地去观察、触摸,充分认知向日葵的外型特征。其次,在解决感知向日葵的空间位置关系时,又设置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情景,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身体扮演向日葵。在扮演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耷拉着脑袋,给人一种忧伤感;有的幼儿伸长脖子,给人一种奔放感……正是在这样一个个情景的带领下,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地感受到名画《向日葵》的美,在情景中逐步达到愿说乐画的境地,激发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注重绘画活动过程的互动。幼儿通过集体活动过程中的多方互动,互相启发,打开思路,更好地激发想像和创作,这是情景融合式绘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如在欣赏抽象画之父康定斯基的作品《多变的形体》、《弧中的点》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将作品与幼儿展开充分互动,这两幅作品本身蕴涵着犹如儿童所画的快活图形,生动形象,可让人产生无限的想像;教师引导幼儿慢慢谈作品,慢慢地向幼儿呈现作品的美;其次是教师与孩子间互动,教师引导幼儿慢慢地读着画,但没有一点说教,在问题面前教师只用“你看到了什么”“像什么”“为什么”等,让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寻找美。幼儿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恰当,想像丰富,深深地被大师的作品所吸引。在创作过程中,幼儿面对油画棒和多彩的颜料,开展了材料与美的互动,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抽象画的欲望,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许多幼儿创作出了极富创造性的作品。
多元化的评价。情景融合式绘画教学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作品展示欣赏,也可以是交流介绍,主要为了促进幼儿的感受和创作能力的提升。衡量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收获,更是注重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是否愉悦、投入,评价个体在原有水平上想像力、创造性、情感、能力等各方面是否得以发展(即纵向发展性评价)。教师要善于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心理特征,并以承认和赞许的态度激发他们更大的创作热情、自信和兴趣。
四、研究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整理出了一套富有创意的情景融合式绘画教学模式理论体系,提炼了许多宝贵的幼儿绘画教学经验,建立了一个绘画教学优质课例共享库,而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在这一过程中均得到了和谐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绘画
- 让绘画成为游戏,让游戏成为生活 2013/02/28
- 借助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2013/02/03
- 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六法” 2013/02/02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2013/02/01
- 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3/01/3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