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宝宝的行为倒退现象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在特殊的时期会出现行为倒退的现象:原本已经掌握的技能突然不会了,孩子变得特别黏人,好像又回到了离不开父母的婴儿阶段。父母们纳闷,孩子到底怎么了?
行为倒退是儿童生长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导致的,是儿童依赖性情感的一种表现。说起“倒退”,可能父母们会想到很多严重的后果,认为是严重的行为衰退,是孩子的发育出了问题。事实上,4~6岁的健康儿童出现行为倒退是正常现象,而且相当普遍。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孩子行为倒退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以下四个小案例较为典型,希望给父母们一些启发。
环境突变不适应
3岁半的晴晴刚上幼儿园一个月,其表现让妈妈感到很奇怪。老师反映,晴晴在幼儿园要求老师喂饭,要求老师帮助穿脱衣服,还经常尿裤子。其实,晴晴入园前早已学会自己解小便和独立吃饭了,是个非常省心的孩子。入园后,晴晴在家里也总是黏着妈妈,动不动就哭,吃饭要妈妈喂,上厕所要妈妈脱裤子。妈妈纳闷:“这孩子怎么不长进,反而倒退呢?”
许多父母发现,宝宝在刚入园时或多或少会有行为倒退的表现,比如不愿意自己独立吃饭、吮吸手指、尿裤子,甚至大便失禁。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孩子一下子难以适应。类似的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还包括:寒暑假后重返幼儿园、搬家、换保姆、妈妈重返职场、父母离异、亲人离世等。
偶尔的行为倒退,其实是孩子心理自我调节的一种保护机制导致的,父母应该宽容对待,接受孩子的行为倒退。年幼的孩子认知水平与沟通能力不强,还无法理解许多道理,父母需要通过行动来关爱孩子。如果宝宝要求父母喂饭,偶尔喂一下并不会让他真正退化到婴儿的状态;如果宝宝要求用奶瓶喝水,偶尔用一下并不会使他忘记如何使用杯子;如果宝宝黏人,缠着父母抱,父母不妨微笑着张开双臂,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亲孩子的脸蛋,让孩子感受到你浓浓的爱意。
爱是最能够让孩子心灵强大的养料。无条件地爱孩子,并不代表孩子会永远长不大,相反,孩子会明白,父母是永远爱自己的,不管自己遇到什么问题,只要转个身,就能够回到父母的怀里,这样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在爱的沐浴下,孩子会感觉到自己被关注,从而恢复自信心,慢慢适应当前的生活。
家庭地位受威胁
帅帅的父母是壮族,按政策可以生育第二胎。在帅帅5岁的时候,妈妈给他生了一个小弟弟。看着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帅帅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他常对妈妈说:“我不想长大。”妈妈说:“你是哥哥,要懂事。”帅帅说:“我不要当哥哥,我要当弟弟。”吃饭的时候,帅帅不愿意自己吃饭,呆呆地坐在那里等着妈妈喂。妈妈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妈妈喂饭了。再说,妈妈现在要喂弟弟,怎么同时喂你呢?”帅帅说:“你不是有两只手吗?一只手喂弟弟,一只手喂我。”弟弟吃奶的时候,帅帅也会蹭到妈妈怀里,要求吃两口。妈妈说:“妈妈在给弟弟喂奶,你不要来捣乱。”帅帅说:“你不是有两只奶吗?一只喂弟弟,一只喂我。”帅帅还学弟弟的样子用奶瓶喝水,晚上上厕所要求妈妈抱着去。妈妈分身乏术,烦恼不堪。
独占父母的爱是幼儿的本能,当妈妈怀上第二个宝宝或者第二个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大些的宝宝因为感知到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即将失去,往往会出现许多倒退行为。比如,大部分孩子会出现与小婴儿争夺玩具和物品的现象,有些孩子甚至会模仿小婴儿的哭声以博得父母更多的关爱。还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打骂小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独生子女家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当家中来了小客人,宝宝会“争风吃醋”,让父母非常尴尬。这是因为,父母一般会向孩子强调:“你是大宝宝,应该让着小宝宝。”“你是小主人,应该让着小客人。”这些隐藏着地位改变的话都容易引发宝宝出现行为倒退。
如果家里有了第二个宝宝,父母一定要让大些的宝宝明白,不管父母有几个宝宝,都是一样爱他的。比如,如果宝宝想当小婴儿,不妨与宝宝一起回忆他小时候的故事,拿出他小时候的物品来怀旧一番,同时告诉他,不管他长到多大,他永远是父母心中的宝贝。
父母在关注新生儿的同时,要照顾到大宝宝的情绪。分配东西时,尽量做到公平合理。照顾小宝宝时,要分给大宝宝一定的时间,比如,晚上睡觉时,先给大宝宝讲故事,然后再给小宝宝喂奶;或者妈妈给小宝宝喂奶,爸爸负责给大宝宝讲故事。
父母还要让大宝宝明白,虽然父母在照顾小宝宝,但是作为大宝宝,他会有更多的权利。比如,周末可以带大宝宝去看童话剧,小宝宝则不便出门。妈妈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不妨搂住大宝宝说:“你小时候,妈妈也是这样照顾你的,而且,当时妈妈全心全意照顾你一个;现在,妈妈不但要照顾小宝宝,还要照顾你。所以啊,你得到的更多。”
如果仅仅是小客人偶尔来访,父母应该告诉自家宝宝:“小宝宝来做客只是一会儿,你永远是我们的宝贝。”当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就会平静许多。
希望获得更多爱
6岁的琪琪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什么事情都会自己做。但是,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时候,琪琪突然变得“无能”了,吃东西要妈妈喂,甚至擦屁股也要妈妈帮忙。说起话来变得奶声奶气的,总说“我要吃饭饭”“妈妈,抱抱”“我要喝水水”等儿语。刚开始,妈妈觉得这种现象是暂时的,还总是迎合琪琪。没想到,两个月过去了,琪琪的行为倒退现象没有消失,还越来越严重。妈妈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要求宝宝长大,要求宝宝独立自主,宝宝越容易向父母索求爱,越会表现得像婴儿一样黏人。事实上,宝宝对爱的需求是有增无减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遇到的外界压力越来越大,挫折也越来越多,当他发现父母的关爱有所减少时,必然会通过某种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而最好的选择就是回归低龄,让自己变得像婴儿一样无助无能,要求父母还像以前那样关注自己。有些孩子在身体不适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也会通过行为倒退的方式来暗示父母关注自己。这种时候,与孩子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不如通过行动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爱。比如,当孩子用儿语说话的时候,父母不妨也用儿语来回应,甚至扮演婴儿,让宝宝换位扮演成人。
当宝宝明确表示想回归低龄时,父母不妨赞同,并告诉宝宝,他得像婴儿一样早早睡觉,不能看电视,不能喝饮料,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等等。当宝宝正为丧失权利而犹豫的时候,父母适时打开电视,递给孩子一瓶饮料,说:“我可是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你呢?”
父母还可以通过肯定宝宝的行为来引导他享受成长的快乐。比如,当宝宝弹了一首优美的曲子,不妨告诉他:“真是弹得越来越棒了,看来是长大了!”如果宝宝是女孩,当她穿新衣服时,不妨说:“真是越长越漂亮了!你小的时候可是肥嘟嘟的哦!”总之,父母要让宝宝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爱,这样宝宝的心理需求才会得到满足,才能真正享受成长的快乐。
因压力大而退缩
末末从两岁开始就学认字、学数数、学英语,刚满4岁的时候,末末又被妈妈拉去学小提琴。结果,妈妈发现末末出现了一系列怪异的表现:上小提琴课时经常发呆,有时候还吮吸手指头,回到家也不愿练琴了,一会要小便,一会要大便,忙个不停。每次送末末去学小提琴时,妈妈都很烦,因为末末总黏着她不肯去。妈妈很纳闷,一向乖巧听话的孩子怎么了?
有些宝宝在学习某项新技能时,或者父母拿孩子与别的宝宝比较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哭闹、黏人、吮吸手指等行为倒退现象。其实,这是宝宝逃避现实,抗议父母过高要求的一种表现,父母也可以把这理解为孩子的“求救信号”。
父母若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对于宝宝而言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宝宝被父母的高标准所驱使,会很努力,而且时时担心父母因为对自己失望而减少对自己的爱。父母的标准和要求越高,宝宝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对失去父母之爱的恐惧也就越大。正像弗洛伊德所说:“人的心理发展到某个阶段时,可能因为恐惧而倒退到早期阶段。倒退是不能应对现实的挑战,是对现实的逃避。”
妈妈对末末过高的期望和要求给末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尽管他很努力,但他的努力是为了获得妈妈的赞许,是为了赢得妈妈的关爱。年龄小的时候,他能应付那些不难的技能,但学习小提琴对他是个挑战,挫败感令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即害怕让妈妈失望,害怕母爱因此减少。如何摆脱危机呢?末末本能的反应是逃避成长,回到低龄阶段。
只有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自由,孩子才能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去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困难。过度的早期教育是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的,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一种摧残。
总之,行为倒退对幼儿来说是阶段性的,也是正常的,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孩子总是在不断长大的。只要父母能够用爱心和耐心来对待,孩子终究会走向成长之路。另外,行为倒退暴露了宝宝的心理状况,父母应该敏感地察觉到宝宝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帮助宝宝调整心理状态,快乐地成长。
手工材料
关键词:倒退
- 倒退三步(10个月左右) 2006/07/1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