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科技活动选材的六项注意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aiying 感谢 baiying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选材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媒介,是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具体实施的主要依据。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内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科学教育的内容界定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围绕该指导思想,我们选材时可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在生活中选择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物体,常常含有一定的科技原理,常常会成为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更有可能激发出一项大的发明,比如飞行器、照相机的发明。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抓住教育的契机,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索。例如活动《有趣的褶皱》就是从观察人体关节处的褶皱入手,引导幼儿了解褶皱的作用,发现生活中人们在饮料吸管、洗衣机进排水管、抽风管……对褶皱的广泛运用以及因此而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这一活动所需的材料随处可见,孩子又有相关的生活经验,整个活动孩子非常投入,思维非常活跃,激发了孩子用已知生活经验解决生活难题的愿望;活动,《会变的豆浆》通过调制豆浆,引导幼儿发现醋与其它调料在豆浆中所发生的不同变化,在幼儿自己尝试制作豆腐脑过程中引发幼儿探索生活中科学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二、用新观念指导设计,从老课题中挖掘新视角。 
        很多教师在选择科技活动内容时有一种误区,认为那些幼儿常见的”水、空气、声音、光……”这些内容太传统了,别人都上过无数次了,没什么新意可言,不少人片面地认为只有“高”、“精”、“尖”、“难”的内容才是好的,在选材时多偏重独特的、有新意的、最好是别人没见过的内容,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几乎可达到专业的水平。结果是教师费了好大的劲,孩子们还是一头雾水。其实,科学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永远都是科学教育的内容,针对传统的内容只要采用新的角度,反映新的变化,就可以达到“旧瓶装新酒”的功效。例如:以水为主题设计的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性:如颜色、形状、味道等内容上,通常老师会用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装上水,让孩子们看一看,尝一尝,倒一倒……发现水是无色、无味、没有形状会流动的液体。现在,我们把重点放在玩玩做做和发现探索上。如活动《小水车转起来》,这一活动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玩一玩》,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玩具水车,大水箱、各种形状的盛水器,引导幼儿在玩水车的过程中了解水车的外形特征,发现水车的转动于水的流动有关,而且水流的大小和速度影响轮子的转速,激发了幼儿对改变水流的探索。第二部分是《做一做》,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制作水车的材料,其中有意准备了大小不同的轮叶和轮轴不在中心位置的水车轮,鼓励幼儿自己摆弄操作材料,在思考、讨论、修正的过程中完成小水车的制作,体验成功的快乐。制作后再次让幼儿玩自己做好的小水车,进行进一步探索、发现轮叶的大小和轮轴的位置对水车转动速度的影响,再进行改进。整个的活动,教师始终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帮助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第三、关注幼儿的兴趣,从幼儿兴趣出发生成教育活动。 
        幼儿选择参与某种活动受他们对该活动兴趣的影响。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活动,多与孩子交谈,善于倾听孩子间的谈话,关心孩子们感兴趣的事、书籍和电视节目,从中发现教育的信息,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如,有一次我发现班上的几个小朋友围着饮水机转来转去,并兴奋地说着什么,原来他们从装满水的桶的这边向那边看,发现对面的东西都变大了,觉得特别奇怪和有趣,于是,我设计了活动《小小放大镜》帮助幼儿揭开了谜底。孩子们通过比较凸透镜和普通平面玻璃的区别,了解了放大镜的面是凸起来的。我还让幼儿用一次性纸杯、保鲜膜和水自制放大镜,进一步感受凸透镜的现象……等等中间获得选材的启示。 

        第四、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为了体现时代的脉搏,反映科学的进步,在选材时应该增加新内容,吸收新信息,让孩子们广泛的接触现代科技。当今社会高科技产品已不断地进入家庭,成为孩子熟悉的事物。电脑、电话、汽车、机器人、卫星、火箭、克隆……已成为孩子们熟悉的话题,这些都为科技活动提供了新的内容:《有趣的轮子》、《未来的车》、《玩具的大家庭》、《电话真方便》——这些活动都使幼儿感受了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生活的美好和便利。活动《小水滴找家》,通过让幼儿自编自演的童话剧形式让幼儿认识到水污染让许多动物失去了可爱的家、失去了伙伴,使孩子们关注到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第五、选材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各个年龄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不同,在选择认识内容、确定教育要求和活动设计上要有所体现。小班幼儿认识范围和认识能力都有限,喜欢游戏活动,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可爱的东西,如:狗、兔子、小猫咪、小鸡等;中班幼儿好奇心更加强烈,认知能力在不断提高,选材时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更多的观察、比较、操作机会;大班幼儿积极探索的态度不断形成和发展,有了一定的探索愿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选择操作性较强的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初步让幼儿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操作、记录、表达……初步养成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愿望。以光和影为例,小班设计活动《有趣的影子》,通过游戏找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初步感受影子的产生条件,愿意参与活动,从中获得快乐;中班活动《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探索物体与光源距离的改变引起的影子变化,进一步发现光源方向变化引起影子的方向变化;大班《会游泳的小螃蟹》则把切入点放到制作上,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实验,发现纸螃蟹能游动起来应具备的条件:光源的变化、光源与挡光物之间的距离,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失败、再尝试,不断地总结发现问题,获得科学经验,培养科学精神。 

        第六、知识合理的整合,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对世界的认识也应是多角度、多层面的。结合幼儿的生活,从各个方面综合地引导幼儿认识世界,使其获得对世界较全面的认识。凡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能感知的都可以涉及,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生活经验。例如:围绕企鹅这条主线设计的系列活动《可爱的企鹅》、《南极的动物》、《南极的冰雪化了》、《五星红旗飘呀飘》,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认识了企鹅的特征、生活习性,了解了南极的生存环境及动物种类,探讨了气候变暖对极地及整个地球的影响,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的意义,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环保意识,又“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孩子们通过系列的活动还学会如何查找资料(图书馆查询、上互联网查询)收集材料,进行资料分类、设计展版等技能。 
        总之,选择幼儿科技活动内容一定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时代发展积极创设科学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并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生成有意义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发现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选材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探索区材料投放:冰块的变化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