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提高儿童诗教学实效“四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zhonghong 感谢 zhonghong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抓“诗眼”,引导学生用儿童的心理感受儿童诗;启发学生补充诗人省略的空白,揭示诗的完整形象;朗读儿童诗,要先考虑“读什么”,再研究“怎么读”;“诗配画”使儿童诗中的“境”得以在课堂中创设。运用这些方法,发挥儿童诗对学生益智、审美、冶情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诗;诗眼;补白;朗读;诗配画 
        全国范围内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均已经把儿童诗当作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有的教师擅自将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删去不讲,或草草应付而过,实在是天大的误会。笔者认为提高儿童诗的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提高儿童诗的教学实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起: 

        1.抓“诗眼”法 
        戏有“戏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所谓“诗眼”,就是诗篇中的“重点词语”和“目的句”。它所传的“神”就是诗的主题思想。抓住了“诗眼”就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儿童诗歌的教学。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鲜花和星星》:“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到了夜晚,/花儿睡了,/我数着满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又比地上的花儿还多!”笔者在教学时就做了这样的设计:朗读课文后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喜欢夏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因为夏天有满地的鲜花。”“因为夏天有满天的星星。”“花比天上的星星多。”“星星比地上的花还多。”……正是因为笔者抓住了“我最喜欢夏天——”这一“诗眼”进行提问,学生们才能轻而易举地从整体上感知到全诗内容,才能使诗人笔下的夏天里的星星和鲜花“与孩子们的思想感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1],也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热爱夏天,拥抱夏天的美好情感奠定了基础,课后笔者又留下了用“我最喜欢秋天——”、“我最喜欢冬天——”、“我最喜欢春天——”(任选其一)为开首句的仿说训练作业,激发学生去描绘生机盎然的自然界。本课抓住了“诗眼”进行教学,就能更直接地引导学生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用儿童的心理去感受儿童诗中的真、善、美。 

        2.“补白”法 
        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中说:“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以“实”带“虚”,以“虚”补“实”,要给儿童诗做好“补白”工作。诗歌中的省略是一种空灵美,为了揭示诗的完整形象,使学生从中领略诗的情感与主题,就要引导学生将诗人省略的空白处补充出来,将浓缩了的字句引申开来,把跨跃的场景与情感连接起来。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课《雨点》时,做了如下设计:①捕捉儿童诗的“空白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天上飘下来的雨点怎么落在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你见过的池塘、小溪、江河、大海里水的样子。②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池塘、小溪、江河、大海里水的样子。③学生讨论:为什么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呢? 
        生1:池塘很平静,水一动不动,小雨点好像在睡觉。 
        生2:小溪里的水在缓缓地流,小雨点也在缓缓地流,好像在散步。 
        生3:江河里的水流很疾,小雨点好像在奔跑。 
        生4:海洋里的波浪很大,小雨点一会儿掀到浪尖,一会儿掀到浪底,好像在跳跃。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边看图边读书,把你自己想象成小雨点,用自己的动作、用自己的表情来读书。 
       通过看图片、想像画面、讨论做好了“补白”工作,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只要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画面,语言文字材料就转化成了学生的思维材料,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还忽然冒出了一句:“雨点落在眼睛里,在眼睛里打滚。”“雨点”这一动感形象就在学生们的心中安了家。 

        3.朗读法 
        “深入地理解儿童诗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正确朗读的前提,所以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理解中寻求正确的朗读,就要首先考虑好‘读什么’,然后再研究‘怎么读’。”[2]如上文所提及的《雨点》教学片断,就是通过看图片、想像画面、讨论做好了“补白”工作,让学生明白了“读什么”,又通过将自己想像成小雨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究了“怎么读”。最后通过学生的朗读,听众感受到了小雨点在甜蜜地睡觉,小雨点在悠闲地散步,小雨点在欢快地奔跑,小雨点在争先恐后地跳跃。通过学生朗读,语言文字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在与文本的碰撞中学生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小雨点,进入了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如果学生朗读水平低,而且诗意深邃,可先由教师示范朗读或领读,“要强化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朗读,让学生’’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饱含这种感情读出来。”[3]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中的《做一片美丽的叶子》、《长城和运河》、《秋天》、《我们爱你,中国》……时都是运用了此法。 

        4.“诗配画”法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画论集《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童诗也是这样,它也无一例外地具有形象美、色彩美、哲理美。苏教版教材几乎为每一首儿童诗配了手绘的彩色背景图画。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形象,我在教学《秋天》时播放了自己用录相机拍摄的一段乡村秋季里与诗中所描绘一致的风光影像资料;教学《长城和运河》时,展示了长城和运河的航拍图片;教学《乡下孩子》时,展示了乡下孩子生活的情景图……正是"诗配画"这一教学法使儿童诗中所描绘的“境”得以在课堂中创设,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去充分地朗读和感悟儿童诗文本,步入了诗人在诗中营造的意境,由此获得感悟,达到与诗人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 
        提高儿童诗的教学实效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可以迎来儿童诗教学的春天,真正发挥儿童诗歌教学对学生益智、励志、审美、冶情的重要作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语言教案:故事《小蜗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