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目标与内容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iaoyi 感谢 liaoyi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儿童的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但当前幼儿园课程中的社会认知内容较为模糊,甚至相当匮乏。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幼儿园开展社会认知教育应涉及个性品质、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等方面,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建构目标与内容逐渐深化与全面的社会认知教育体系,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社会认知;幼儿社会化 
        儿童社会化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是社会认知,二是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而亲社会行为是指帮助、安慰、分享、合作、同情等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开设培养儿童社会认知和亲社会行为的课程,以此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目前幼儿园教育中有关社会认知教育的内容却显得模糊不清,甚至相当匮乏。已有研究显示:在幼儿园上午半日的生活与教育活动中,教师以随机教育和集体活动这两种形式开展的,以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社会情感、行为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不足1%,而且教师主要是以直接简单的指令来规范幼儿行为,导致幼儿在遵守规则、完成任务、集中注意、面对挫折、承认错误等方面的社会品质发展水平较低。这说明教师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内涵及其发展价值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是一个值得理论工作者关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认知对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首先,社会认知的核心体现的是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包括情绪情感认知能力、他人整体认知、社会关系认知与社会规则认知等。幼儿通过学习获得内化的行为准则,并用于自主调节社会行为,从而为其将来形成信念与行为品质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关系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即社会认知教育侧重行为准则的认知与判断,亲社会行为培养侧重主动使用这些准则去建构和形成良好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的成功,为幼儿成长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做准备。 
        (二)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与其社会化进程的关系 
        由于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与其社会化进程都是以幼儿自我的发展为重要基础的,因此二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在情绪情感认知方面,4岁幼儿经常用自己的情感需要代替他人的情感需要,而5—6岁幼儿已经能够从对方角度较为客观地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可见情绪情感认知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还有研究表明,4-5岁幼儿正处于思维的自我中心阶段,因此其认知判断与推理是以“我”的需要是否满足为标准的。“我”的需要既包括身体需要和物质利益,也开始包括心理与情感需要(如获得奖赏与肯定)。5-6岁幼儿则开始关注他人的物质利益与情感需要,在具有公正权威的重要他人的行为和语言指导下,他们能通过移情和体验习得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这正是幼儿获得道德规则与习俗规则的认知发展基础。 
        总体上讲,社会认知水平促进着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并遵循着幼儿与自身的关系——幼儿与他人的关系——幼儿与群体或集体的关系——幼儿与社会的关系这一基本的发展线索。 

         二、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要求 
        1996年我国颁布试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品德教育”层面规定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如第26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提出的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到了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为:“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显然,这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特点,将“品德”层面的教育目标与任务表述为了“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与内容要求,在强调社会情感与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自信心”“理解”“责任感”等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 
        (二)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的具体目标与内容 
        根据社会认知的概念,参考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我们认为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应侧重个性品质、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规则等方面。 
        1 个性品质方面。 
        个性品质方面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要形成幼儿主动开朗、乐观合作、诚实负责、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等良好的个性特征。在此,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能够辨识事实、真实表达、承认错误、勇于承担后果等方面培养幼儿诚实的品格;从说话算话、有任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坚持性等方面培养幼儿负责任的态度;从让幼儿有机会经历挫折与忍耐,教会幼儿在受挫后积极调整心态,尝试更适宜的方法,以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的品质;通过体育等各项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开朗、乐观合作、坚强勇敢等性格特质。 
        2 社会情感方面。 
        社会情感方面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要养成幼儿对他人与社会的、正确合理的情感、认知与态度,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方式,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能够了解与接纳多元文化。为支持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社会情感的教育可从情感类型入手,让幼儿主要从感激与爱、关心与帮助、尊重与接纳、欣赏与宽容等方面经历多种情感体验,学习情感的多种表达方式,培养其同情心与爱心。 
        具体来说,在促进幼儿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时,要注重培养儿童对有教养之恩的父母师长的感激和爱,对同伴的多种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行为,对关怀、教导、帮助自己成长的人们的尊敏与爱,对需要帮助的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最后到对同伴成功和优点的真心欣赏,对非故意和非敌对的、使自己不愉快的行为的宽容等。而在养成幼儿对社会的情感态度时,要注重培养儿童对身处其中的班集体、幼儿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对祖国的爱与自豪感,同时培养幼儿对异文化的尊重与接纳。 
        3 社会行为规则方面。 
        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幼儿知道与他人共同生活、与社会和谐相处所必须遵守的规则与纪律,在主动运用规则纪律来约束自己的同时,体验这些规则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意义。 
        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中的行为规则与纪律的教育应包括他律性规则与自律性规则教育两方面。他律性规则的教育强调的是为保证正常秩序与形成和谐关系而必须遵守的团体规则和纪律,具有强
        制性约束的效力,是幼儿将来形成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教育应注意让幼儿辨识在他律性规则中自己的行动、责任与权利,包括知道自己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始终坚持规则,并在违反规则时主动承担后果(如接受批评、作出赔偿、道歉等)。而在遵守行为规则时,也应保证幼儿享有正当的权利,即当他人违反规则,损害了自己利益时,可据此保护自己。依托幼儿园一日生活与活动常规对幼儿进行相关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幼儿园还要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自律性规则的学习,如可利用幼儿经历冲突、矛盾、不愉快的人际交往的机会,引导他们主动将某些行之有效的约束性策略,约定为人际间顺利交往的行为规范。这有利于幼儿理解规则的含义与意义,在生活与活动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三、建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社会认知教育体系 
        幼儿在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中,会因所处周围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理上的冲突与矛盾,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这使他们的发展和学习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教师准确理解并抓住幼儿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按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及其社会化的基本发展需求,制定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社会认知教育的内容与任务,将能有效促进幼儿在社会认知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各年龄段幼儿个性品质教育和学习的要点 
        小班:1 知道老师、同伴喜欢自己;2 知道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3 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成人鼓励下愿意完成;4 在成人帮助下愿意用补偿、道歉等方式承认错误;5 遇到困难时,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 
        中班:1 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2 乐于尝试新活动,愿意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3 愿意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4 尝试以多种方式解决自己与同伴间的冲突,并积极调整受挫心态;5 在游戏与学习中遇到挫折,能在成人的鼓励下再尝试。 
        大班:1 在清楚自己长处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短处;2 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尝试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3 能在日复一日中坚持所承担的任务或职责;4 敢于承认错误,能以行动改正;5 知道做事情时要守时、专注;6 在老师、同伴帮助下,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 
        (二)各年龄段幼儿社会情感教育和学习的要点 
        小班:1 爱父母家人;2 建立爱护周围小动物与植物的意识;3 知道自己的家乡,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中班:1 体验同伴友谊;2 感受亲人及周围成人对自己的照顾和帮助,知道感激;3 感到别人会有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和感受,关注、帮助他人;4 对科学探究、学习感兴趣;5 爱护公物;6 感受家乡的美好;7 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大班:1 学习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适当寻求或给予情感支持和行动的帮助。体验同情、宽容与耐心;2 尊重、体验劳动者的辛勤,体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体验劳动的快乐;3 初步体验集体荣誉感;4 关注周围社会生活,了解并喜欢家乡的文化;5 爱祖国,知道国歌、国旗,知道一些民族历史故事、优秀传统故事、革命传统故事,能结合时事,为祖国发展的重大成就感到自豪;6 了解、接纳多元文化。 
        (三)各年龄段幼儿社会行为规则教育和学习的要点 
        小班:1 熟悉并愿意遵守一日生活常规与必要的行为规则,知道其与自己行为的关系;2 在成人指导下愿意遵守集体活动的行为规则(如轮流与分享等);3 在成人帮助下辨别明显的、对与错的行为。 
        中班:1 学习待人处事的基本礼貌;2 知道生活常规与行为规则对自己有好处,对他人有好处,愿意主动遵守;3 对照常规与规则,能初步辨识行为的对与错;4 在成人的指导下,知道自己与同伴产生某些冲突时,可以用互相约定的规则解决;5 在成人的指导下,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 
        大班:1 初步体验规则与公平;2 结合具体活动,了解自己对集体负有的责任,以及自己在集体中应享有的权利;3 了解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应享有的权利;4 根据常规与规则,能初步分析行为的对与错,并讲出简单的道理;5 有与同伴协商约定、主动解决争执的意识,承认并愿意遵守自己与同伴或他人的约定;6 在规则、任务意识与责任、学习方式和自我管理等方面,获得向小学学习生活过渡的经验。 
        总之,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应深刻理解和把握幼儿社会认知教育的内涵、价值取向及其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关系,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为他们未来成长为社会的合格公民与建设人才做好奠基工作。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社会认知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